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20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
热点:非法集资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近年来,非法集资在我国多个领域重新抬头,并向多领域、职业化发展。
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非法集资案件1999起,涉案金额296亿元。2007年1-3月,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件就立案342起,涉案金额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和482.3%。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必将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关于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结合国内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非法集资活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集资欺骗性很强,容易传播。犯罪分子骗取群众资金后,往往挥霍或迅速转移藏匿,给受害人(多为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造成重大损失,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3)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非法集资活动往往打着“响应国家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号,不仅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实施,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二、关于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结合国内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反规定向社会(特别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的;擅自公开和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
(2)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投资者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提供种苗等形式吸收资金,通过购买或包销产品支付回报;还有的以商品销售的方式吸收资金,以回租、回购、转让的方式给予回报。
(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的目的。为了掩盖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会与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第三,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本地区依法惩治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对本地区非法集资保持高度警惕,全程监控,主动排查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3)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反应灵敏、密切配合、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把行业非法集资防控工作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渠道和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做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工作。
(四)制定和完善防范、监测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规则和行业标准。要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分析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集中力量查处典型案件,严惩首犯,教育配合,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改善金融服务,逐步建立防消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6)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和电子邮箱,通过有奖举报鼓励公众参与,在门户网站开辟专门的投资者教育园地,探索建立风险提示和预警的长效机制。(七)要加强广告监督管理,依法落实广告审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线索、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的情况,及时调查核实,依法严惩发布非法集资广告的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
(八)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手段,宣传惩治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告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新特点,提醒公众注意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
(九)加大典型案例公开报道力度,通过专栏文章、专题节目等方式揭露犯罪分子惯用伎俩,震慑犯罪分子,形成打击非法集资的强大舆论攻势。要在农村、城市街道、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公告栏、张贴海报,扩大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引导舆论。
热点二:“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有效监管
第一,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整合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预算。各预算单位应当与部门预算一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形成统一整体,明确政府采购范围、采购标准、采购时间、资金来源和采购方式。
(2)政府采购预算必须经过各级人大批准,可以约束政府采购行为。
(3)增强透明度,公开政府采购信息。
第一,开放的法律和政策。让政府采购当事人及时掌握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使政府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确保采购活动公开、公正、公平,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是公开采购程序。从采购预算、采购计划、采购公告、评标办法、评分标准、供应商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全过程,坚持简便公开、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操作规范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腐败等行为。
第三,公开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交易结果,接受公众监督,为供应商维权提供必要依据,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是公开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绩效的综合考核,定期如实公布考核结果。
第五,公开曝光违法行为。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强化了法律的威慑力,维护了政府采购的权威。
第六,公开投诉程序和处理结果。一方面,为供应商创造合理的投诉渠道,开通投诉邮箱和电话,确保投诉正确;另一方面及时处理,给投诉的供应商一个满意的答复,实现投诉处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化,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4)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标准,评估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再者,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采购市场需求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为采购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利用、采购决策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调控国民经济运行和支持国内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制约。国家应以《刑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准绳,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在立法中明确界定腐败行为,严惩腐败行为,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督促供应商诚信合法经营,以加强对政府采购的法律约束,增强法律威慑力,让政府采购。
(6)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威慑效果。各级政府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要提高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向采购单位、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认识,重点宣传商业贿赂的违法后果,结合典型案例实施警示教育,以案释法, 从而使警钟长鸣,使政府采购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加快政府采购的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行电子采购制度,将政府采购网建设纳入“金财工程”系统建设,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网、管理网和电子商务网,逐步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网络化,将政府采购网络管理系统延伸到所有预算单位,实现政府采购网上采购、网上开标、网上评标、网上交易,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热点三:防治“虚假新闻”
典型案例: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栏目播出了一则名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
