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的非免疫因素机制
非免疫因素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机制
在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中,高血压尤其是肾毛细血管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和高脂血症等非免疫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血压
大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尤其是肾毛细血管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损害的最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动物模型中,有肾血管收缩、动脉硬化、肾小动脉增粗等病理改变。据信这是高血压引起肾缺血和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高血压引起肾小球损害的关键在于肾毛细血管的高血压。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由全身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毛细血管压的现象。另有研究表明,在肾小球肾炎的情况下,肾血管和肾小球对全身性高血压更敏感,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加快。
2.蛋白尿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尿蛋白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和预后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发现,在蛋白质超载的肾病模型中,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肾组织中MCP-1、OPN等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肾间质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明显增加。提示尿蛋白在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并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
3.血脂过多
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管什么原因,几乎都有脂代谢异常。脂质异常与进行性肾损伤的关系已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肾小球硬化与全身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及肾小球硬化与高脂血症的关系。高脂血症是诱发和/或加重肾小球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