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储存
一、样本类型及选择原则:
(1)血样:血浆和血清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样品,其中血浆最常用。因为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靶管)的状态。而且关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报道很多,可以参考。指血浆全血,用肝素、柠檬酸、草酸盐等抗凝剂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离心后,量约为全血的一半。血清是在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下通过离心获得的,导致血凝块沉淀。血凝块凝结时,容易造成药物吸附损失。全血也要掺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浓度成正比,所以全血的测定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但全血的纯化比血浆和血清要麻烦,尤其是溶血后,血红蛋白可能会影响测定。但如果某些药物能与红细胞结合或血浆与血细胞的分配比例因患者而异,则应使用全血。血液样本的采集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间隔往往因测定目的不同而不同。目前,原型药物的总量大多是确定的。当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有效代表游离药物的浓度。但对于低蛋白血症或尿毒症患者,联合用药率下降,在通常安全有效的总血药浓度下,可显著提高游离药物浓度。
(2)尿样:尿样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率研究、药物肾脏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代谢物类型的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清除主要是通过尿液,药物可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产物及其缀合物的形式排出。尿液中的药物浓度高,收集的量可以很大,但尿液浓度通常变化很大。因此,宜测定一定时间内(如8、12、24小时内的累计量)尿液中药物的总量,记录排出的尿量和尿中药物浓度。尿药浓度的变化并不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受试者的肾功能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尿液中的药物大部分是结合的,结合的药物在测定前要解离。此外,短时间内无法多次采集尿液,排尿时间(尤其是婴儿)难以知晓,也难以完全采集尿液。
(C)唾液:唾液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与血浆浓度有关。样本容易获取,采样无害,特别容易让孩子接受。有些可以从药物的唾液浓度来估计血浆中游离药物的浓度。然而,一些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远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因此需要一种高灵敏度的方法来检测它们。唾液pH值为6.9±0.5,每日分泌量为1 ~ 1.5L,主要电解质为Na+、K+、Cl-、HCO3-等。主要有机成分是粘液和淀粉酶。一般在漱口后15分钟,收集自然流出口腔或经舌头在口腔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吸管中吸收的少量唾液用稀释液冲洗掉),2000 ~ 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仔细吸取上清液进一步分离纯化。也可以通过物理(咀嚼石蜡、小块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球)或化学(酒石酸、维生素C)方法刺激。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唾液,但药物浓度也可能受到影响。
(4)其他:牛奶、动物器官组织匀浆等。
二、样品储存和稳定性考察:
取样后,立即对样品进行分析。有时候冷藏(4℃)和冷冻(-20℃)并不能完全保证样品不发生变化。尿液是良好的细菌生长液。如果样品需要采集24小时或更长时间或不能立即测定,应保存在冰箱中或加入防腐剂(1%甲苯、过饱和氯仿)。在分析样品的储存时,我们应该考虑:储存条件;样品在储存过程中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在评论样品的稳定性时会发生什么;如何防止或纠正不稳定样品的分析结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