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加读书感受,第1张

华人在加读书感受,第2张

当计算机提示音响过,告诉我最后一段影片压缩完成,我知道这也是在告诉我,这一年紧张的加拿大学习生活,就此和我说再见了。之前所有的兴奋、焦虑、等待和郁闷,已经成为过去,那一刻真有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也借此来湿润一下计算机前自己干涩的眼睛,而儿子还在邻桌的计算机上玩游戏,他似乎没有疲劳,只有兴奋:因为这么晚还不用睡觉,还可以玩。全然不知,他是陪着老爸在完成最后的客户项目。孩子陪着老爸上学,也算是加拿大学校的一景了。

  说来也快,一年的课程本来会觉得十分漫长,开始走进这所北美小有名气的学院的时候,一直在想:总算有机会再回到学校,一定好好看看加拿大的学校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没想到的是,一年很快过去了,学校的餐厅只去过五六次,图书馆只去过三四次,商店只去过两三次,体育馆只是申请贷款的时候去过一次,其他的地方,诸如其他科系的展厅、教室、学生多功能厅、剧院等等,则根本就没有去过,实在是没有时间,但是我已经计划好了,等毕了业专门抽几天去转一转。

  很多加拿大的校区和中国的校区有明显的区别,最为显著的是没有围墙,四通八达,警卫只是守在停车场的入口,检查你有没有停车牌,绝对没有说学校只有几个仅有的入口,来客一定要登记这么一说。而校内的建筑,因为加拿大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便设计的和朝鲜战争中的坑道结构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七扭八拐,几乎都可以串通在一起。即使外面是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你也可以穿着短袖,转遍全部校区,当然就我的条件而言,春夏秋冬,任何时候穿短袖都会觉得有些冷。如果没有清晰的地图指示的话,一定是迷宫般的有去无回了。当然如果规模超大的综合性大学,就会有几个这样的迷宫组成一个散落的校区。

  回想当年在中国上大学的时候,最难忘的应该是学校的食堂了,我不知道食堂和餐厅,到底只是有高雅和俗称的区别吗?只记得那个久远的年代,进去食堂之后就会闻到那种永远的味道,有香有霉,饿的时候闻着着迷,饱的时候闻着恶心,也算是魔鬼与天使的完美结合体吧,至今难忘;还记得打饭的时候,四两大米和五两大米之间至少有二两以上的区别,也许是全国高校卖饭的师傅,故意惩罚那些斤斤计较的穷学生,而定的潜规矩吧;也还记得,有一年学潮,食堂里出现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小字报,没有油水的饭菜,使我那个时候的照片总是难以示人;也还记得,女生美丽的脸蛋儿,总是会为自己的饭票增值百分之三十以上,无论是饭菜的质量还是分量;也还记得,那油腻的食堂地面,既是我们的饭桌,也是我们的舞场。当然了,都是很久很久的往事了,听说目前中国高校改革,把后勤服务都外包了,真希望现在的学子们能享受许多。

  而现在的学校餐厅,就和mall里的餐饮区没什么区别,几个的快餐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质量上统一规格,当然没什么区别,卖饭的师傅当然也谈不上有特权了。作为依然是穷学生的我,还是老老实实的自己带饭,好在微波炉这种东西的存在,倒也省去了许多麻烦。更关键的是,这里秀色可餐,都说西人的女孩子二十多岁以下艳若桃花,再大了就没法儿看了,一个个像变形的气球,毫无美感。还真的是这样,学校都是正当年的美女,如云如雾,只有在餐厅里才会这么集中,本来想抓紧吃饭的时间看点书,唉!这不争气的眼睛,还有这脖子。

  后来发现在教室的旁边,学校也提供了一个微波炉,以方便同学们不用来回奔波,在美女和节约时间之间,我还是做出了理智的选择,于是那美丽的餐厅,在去过五六次之后,就改成了在教室就餐了,我知道我会后悔的。

  从此开始了每天只在自己教室里忙碌的生活,想当年自己也是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学生会、团委、文工团,就差没有武工队了,挨个忙。到如今,真的是想都不去想,看看学生会那几个小领袖,每天雄赳赳气昂昂地四处忙碌,真不知道他们有时间看书吗,估计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没有语言和学习习惯的障碍, 上到这个份上也许已经很轻松了。但对于我们这些新移民来讲,每天只觉得时间不够长,脑子不够用,和同学们除了讨论项目, 连说话聊天的机会都很少。说起来惭愧,好多同学至今还叫不上名字,只是最后看了对方的网站才知道,哦,原来是他,原来是她。

  就是这样,一个熟悉了一年还依然陌生的校园。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华人在加读书感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