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 40%。建筑垃圾大多由施工单位不经任何处理就运到郊区或村庄,露天堆放或掩埋处理,消耗了大量的征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资金。同时,在拆除和堆放过程中的散落和沙尘飞扬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各项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成为建筑企业和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垃圾大部分是固体废物,一般是在建筑施工或旧建筑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虽然不同类型建筑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含量不同,但其基本成分是相同的,主要由土壤、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凿槽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片、打桩切割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装修产生的废弃物、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组成。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对砖混结构、现浇结构、框架结构建筑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1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产生建筑废渣500 ~ 600吨。按此计算,我国每年因施工产生和排放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
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各种废配件等。经过分选、浓缩和再加热,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弃的竹材可以用来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弃物可粉碎代替砂,用于铺砂浆、抹砂浆、铺混凝土垫层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块、铺路砖、花纹砖等建筑材料。可见,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的副产品”,非常重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再开发利用。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陆续在各地建立了处理混凝土废弃物的再生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能力达到每小时100t。1991年,日本政府还制定了《资源再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垃圾如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施工期间产生的必须发送至。日本建筑垃圾的主导政策是:①尽量不从工地排放建筑垃圾;②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再利用;③如果难以再利用,应适当处理。1988年,东京的建筑垃圾回收率达到56%。
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产生工业废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减量;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将旧沥青路面面料100%回收,质量与新鲜沥青路面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省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费用,大大减少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对于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运送至“再利用处理中心”集中焚烧处理。比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以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物质非常干净地分离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于发电。每吨垃圾经过干馏燃烧后只剩下2 ~ 3公斤有害重金属物质,有效解决了垃圾占用大面积耕地的问题。
1995年11月,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缴纳垃圾处理费。考虑到我国国情和现有技术条件,这是现阶段限制大量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的有效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收费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堵住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①国家和建筑企业应投入资金,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和开发;②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全国建筑企业每万m2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进行大规模的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调查统计,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量和排放量标准,作为衡量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足够重视,才能有效控制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建筑企业在建筑垃圾回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990年7月,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市中心华庭、霍兰两个项目的7栋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3万m2,均为剪力墙或框剪)施工过程中,将有用的废渣、碎片进行整理、清除、粉碎,然后与标准砂按1∶1的比例混合,共回收建筑渣土480t,节省砂料14400元,垃圾清运3360元。扣除粉碎设备购置成本,净收入12400余元。1992年6月,北京城建(集团)第一公司在建设9万多平方米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过程中,先后回收各类建筑垃圾840多吨,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地面和混凝土垫层,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节约资金3.5万多元。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这两家建筑企业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施工现场的文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施工现场,只需要一台或几台粉碎机就可以就地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渣,大大减轻了外运负担。
近日,河北理工新兴科技服务公司研发成功一项“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形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突破。该技术利用旧房改造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碎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作为填料,通过重锤夯实形成钢筋混凝土扩大头短桩,并采用配套的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夯实地基的作用。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达500 ~ 700 kN。据估计,该技术与其他常用技术相比,可节省20%左右的基础投资。【/br/】由此可见,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这项工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