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

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第1张

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第2张

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我们把会计对象分为六大会计要素,但这六大会计要素划分仍然很粗,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为此,还将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如若把六大会计要素比做六座大楼,会计科目则是每个大楼的小房子,会计人员要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先判断其业务属于那个楼的,进楼后再判断是哪一个房间的。这样在同一个楼、同一个房间的业务则属于相同的经济业务,它们共有一个名字就是代表这个会计业务的会计科目。如企业发生收到销货款业务、赊销业务、购买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业务,它们都属于企业资产要素,首先判断这三项业务要进入的是“资产”这个大楼,然后进入符合自身性质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这些小房间,这些业务进入房间之后就要对它进行造册登记,即对于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记录(即开设账户)。所以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核算的工具,有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就有什么样的科目与之对应,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账户进行登记。这样我们就知道会计科目是会计业务的名称,账户就是对经济业务的登记方式。比如发生了用存款500元购买企业生产用材料,对应的名字就是“银行存款”、“物资采购”(或原材料);那么如何进入各自房间呢?就要判断银行存款减少了500元,记载在银行存款减少的一方,原材料增加了500元,就要记在原材料这一账户增加的一方,这样我们只要将各账户连续登记的内容统计出来,即可知道每项业务的变动情况了。当然账户的格式不是以增和减来表示方向的,而是以“借”和“贷”来表示其方向的。
  “借”和“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表示业务的发生方向,没有其任何自身字面意思的存在。虽然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与减少两种情况,这样我们就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置为左右两方,以借贷记账法为结构的账户,主要就是借贷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借贷两方的差额为余额。借方合计大于贷方合计数的差额,称之为借方余额,贷方合计大于借方合计的差额,称之为贷方余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
  账户的通用格式为“三栏余额式”。
  另外在会计教学和一些教科书中,为了简化和表示方便,用“丁字账”表示账户,但在实际上工作中是没有的。
  会计核算方法之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而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即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作为表示方向的符号已失去了原有的字面含义,至于“借方”表示增加和减少,还是贷方表示减少还是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呈现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利润=收入-费用
  所以各会计要素的账户结构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构。
  经济业务发生后,无论其怎样复杂,都在六大要素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
  (1)资金进入企业,资产与负债(权益)同时增加,记资产账户的借方,负债(权益)账户的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2)资金退出企业,资产与负债(权益)同时减少,记负债(权益)账户的借方,资产账户的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3)资产内部各形态转化,一方资产增加一方资产减少,记资产的借方和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不变。
  (4)权益或负债(资金来源)内部各形态转化,一方负债(权益)增加,一方负债(权益)减少,负债(权益)总额没有变化。
  综合以上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为了检验一定时期所发生经济业务记录的正确性,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在一定会计期末应进行账户的试算平衡,可以是发生额试算平衡也可以是余额试算平衡。各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各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各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各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会计核算方法之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会计分录
  在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后,我们往往应该首先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费用)要素还是权益(收入)要素;其次,确认涉及的是哪一个账户,是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金额是多少;至此,业务类型的判断就结束了。该业务的这一判断过程即是我们通常讲的会计分录所要具备的内容,所以会计分录通俗讲即是会计业务的分类记录。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在会计实务中,就是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会计分录的方式转化为会计语言。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为了保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所规定有关会计制度设置。我们前面讲到的各行业会计制度都对会计科目分类、编号、名称作出统一规定,并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了说明,各企业应按照本企业所执行的行业企业制度中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和企业所涉及的基本业务设置总分类账。
  2.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业务发生后,如果我们只是对它按会计要素和涉及的科目记入总账账户,仍然不能详细反映企业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或记录后不能满足业务分析需要。此时,我们就要对该项业务进行再一次的具体细分,即将它通过明细分类账户记录该业务的详细情况。
  如:应收账款,如果我们只记录“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仍不能得知是应收甲企业,还是应收乙企业的,那么我们在建立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的基础上,还要按客户的名称建立明细分类账户,以便于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可见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设置的,详细说明其业务情况的分类账户。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有些明细账户设置也在具体准则中有详细规定,可参照执行。如“长期债权投资”总账账户,需设置“债券投资”二级明细账户。在“债券投资”下还需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相关费用”三级明细账。
  3.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1)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对企业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记录时要以相同方向,相等的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分别计入相关的总分类账户和相关明细分类账户。
  (三)会计凭证与账簿
  新修订的《会计法》在第二章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对单位如何处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作出了法律规定。《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讨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任何单位处理任何经济业务时,都必须依法取得有关凭证,以书面形式记录和证明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在凭证上签名、盖章,用以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证明,并明确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任何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合法取得凭证、正确填制凭证、严格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工作的起点。
  1)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于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证明,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相关明细账的依据。在企业里原始凭证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外来的;既有国家统一印制的,也有发生经济业务事项双方认可并自行填制的凭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应具备以下内容: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制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员的姓名;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名称;经济业务事项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经办经济业务事项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等。
  (2)记账凭证:是将企业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业务语言的过程,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最后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当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理,确定应借应贷双方科目和应借记或贷记的金额,将原始凭证中所记载的企业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语言,以便登记账簿和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因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发生的多少不同,会计核算的繁简程度不同,对记账凭证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不多的企业,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也可以使用收付转记账凭证,企业规模较大或企业规模小但业务量较多的情况下,一般选择使用收付转记账凭证。   2)会计凭证的审核
