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化运动”扼杀了城市活力

“城市美化运动”扼杀了城市活力,第1张

“城市美化运动”扼杀了城市活力,第2张

归根结底,城市不是给外人看的,是给普通人住的。而且在我看来,只有那些人来人往,丰富有趣,人来人往的街区和社团,才是热闹的,才是真正有观赏价值的。这种多元化的城市生态才是城市活力的真正源泉。

宜居城市和魅力城市

最新公布的“2005年宜居城市排名”显示,北京的排名从2004年的第三位下降到第15位。同样,天津、广州、郑州、南京等城市也下跌;除省会贵阳外,入选城市前10名均为中小城市,如威海、珠海、桂林、台州、北海、秦皇岛、宜昌、咸阳、曲靖等。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是一致的:患有各种“城市病”的特大城市,其实不如中小城市宜居。

这个评选主要是根据交通状况、城市环境、空燃气质量、经济水平、社会治安等一些可测量的外部指标。应该说是干净空的煤气和饮用水,安全的社会环境等。都只是“宜居”的基本条件和阈值。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是不可能宜居的;仅仅满足这些标准并不一定是宜居的。想象一下你的生活环境。除了安全,购物、吃饭、服务有没有便利?有吃早餐、上锁和修自行车的地方吗?上学、看病、去邮局、去银行也很方便。它不仅方便,而且便宜。难道不是宜居的基本本质吗?一些中小城市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常常被那里便宜便捷的生活所震撼。另外,宜居的地方要有亲和力,要有历史文化温度,要有浓浓淡淡的人情味,从而产生对家的归属感。它来源于小社区稳定持久的建筑环境和紧密的人际关系。这是尚未“现代化”的小城镇、古镇最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我们发现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为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美化运动”,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高大、宏伟、壮丽,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不方便、没有人情味。追求更高、更新、更亮的城市,对高度和速度的竞争,对大草坪、大广场、景观大道等的竞争。,主要不是从市民的生活需求中产生的。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和目标就是所谓的“城市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越来越毋庸置疑,成为无需检验、高于一切的真理,成为目的本身。于是,城市不再是一个自我生长的有机体,而成了粗糙规划和改造的对象,不顾民生,不顾历史,不惜代价。于是,那些老胡同、四合院、老洋房、名人故居,就被认为破旧不堪,被改造成了瓦贴面、玻璃幕墙或者假古董。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排量汽车,因为不好看,必须赶紧搬走;方便民生的露天市场和商贩同样不堪入目,必须彻底淘汰和消灭。

杭州“提升城市形象”的努力可谓极致:帕萨特、红旗、中华等中高端轿车作为出租车车型,上百辆奔驰、宝马出租车投放其中。于是,近六成的“跑者”躺在车库里“睡觉”,路上的跑者也在挣扎,不知所措。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好的城市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当城市成为赏心悦目的风景时,作家陈村感叹在浦东找不到一家可以吃宵夜的馄饨店。他非常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城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威胁,一场“针对公民生命的全面战争”。“两年前,上海以食品安全为由,要求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小餐馆限期关闭,这是典型的为了观光而损害民生的城市管理。幸运的是,市政府后来顺应民意撤回了这一政策,使得上海数万家小旅馆得以“侥幸逃脱”。

如果我们的城市成为人们看到和展示政绩的华丽窗口和舞台,成为游客炫耀虚荣的容器,那么必然会离民生越来越远。一个只追求宏伟、高度、美丽、整洁的城市,可能是“宜居城市”,但绝对不是宜居城市。归根结底,城市不是给外人看的,是给普通人住的。而且在我看来,只有那些人来人往,丰富有趣,人来人往的街区和社团,才是热闹的,才是真正有观赏价值的。这种多元化的城市生态才是城市活力的真正源泉。一位印度学者这样比较上海和加尔各答:华丽、整洁、干净的上海是秩序和团结的象征。“加尔各答是混乱、无序和无政府状态的象征,……尽管混乱和无序,但它是一个开放和宽容的社会。在此期间,冷漠和贫穷孕育了创造力、科学知识和感情。从这座城市诞生了三位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城市美化运动”扼杀了城市活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