报道无中生有,编造北京某小区部分黑加工点用废纸箱做馅包饺子出售的假新闻。新闻播出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责成北京电视台澄清事实真相,向社会作出深刻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北京电视台台长通报批评、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行政警告、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记过处分。我承担了责任并辞职了。北京电视台还辞退了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分管透明节目的副主任、节目制作人。与此同时,该节目的编辑和北京电视台的劳资关系被解雇。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对北京电视台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要求市级新闻媒体以此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三学一做”活动。
第一,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引导新闻工作者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始终以社会效益为准绳,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自觉维护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新闻单位应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严格的稿件审批制度,确保新闻来源的真实性和新闻事实的准确性。采访必须出示记者证,新闻单位要严格执行社会免费投稿和互联网信息使用规定,认真核实、严格审批,不得刊播、转载、摘抄未经核实的投稿和信息。
(3)建立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究。对采编、刊登、播出虚假、失实报道的媒体和个人,应当公开更正并向公众道歉。对故意炮制、炒作虚假新闻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群众利益的,对责任人依党纪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单位应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选择专人负责受理举报电话,及时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热点四:职业教育
社会背景分析:对于职业教育,代斌老师建议广大考生一定要全面分析“技工荒”这一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技工荒”在中国各地普遍出现。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我国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超过14%。供需缺口很大。二是各技术层次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已经大于工程技术人员。第三,在发达的制造业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更为严重。第四,我国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据测算,到“十五”末,我国技术工人总需求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技能以上的技术工人比例预计增长15%-20%,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大力创办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来实现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自1997年以来,就业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一直停滞不前,而其比例则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56.8%下降到2003年的36.9%,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1993年以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目前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2-3年制的专科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层次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些大学的专业设置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的。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发展最快的10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全面下降,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下降了21.6个百分点,就业率仅为59.7%。目前,全国各类职业学校有2万多所,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只有200多所。这些院校存在经费不足、毕业生待遇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求。
第一,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和市场。
(2)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
(3)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紧密联系企业,加强学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4)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大力开展社区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同时在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体系。
(5)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程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
(6)推进职业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校企一体化实体。
(7)建立能够吸引、稳定和合理流动人才的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和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八)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境外就业市场。
(九)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当预测本行业人才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参与制定本行业特定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发放;参与制定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相关管理的评估。
(十)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的指导和管理。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11)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通过政府部门或者非营利组织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合理确定职业院校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发展。要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12)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择农业、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
(十三)逐步提高生产和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定期开展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热点:副食品价格调控
社会背景分析: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统计,截至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瘦肉)零售均价上涨至每公斤21.32元,比4月25日的17.14元上涨4.2元,涨幅24.5%。较去年6月最低点14.58元上涨6.76元,涨幅46.3%。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超过1997年第一季度的历史水平(每公斤20.22元)。鸡蛋、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6月8日,36个大中城市鸡蛋、牛肉、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7.7元、22元、22.72元,同比分别上涨51.6%、15.8%、16.5%。如果综合考虑全国城乡不同市场的平均价格,上述涨幅低于36个大中城市。
第一,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搞好副食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副食品生产,建立和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解决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中的问题。要做好产销衔接,充分挖掘潜力,及时组织货源,增加市场供应,确保副食品供应。有条件的地区要做好副食品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供应能力。
(2)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价格应急预案。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副食品价格监测,密切监测市场动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价格应急机制,提高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为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经济调控手段,需要建立和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研究颁布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征收范围和标准。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物价、保障供应、扶持弱势群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清理副食品收费,取消或降低部分收费。对副食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减轻副食品生产收费负担,防止乱收费。
