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第1张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第2张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发热性皮疹疾病。以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剥脱为特征。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但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自1990年至1997年,我科共收治57例川崎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IVIG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川崎病57例,男性39例,女性18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5个月至12岁,平均2.9岁,其中5岁以下49例,占86%。全部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2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分为IVIG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组30例发病10天内给予IVIG,其中25例IVIG治疗1天,2g/kg;;4例治疗4天,400mg/(kg·d);1例采用2 d疗法,1g/(k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常规组27例,除IVIG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
1.3统计处理:退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的比较采用非配对数据T检验,参数用(s)表示,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采用χ2检验。

2治疗效果

2.1退热时间:治疗组从开始用药到体温正常的时间为(1.52±0.86)d,常规组为(3.87±1.54)d,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2.2热程:治疗组从发热到体温正常的时间为(8.32±1.58)天,常规组为(11.76±5.19)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组。
2.3冠状动脉损伤: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内径。直径≥4 mm为冠状动脉扩张,局部扩张为冠状动脉瘤。治疗组无冠状动脉受累,常规组有4例冠状动脉损害,其中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肿瘤2例。

3讨论

川崎病是儿童时期的一种急性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如果发病后10天内不给予治疗,20% ~ 25%的患儿有冠状动脉受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发病10天内给予IVIG并口服阿司匹林,可使冠状动脉受累降至5%以下[2],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常规组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完全预防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但治疗组退热快,无冠状动脉损伤,剂量为1 d,2 g/kg,10 ~ 12 h滴注。我们的数据表明,早期IVIG治疗川崎病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损伤,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