中医伤科学: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肱骨干骨折,一般能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夹板只是固定骨折的部分,肩肘关节仍然可以活动,既保证了肩肘关节的功能,又吸收了肢体运动产生的应力,大大降低了肢体运动对骨折的剪切力。除非骨折断端分离或夹有软组织,骨折不会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2.恢复方法
取患者坐位(儿童和老人可取卧位)。两个助手沿着身体的纵轴进行相反的牵引。一人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拉,另一人握住前臂,在中立位向下拉。
除重叠移位较多的横向骨折牵引力可稍大外,一般情况下牵引力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过度牵引,造成分离移位。重叠移位纠正后,操作者双手握住两个骨折段,根据骨折的移位进行复位。
上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插入点上方):牵引下,操作者站在患侧,两拇指抵住骨折远侧,其余四指抱住近段内侧。首先将近端向外抬起,使断端稍向外倾斜,向内推远端即可复位拇指。
1/3骨折:在牵引下,操作者用两拇指向内推骨折近侧,其余四指环绕远侧向外拉。矫正后,操作者捏住骨折部位,助手缓慢放松牵引,使断端相互接触,轻微摆动骨折远端,可听到或感觉到骨折断端摩擦音,声音逐渐变小,骨折断端趋于稳定。
下1/3骨折:多为螺旋形或斜形骨折。一般来说,只需要轻微的牵引就可以矫正成角畸形。挤压两个斜面,紧固螺旋面,使两个骨折端可以稍微重叠,可以扩大骨折段的接触面,有利于骨折愈合。
3.用夹板固定
前后有四块夹板。骨折的上三分之一要超过肩关节,骨折的下三分之一要超过肘关节,骨折的中三分之一不能超过上下关节。需要注意的是,前夹板的下端不能压住肘窝。如果骨折移位已经完全矫正,可以在骨折的前后两侧各垫一个平垫,使上下骨折端紧密环绕;如仍有轻微位移,可采用两点加压法进行矫正,即在远、近骨折端放置纸垫,放置位置与测试、考试网站的收集、位移方向相同。如果近端骨折段向内向前,压力垫置于前内侧,远端骨折端向外,则置于后外侧。如果侧向位移较大且有角度,可采用三点加压法,即除了在上下骨折端直接加压外,还可在骨折远端内侧放置第三个压力垫,实现间接加压。
4.预防措施
纸压垫不宜过厚,以防皮肤受压坏死。
桡神经沟内不能放置压垫,防止桡神经受压麻痹。
5.波利泽尔氏疗法
固定肘关节应屈曲90°,前臂用木托盘置于中立位,患肢悬吊于胸前。1周后,可进行1-2次透视,之后每周复查1次。固定时间成人6-8周左右,儿童3-5周。三分之一的骨折容易出现愈合缓慢和骨不连,固定时间要适当延长。在X线复查后,可以看到足够的骨痂生长,然后才能释放固定器。
6.功能锻炼
术后应鼓励患者勤握拳,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夹板固定。患者应及早进行活体检查,在大网站采集肩肘关节时握拳,保持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如发现断端分离,操作者一手压肩,一手压肘,沿纵轴挤压,使骨折断端逐渐接触,适当延长木托盘悬挂日期,直至分离消失,骨折愈合。外固定拆除后,可进行药物熏洗,使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尽快恢复。
7.药物
骨折三期用药。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