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高分不是难题做出来的
语文复习不需要做很多难题,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训练。
一、基础知识
1.错别字:主要考察记忆能力。最实用的方法是把常见的错别字分类,背下来。要注意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中的错别字表和常用成语表。
备考的重点是其他字,要注意近形字和近音字的比较记忆。比如“姬娜”的“姬”字,就是指形声相近的“姬娜”字。你不知道“姬娜”活下来后要用绳子绑着吗?
记忆的前提是理解到位。比如“义愤填膺”就是“应”的字形。如果我们知道“营”的本义是“胸”,它就是身体的一个主要部分。根据构词规律,正文部分的“越”字有偏旁部首,可以断定“应”是正确的字形。比如“稗子”这个大有益处的词,如果看它的偏旁部首,就是一种“草(作物)”,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是“有益的”。
建议考生自行整理“易误用词辨析表”,注意通过音、义、上下文来区分形状。
当然2007年,备考的时候要训练“读音题”,解题思路和认字形是一样的。
2.成语:正确理解成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历年高考成语主要考查“误用感情色彩”、“误用适应对象”、“混淆成语”。我们必须掌握成语的确切含义、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比如“拍手叫好”发生在反派被处理之后,“成败”几乎不成功。
建议考生每天积累分析1-2个成语。
除了准备成语做参考,还要复习重要的实词、虚词甚至俗语,因为这些内容都属于“词”的范畴。
3.病句:区分病句时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主要要考察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成分不全”、“不合逻辑”,不必做混合再细分。
答题时,主要运用句子成分的主要划分方法,判断“句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不全”等问题。不合逻辑主要是因为前面的双向词“是否”和后面的单向及相关词“是”或“否”使用不当。
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补充划分句子主要成分的语法知识。
4.句子连贯:连贯是指主题的统一、句序的合理、衔接、呼应的自然。
答题时要注意陈述对象(包括题目)的一致性,句子前后结构的一致性,词前词后的指代,逻辑顺序的恰当性。可以用“观察首尾”的方法,根据上下文提示确定选项的开头和结尾,再用“抽心连贯”的方法,看哪个句子最接近结尾和结尾。
二、科技博览会
科技说明文的命题特点:选文——关注自然科学研究的新观点;理解——紧紧跟随重要单词和句子的准确意思;分析——注重信息筛选和整合。命题的设计注重整体感知,以分析比较的方式收集筛选有效信息,进而考察学生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介绍新知识、新观点的材料中,一定要涉及一些新概念、重要句子。如果考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单词和句子,就无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意思。这些新概念和重要句子往往是命题点。
回答关于术语概念、重要词语理解、一般话题的问题,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答案。这是回答说明文题目的基本原则,比如在文章标题中找答案,在上下句中找答案,在上下段中找答案,在总结句中找答案,在注解中找答案。
第三,文言文阅读
1.实词的积极使用和虚词的重要用法
实词的原用法必须在课堂笔记中找到,特别强调重要实词的引申义、常见虚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灵活用作一般动词或使役、意动用法、典型古今同义词。
要注意句型和句型的特点,重点是被动句、决定句、省略句和四种倒装句——介词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介词宾语基本出现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注重命题典型词“之”和“是”对宾语的提示作用。定语后命题的典型词是“着”;状语后置命题的典型词是“于”。
2.翻译句子
在句子翻译中,首先要把关键词翻译到位(其实句子翻译的重点就在于准确翻译一两个关键词),然后再看句型或者语序,最后补充省略号,让句子通顺。翻译的总要求是意思清楚,表达流畅。
3.过滤文本中的信息
根据文中描写人物的主要材料,以一定的标准(如经历、才能、品质、情操等)编写命题。).
从2006年高考题可以看出,文言文题的分析理解题趋向于现代语文题的新动向,如分析内容因果关系、支持前后呼应、分析修辞、写作参考等。,这也是文言文命题创新的增长点。
4.理解课文的内容
整体感知的题目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首先,根据选项的内容,阅读文中的主旨,比较对错。
第四,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应着眼于“诗眼——诗言志、表思想”;“诗——描写意象,营造艺术氛围”;“诗意——诗言志,诗的情感基调”;以及“韵文——提炼词句(尤其是名句),语言和文采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要在解题中找到突破口。突破题目,明确内容;从作者的突破,了解风格(如李白的雅,杜牧的雅;白居易的质朴,刘禹锡的清新;杜甫的忧郁,李商隐的魅力;韩愈的儒雅,贾岛的苦涩);突破单词,理解句子意思;从修辞上突破,领略意境之美;在艺术技巧的表达和欣赏上有所突破;从比较阅读突破,把握思想感情。
建议考生积累一些回答鉴赏题的套路句,多做对比阅读是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捷径。
名句默写的重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和体现中心的关键句。默写要求字好,不漏字,不掉字,不添字,不变字。
建议考生练习“答第一句到最后一句”的题目。背诵的前提是理解,练习可理解的听写。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