(5)安排好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根据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采取提高低保标准、专项补贴等措施,确保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要对高校学生食堂采取适当补贴措施,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6)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要加大市场巡查的时间和频率,严肃查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串通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七)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全面、准确地报道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以及价格上涨的原因,反映政府采取的措施。农业、商务、物价等部门要及时发布市场生产、供求、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
热点:旅游市场的秩序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旅游市场就像一列快车,发展非常迅速。然而,随着“快车”的提速,列车上的乘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旅游行业高度重视的。2006年,全国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4597次,查处“零负团费”、“黑俱乐部、黑店、黑车、黑导游”、虚假旅游广告、“一日游”等违法案件7342起。查处违法旅游企业817家,处理导游1814人;罚款金额近2000万元。为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全国各级旅游质监所共受理旅游投诉39006人次、11570起,为旅游消费者赔付7326万元。此外,2006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团队合同(示范文本)》。19个省区市拟定了旅游合同文本;20个省区市制定了诚信企业(个人)标准;16个省区市制定了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和个人执业标准。上述合同和标准的制定,促进了旅游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一,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完善旅游投诉制度。旅游执法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定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统一的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受理和旅游投诉案件受理、登记、移送、结案制度。
(2)对旅行社实施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旅行社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旅行社计分考核制度,严格评定旅行社资质等级,建立违规旅行社退出制度。
(3)依法规范旅游合同,落实旅游行程制度。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合同和旅游行程网上备案制度,并实时监管。
(4)完善导游管理制度,加强导游监管。实行旅行社和导游一体化管理,接受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落实导游计分考核管理办法,对违规计分的导游依法从严处理。
(5)建立导游自律机制。旅游协会应当制定导游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强导游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
(6)整顿旅游客车市场,加强旅游客车监管。整顿和规范旅游客运市场,严格车辆营运期限,实行年检,对检验不合格或超过营运期限的车辆强制退出市场。
(7)加强旅游价格监管,解决旅游价格管理缺位问题。明确省、市、县旅游价格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旅游景区门票和专项旅游项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其他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制定旅游政府指导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规范旅游收费行为。
(8)完善和规范旅游市场明码标价,建立健全旅游价格公示制度。旅游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提供旅游服务时明码标价,做到商品、标签、凭证、发票四统一。
(九)加强旅游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低于成本降价、虚假广告和促销、突破规范价格管理、虚高标价欺诈、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
(十)加强旅游线路和旅游消费项目监管,规范旅游线路和旅游消费项目。旅行社需要将行程安排、费用、服务标准等项目报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11)编制出版旅游产品目录。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旅游景区目录,发布相应的标志,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12)实行游览与购物相对分离的制度。旅游应当贯彻旅游者自愿的原则。
(13)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企业信用档案和旅游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信用档案;旅游企业应当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协会应当建立旅游服务信用查询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信用查询,并做好网上旅游信用信息报告工作。实行信用公告制度,及时公布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14)实行旅游团队“诚信特邀监督员”制度,负责监督团队的服务质量和行程安排。完整性监督应在行程表上签署意见。
(十五)旅游行业协会要通过引导旅游企业自律、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拓展旅游服务领域等方式,积极参与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同时,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旅游市场监管。
热点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
社会问题背景分析:目前我国需要社会救助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每年募集的慈善资金和物资约50亿元。中国人均GDP和美国相差38倍,而中国人均慈善捐赠和美国相差7300倍!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贫富悬殊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强化了仇富的社会心态。慈善没有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富裕群体的认可和支持。美国慈善捐款的10%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全国人民。2003年,美国个人捐款达到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然而,中国人均捐款只有0.92元。而且中国的志愿服务参与率只有全国人口的3%,而美国是44%。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慈善立法的不完善。目前,中国在民政部登记的慈善组织超过28.9万个,但据估计,未登记的组织多达300万个。由于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慈善组织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慈善组织管理混乱,使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打着“慈善”的招牌谋取不正当私利。众多“慈善”闹剧和黑幕的频繁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摧毁了公众心中的慈善和道德信仰。
第一,关于这一社会问题的成因,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滞后,慈善事业发展所需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人对慈善事业仍然存在误解,慈善事业的理念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2)慈善组织数量太少,慈善捐赠水平低。
(3)与慈善事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没有针对性、具体的法律法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实质性内容。即使是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实施。
(4)慈善组织本身也有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弱点。部分慈善组织组织建设不规范,组织程序不透明,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慈善募捐方式吸引力不够,慈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慈善组织运行仍缺乏透明度和接受社会监督,慈善公益体系自律有待加强。
(5)众多“慈善”闹剧和黑幕的频繁曝光,严重损害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摧毁了社会公众的慈善道德信仰。
二、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富人的慈善行为。即使他们的捐赠有个人目的或商业考虑,只要不违法,就应该积极肯定,不在道德上苛求。
(2)对于小额捐赠,要同等重视和尊重,在出具证明、免税、告知捐赠去向、享受荣誉等方面一视同仁。
(3)改变传统的排队捐款或当众认捐的方式,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和方式,不得违背捐赠者的意愿,随意泄露捐赠者的信息。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慈善广告或捐赠形式让群众知晓,或电话动员征集,上门募捐。
(5)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慈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成为政府与捐赠人和受赠人之间的桥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也不能靠政府。
(6)政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对于已经由法律规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确定并纳入政府预算的任务,如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公共福利、低收入保障、失业救助等。,政府要及时足额拨款,而不是代替各级政府拨给义务教育的经费。
(7)进一步完善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家进行捐赠。完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八)加强和完善慈善事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完善公益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