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物流概念对企业的意义:物流产业的形成:产业链的发展-第三利润源-物流外包-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兴起-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物流是物资从产地到目的地的流动过程,通常占企业总成本的30%左右,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企业利润的“第三来源”。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美国福特公司也不得不担心利润率下滑的问题。1999年,福特的全球销售额达2200亿美元,而其利润只有20亿美元。福特的解决方案是从供应链入手,探索可能的潜在利润来源。通过实施全球采购,依托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福特节省了大量开支,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福特公司的物流和采购总监对此的描述是:“如果跨国公司能够从显而易见的物流环节开始,每年节省的成本将几乎等于销售环节的利润,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个企业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但并不是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企业都擅长。福特意识到,如果将供应链各环节的优秀供应商组织起来,形成利益联盟,就可以利用“优势+优势”的原则,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击败竞争对手。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福特开始尝试供应链管理。福特在美国的总部已经成为R&D和供应链的控制指挥中心。当大洋洲的客户需要产品时,总部通过供应链在短时间内将巴西的轮胎、中国的门把手、日本的发动机、摩洛哥的坐垫等零部件快速组装在一起,组装成一辆世界名车。供应链成为福特重新掌控市场的新法宝。和福特一样,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注意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为什么供应链会让巨头企业如此感兴趣?在描述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生产企业的供应链:R&D——原材料采购——生产——批发——零售——消费者。现代物流概念的兴起和过去人们在这个链条上的工作有什么不同?这个链条的高效运转之前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在消费市场的上升期,销售环节为生产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企业将注意力转向了市场开发。这期间,各种营销策略应运而生,营销手段可以为企业创造无尽的财富。
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几乎是白热化的。批发和销售之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利润几乎耗尽。这时,供应链开始悄然改写企业的竞争规则。聪明的企业开始发现单纯靠营销盈利有多难。如果把所有的供应环节都整合起来,有效利用,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网络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趋于明显,企业的供应链越延伸越长,销售渠道越细化。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居高不下,自营物流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供需双方都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也相应崛起。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物流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其中,低成本的原材料采购和畅通的流通渠道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润。总之,随着劳动力、原材料、制造成本的趋同,物流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在企业全球化竞争和“第三利润源”的推动下,物流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大量专业物流公司涌现并走向成熟。这些物流公司类型多样,市场活跃。这些公司包括传统的物流公司(运输、仓储和其他企业),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为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公司。目前,一些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已经形成,并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鑫康达、河湟田白、TNT、马士基物流、EXEL、德国邮政、英迈、Sink、泛亚班拿等。国内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目前,中国以“物流”命名的企业超过1万家,如中外运、中海、中远、中储等。新兴的物流公司有包公、和记黄埔和招商局物流等。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挤进物流行业,其中大部分是资本雄厚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新军。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入WTO后,中国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热点。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决定了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
2000年,中国物流支出占当年GDP万亿美元)的20%左右,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相当于16000万亿人民币。美国全社会的物流支出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以美国2000年GDP8万亿美元计算,物流支出约为8000亿美元。提高中国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降低物流成本,这正好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二,中国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基本都是比较简单的仓储运输功能。据调查,目前企业外包最多的业务项目是仓储,占70.6%,其次是中转运输、本地配送和报关。再次是物流信息化管理,其次是物流系统设计、原材料质检、贷款结算、包装、条码采集。未来企业希望物流服务商提供服务,首先是物流流程管理,约占79%;第二,物流信息管理;再次是物流系统设计,本地配送,报关比以前提高40%,然后是条码采集,仓储,中转运输,包装加工,最后是原料质检,贷款结算。可见,生产销售企业对高层次物流的追求,客观上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空间。
第三,物流提供商迅速崛起。
现实情况是,厂家想要的一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物流商还是很难满足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市场份额超过2%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地域局限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市场纠纷的格局出现了,一些传统物流企业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借助WTO,国际物流巨头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因此,未来中国的物流市场将是丰富多彩的。
新物流世界的定位和特点(产品本身的描述)
1。读者定位:物流服务商和物流消费者内部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员。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并开始组建物流运营部。这些物流运营部门的管理者需要一个好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和局部物流运营方法(如打包、装箱、清点货物等。).但由于对现代物流的不了解,国内又没有现成的经验,所以经常苦恼。他们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媒体报道、相关研讨会等。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希望借鉴国内外成功物流企业的技术和运营经验。信息来源是媒体报道、相关研讨会和外文资料翻译。这两类人群是物流媒体的需求者。
2。市场定位:物流提供者和物流需求者的有机结合。国内所有物流媒体都关注物流商市场,而忽略了消费市场。真正的市场是消费驱动服务的市场。现在在没有大的物流企业的情况下,一些物流企业要为订单发愁,而这些订单都在生产企业手里。在我国,流量大的行业集中在石化、冶金等传统行业,但这些行业的实际运作需要特殊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并不知道。企业的典型观点是国内没有合适的物流服务商,而且。这等于连接需求双方的链条断裂了。可以肯定的是,谁能满足这个市场需求,谁就能获得广泛的读者群。
3。媒体定位:综合物流媒体,打造综合物流市场,打破国内物流碎片化局面,打造“中国物流频道”强势媒体。
4。报道风格:物流新闻的通俗化,叙事风格的故事化,语言风格的愉悦化,服务水平的专业化。
大众化可以满足有限读者的要求,适合物流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很多读者还处于了解物流的阶段,尤其是生产企业。普及容易让他们全面接受。其实这种定位可以扩大读者群,最终做大,这就是大众的定位。如果只是定位在物流企业,那就是狭隘的定位做法。
讲故事有很好的吸引眼球的效果。在剧情叙述中,你可以解释枯燥的物流现象,明显不同于现在晦涩难懂的物流杂志。
专业化是指在整体风格大众化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物流栏目要以专业的水准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强调服务性,设立专门的服务栏目。
5。运营模式市场化
为什么这么定位?第一,这种定位与其他物流杂志有着本质的区别,能够满足当前物流市场的要求,为杂志未来的广泛发行,扩大发行和流通奠定了基础。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行会相关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是股份制,他们不容易受到协会的干涉,有利于杂志的独立运作,保护股东的权益。
四。其他相关服务。几款产品
杂志在运行一定时期后,可以利用其在市场上已经建立的影响力和收集到的行业数据,为行业和企业开发以下信息服务:
1 .论坛或研讨会,结合其他行业资源,可以以杂志带动论坛,以论坛提升杂志影响力,打造华南地区品牌活动。
2。市场研究报告或行业调查。企业公共关系计划
4。培训。发行、出版和翻译专业书籍和出版物。
以上服务要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规划。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