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低热之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低热之辨证施护,第1张

中医护理:低热之辨证施护,第2张

也就是低烧的体温在37.5℃到38.5℃之间波动。这种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多长时间不知道。虽然治疗上比较棘手,但只要辨证正确,立法和用药适合病情,退烧往往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描述如下。

温病余热未尽,气液两虚所致的低热:此类低热多见于温病中后期。除低热外,症状还包括出汗、心烦、口渴、疲劳、恶心、津液不足、舌红和脉空。要用竹叶膏药汤(竹叶10g,石膏30g,粳米15g,半夏12g,人参6g,甘草6g)治疗。热盛气液两虚者,可用王清热益气汤(西洋参4.5克,西瓜青皮30克,莲藕粳米15克,黄连3克,石斛麦冬9克,竹叶知母甘草6克)治疗。

阴虚引起的低热:这类低热多发生在久病或大病之后,其发热主要在午后。也可见骨蒸潮热、五心烦、咽干、少饮、舌红、少苔、脉细等。滋阴清热。可根据证候选用补阴丸、六味地黄丸。

血虚引起的低热:这类低热多发生在出血、吐血、便血、崩漏后,也可由脾胃损伤逐渐发展而来。其发热多表现在午后,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失眠、四肢麻木等。既要滋阴补血,也要益气养血。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5克)或归脾丸治疗效果较好。

气虚引起的低热:这类低热多发生在劳累过度和久病之后。临床上常伴有自汗、气短懒言、精神倦怠、渴热饮、舌质嫩、脉弱等。甘温时,补气。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对该综合征至关重要。

湿热引起的低热:这种类型的低热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以一天中的时间(下午)为特征。常伴有恶寒、体重、腹胀、厌食、恶油、口干、不饮酒、白腻、苔黄等。宜用三仁汤(杏仁15g,滑石、薏苡仁、半夏各18g,通草、豆蔻、竹叶、厚朴各6g)治疗。如果你比较烦躁,小便黄,口干舌燥想喝凉水,皮毛黄腻,说明你发烧太重。在适当的处方中加入黄连6g和黄芩9g。

积食引起的低热:其发热也多发生在下午,部分患者仍有手心发热,常伴有饮食不良、反酸、便溏、苔腻等。我们应该消除食物停滞。如果你用保和丸或姜钟消食片治疗,你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痰湿引起的低热:脾失健运,水湿就会内敛,久则形成痰浊。痰湿内阻,上身清窍攻肺。症状除低热外,常伴有头重、胸膈胀、咳嗽、痰多、面色发白甚至喘息。应该用导痰丸治疗。对于喘息,用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各12g,莱菔子各15g)治疗,效果相当不错。

血瘀型低热:此型低热多发生于跌打损伤、呕血便血及妇女分娩后,常伴有胸腹部或四肢剧烈疼痛、拒按、经血暗块状、舌紫、脉沉涩等。宜活血化瘀。采用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红花、牛膝各9g,桃仁12g,枳壳、川芎、桔梗各6g,柴胡、甘草各3g)治疗,疗效显著。

总之,根据低热伴随的症状和舌脉来鉴别低热的原因并不是太难。但如果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导致低烧,就要知道其中的两种或三种要配合使用,巧妙处理。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护理:低热之辨证施护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