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性麻疹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流窜性麻疹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第1张

流窜性麻疹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第2张

麻疹是过去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全身斑丘疹。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广泛使用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原因】

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是一种球形颗粒,直径约100-250 nm,有6个结构蛋白。麻疹病毒可从前驱期和发疹期的鼻腔分泌物、血液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在人胚胎或猴肾组织中培养5-10天后,细胞出现病理变化,可见含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病毒不耐热,对阳光敏感,消毒试验,大量收集毒剂,但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儿童在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具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结膜、鼻、口、咽、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传播。这种病传染性很强,90%以上的易感人群都接触过。过去城市每2~3年流行一次,1 ~ 5岁儿童发病率为。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免疫力不持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该病的发病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青少年和青年人,甚至可在社区形成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体抗体,出生后4-6个月内有被动免疫,之后逐渐消失;虽然大部分婴儿血液中的母源抗体在9个月的时候是检测不出来的,但是有些孩子仍然可以存在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没有免疫力,但在分娩前后会生病。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流窜性麻疹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