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后代本草学发展

中药化学:后代本草学发展,第1张

中药化学:后代本草学发展,第2张

继《本草纲目》之后,南北朝(6世纪初)《本草纲目注》是另一部重要的本草专著。本书由《本草纲目》和陶弘景《名医别录》结合而成,并附有注释。书中有730种药物。首先,无机药物被列在玉部,比以前包含了更多的化学知识。比如《本草经》简单指出石灰在谷中,而这本书则详细描述为“近山,岩石青白,炉中烹之,水煮之,再热蒸之”。更有甚者,书中根据煅烧时是否出现紫蓝色火焰来鉴定石消的真伪,与后来火焰分析所用的原理一致。

到了唐代,本草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659年(咸清二年)由政府出版的《新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典。它是由一个集体编写的,包含844种药物,并附有插图。在109种无机药物的陈述中,包含了许多新的化学内容。比如书上说,盐菊石除了入药,还可以做金属焊接剂,称为“汗药”。同时指出,将明盐(一种食盐)、盐基氨化物和紫铜屑长时间混合可制得绿色铜盐。根据空气体和二氧化碳在这三种物质混合时的长期作用,可以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绿色氯化铜。书中还载有制作银屑的方法,即先将银片和水银制成汞齐,再与硝石、盐混合,磨成粉末,再将水银烧掉,洗去盐,使之成为极细的银粉。

到了宋代,封建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农业、矿冶、日用品手工业都比上一代发达。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为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宋代的本草也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在元佑(1086-1093),医学家唐慎微等人编写了《证型本草》。此书成为宋政府颁布的药典时,于1108年改名为《大观本草》。在后来的岁月里,又进行了修复,也就是成了今天的传记。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晋代太和(1204年)的版本。本书共有1746种药物,其中无机药物253种。在新加入的无机药物中,值得注意的是水银粉等。,对无名氏(软锰矿)、灰铅矿(石棉)、草街铅(方铅矿)、托米蒙克等的性质有很多无机化学知识。,以及软锰矿的鉴别方法,软锰矿加热后分解氧化成红色的氧化铁,可以说是一种初步的定性分析方法。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药化学:后代本草学发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