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指导: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和要点2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柱下基础宽度较宽(4m以上)或基础不平整、松软时,应采用柱下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再利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反[/k0/]孔或枯井时,可做一块大厚板穿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有防水层时,要考虑防水层的厚度。
(4)如果建筑面积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下室底板和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延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置一道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可以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周围有建筑物时),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该有局部的地下室,地下室应该有相同的埋深。可以在筏板网格中间挖空垫层聚苯乙烯来调节高低楼层的不均匀沉降。
(5)当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可取消相应的楼板梁和基础梁。
(6)抗震缝和伸缩缝不必缝在地下,接缝要加强。但沉降缝两侧的墙基必须分开。
(7)新建筑的基础不应深于周围已有的基础。若比原基础深,基础间净距应不小于基础间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修建抗滑桩,防止破坏原建筑。当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通过在楼层较低的基础方中央垫上焦渣来调整基础的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的偏心距不宜过大。必要时可以用类似的柱做成柱下基础。下柱条形基础底板的偏心距不宜过大。必要时可做成三面支撑的自由板(类似于中间开洞的筏形基础)。下柱条形基础的荷载中心应与基础底板的形心重合。基础底板可以做成梯形或阶梯状,也可以调整悬臂梁两端的悬臂长度。
(9)当采用独立柱基础时,独立基础的弯曲钢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基础非常重要,但钢筋不宜过小。独立基础是一种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较小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形基础,便于施工。
(10)独立基础的受拉梁应配长钢筋,底部应垫焦碴。梁的顶标高要高一些,否则底墙会太高。
(11)底部内隔墙一般不做基础,地面混凝土垫层可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物沉降为锅底形,结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应拉通顶层和底层钢筋(多层的负钢筋可裁去1/2或1/3),纵向基础梁的底层钢筋也应拉通。
(13)应该在基本计划中增加一个指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产生裂缝。
(15) JCCAD软件可用于自动生成基础布局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计划被命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细节命名为JCXT?。T.
(16)基础底部的面积不能因地震的附加力而过度增大,否则在地震下是安全的,但正常情况下沉降会大不相同,本末倒置。
请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当地地基法规。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