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辅导资料五

08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辅导资料五,第1张

08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辅导资料五,第2张

(二)城市化的特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和方针。特色城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而且要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城市的主要任务。同时,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高科技城市,正处于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期,正处于信息化的起步和启动时代,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一些城市,特别是先进大城市和高科技城市,把发展信息产业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是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城市化和现代化不仅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信息产业的发展。

2.集中式城镇化和分散式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往往表现为集中式城市化,信息化时期的城市表现为分散式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同时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先进的大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居民向郊区和附近小城镇迁移的现象开始出现。因为信息时代,因为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居民的工作场所和住所可以远距离分隔。

3.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时推进。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了城市生活方式,享受了现代城市文明。这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在中国广大地区,仍然需要加快城乡明显分离的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4.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同步推进。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城市现代化已经提上日程,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点。同时,这些地区的城镇化任务尚未实现,仍有加快和完善城镇化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城市化的双重任务,形成了相互推进的局面。现代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现代化。

5.大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发展同步推进。因为中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例大,一方面城镇化整体水平会比较低;另一方面,小城镇必须大力发展,容纳更多的人。小城镇开发建设起来了,“解决了5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民不进城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在农村开辟广阔的就业机会,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它体现了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特点。

3城市化

3.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定义为农业人口和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3.2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在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的比重互有增减,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成正比。

高水平的城镇化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3.3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农村城市化共同发展的方向。以下选项可用。

确定城市带,划清大都市城市带的界限,就是在城市化战略上,要坚持沿海、沿江、沿线的长期战略格局。目前可以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北起珲春经大连,包括环渤海,经烟台、青岛,经连云港到上海,再南下经宁波、温州到杭州湾,直奔台湾省海峡沿岸,从厦门到汕头,经香港连接大亚湾,进入珠江口,到达珠海、澳门,最后经广东西海岸、湛江到达北海、防城港。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应该是未来的城市带。

其次,长江两岸和亚欧大陆桥沿线(即东起连云港,西至赫尔格兹港),内陆城市应该集中在这两条线上,即未来50年甚至100年内70%的城市发展应该靠近这两条线。这一战略的重点是必须加快沿海和沿江铁路的发展,以构建未来城市带的骨架。都市圈包括五大城市群,其整治战略参考辽东半岛都市圈、环渤海京津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这五大都市圈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城镇体系转型规划,使人口在转型期间得到适当控制,然后逐步放开。同时,可以适时启动成渝都市圈建设,扩大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不要忽视福建的厦漳张泉都市圈建设。这是整个中国多方面的增长点,必须精心培育。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其他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政策和具体规划方案。这应该是十五计划乃至未来15年城市化发展政策要解决的问题。

三条道路共同发展无论中国的城市化怎么走,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多元化城市化选择中必须走的三条道路。根据测算,未来20年农村仍有1.2-1.8亿剩余劳动力。目前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近2亿劳动力,共计3.8亿农村人口,将在未来十几年内逐步离开土地进入城镇。这将是未来中国多元化城市化道路的主要劳动力供给来源。适当的引导和安置,既可以为大城市发展提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也可以为中小城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缓解产业升级的就业压力。如果到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能达到45%,对现有小城镇进行改造提升质量和规模,未来小城镇发展可容纳2.89亿人,超过目前大中城市总人口,比目前小城镇人口增加70%,未来仍吸纳40-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届时,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非农产业将基本集中在小城镇;农村的第三产业会突飞猛进,就业人数可能会超过第三产业;小城镇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7000万,比现在的农村流动人口还多。未来,小城镇将是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地,尤其是各类中介组织、金融组织和营销组织。因此,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小城镇的扩张如果不尽快规划引导发展,或者超大规模的城市集约化发展,会激化矛盾;或者过于分散和孤立的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分工,也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目前来看,追求小城镇的数量并不重要。可以说,数量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未来15年小城镇发展数量将达到上限,年均发展数量不应超过450个。要重点拓展小城镇,有规模才有集聚效应。15年可以集中发展10000个中心镇,平均每个县3到5个,可以集中未来50%的新增人口和6000万左右的人口在这里;此外,还可以从目前平均每个小城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1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投资1亿元的规划,2万个小城镇如果扩建70%,总投资可能是9800亿元。15年每年要花650亿。如果按带动效应计算,每年将不低于2000亿元的投资,每年将增加约800万人的消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小城镇和促进农村就业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互补战略,必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坚持。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08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辅导资料五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