  无论是原始凭证还是记账凭证都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依据,若不真实不正确,则会计所反映的信息则是建立在虚假基础上,会计反映与监督就失去了真实的意义,所以会计凭证必须进行严格审核。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及时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由于在许多情况下原始凭证都是由经济业务事项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涉及的人员较广,所以凡是《会计法》规定应该办理会计事项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一般说来,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当期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填制或取得的原始凭证送交会计机构的时间最迟不应超过一个会计结算期。根据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填制后还要检验其真实程度,即正确性与合法性,如金额大小写、填制内容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全等。因此在企业里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后,首先应由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原始凭证审核主要有三个方面:
  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业务内容、数据是否真实。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正式发票、收据,且必须有提供原始凭证单位的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填制人员的签章。对于取得的虚假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大小写与金额不符或经涂改的发票,会计不得入账,否则会计人员要负全部责任。此时会计人员应拒绝受理,并报经有关部门处理。对于错误的原始凭证应要求经办人员退回开具原始凭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更正或重新填制。
  B.审核其合法性。财会部门在接到原始凭证时,必须审查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是否违反了规定审核权限,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查程序。如企业发生一笔支出,但业务人员获得的是一张“资金往来发票”,单位则不能将其作为支出依据;再如,有一个部门有费用额度限制,使用费用卡片,那么每次该部门人员来报销都应该持有该费用卡片,否财务部门应拒绝受理。
  C、审核原始凭证手续的完备性、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内容是否齐全,有无遗漏,日期是否完整,数字大小写是否清晰、一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对于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遗漏,手续不齐全的原始凭证,应退还经办人员补办完整后才能受理。
  (2)记账凭证的审核。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后,还要严格审核记账凭证,确保记账凭证真实正确。其审核的主要内容有:
  A.内容是否真实,审核记账凭证反映与记录经济内容与金额是否与原始凭证一致。这是审核记账凭证中最重要的一点。记账凭证的记录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的,因此记账凭证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该项审核目的是为了检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金额、附件张数是否一致,尤其是单位比较小,内部牵制制度有漏洞的情况下,会计要严格审核内容。
  B.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我国会计制度和核算会计制度规定了不同的企业和预算单位对不同经济业务要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对不同行业会计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科目使用可以检验会计人员业务熟练程度。该项审核目的是检验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是否有明确的账户对否关系,所使用会计科目是否符合有关会计制度等。
  C.审核原始凭证的手续是否完备,审核记账凭证各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如日期、凭证编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附原始凭证数、人员签章等。
  3)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办法和时间进行保管和销毁。有的企业因会计资料记录了单位领导的一些“秘密”,在领导离任时主管领导一句话,就销毁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人员却不认为其错,这是违反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会计凭证是企业的经济档案,如要检索、查证企业某项经济业务原始发票情况,必须依赖这些原始凭证,所以要严格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原始凭证保管过程中应严格按下列要求进行:
  (1)原始凭证原件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
  (2)记账凭证要同所附原始凭证按凭证顺序号,折叠整齐并加具封面注,明起止日期,本期凭证张数,单位名称。最后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对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如出租发票、领料单、销售清单,可单独将其装订成册,不必附在记账凭证后面,但要在记账凭证封面注明。
  (3)每年装订完成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其后转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
  (4)严格遵守会计凭证保管期限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保管1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保管5年,保管期已满的会计凭证应按规定程序销毁,但保管期满而未结清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该项债权及债务了结为止。
  2.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
  通过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我们可以把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准确地记录下来,但因为会计凭证多,信息分散,且每一张凭证所记录的信息,只是单项经济业务,如要得知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某项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只依*看凭证是很麻烦的事情。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要了解企业某项经济上发展情况,他不会去看凭证,而是去查看账簿,尤其是对于非专业人员,看凭证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所以为了全面、系统地记录和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状况,必须设置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记录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即我们通常讲的账本,设置账簿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是联系会计凭证与财务报告的中间环节。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
  (1)将经过加工的会计凭证按其会计业务的性质与类别分别记入不同的会计账簿,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各种业务的变动情况,提供各种会计信息。
  (2)会计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企业通过设置账簿,可以将经济信息进行分类,根据一定时期的记录情况将其汇总,再依据账簿记录的发生金额和余额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各方面所需要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经济指标。
  (3)会计账簿是企业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和费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的财产、物资、费用等业务都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登记在账簿中,账簿记录反映了各项财产物资费用的发生及变动情况,通过这些反映数据,我们可以掌握财产物资的实际情况,对财产物资实施内部管理政策,并对费用实施内部控制。
  (4)会计账簿能够提供分析和检查会计信息的依据。账簿记录是根据记录原始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登记的,记录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账簿资料,分析和检查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如资产经过清查后可以与账簿资料进行核对,往来的款项经过实际函证后与账簿中的往来进行核对,从而做到账实相符,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可*的会计信息。
  2)账簿种类
  按企业发生不同经济业务和对企业要素不同的管理需要,账簿有不同的种类:
  (1)按账簿用途分: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
  A.序时账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因发生频繁,又要随时掌握其金额,所以多采用日记账形式。
  B.分类账,是对会计主体的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科目分类登记的账簿。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的详细程度又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简称总账和明细账。总账是根据本行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和企业自身需要所设置的,是每个企业必须建立的最基本账簿,用于提供企业总括资料。明细账是根据总账需要提供对总账进一步详细核算资料的账簿,是总账的明细记录。
  C、备查账簿,是指那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记录或记录不全的,需进行补充登记的会计业务登记的账簿,如“应收票据备查簿”、“住房基金备查簿”就是用来记录“应收票据”和“住房基金”情况的。
  (2)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可以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
  A.订本式账簿是指该账簿在未使用前已将一定数量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它可以避免账页散失和人为随意抽取更换账页,以达到防止舞弊的作用,并确保账簿资料的真实完整,但不便于在同一时期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订本账。
  B.活页式账簿,是指年度内账页不固定装订成册,而是把账页放在活页夹中,可以任意增减或抽取。活页账可以随时抽换,方便分工记账,但易丢失,会计人员应在年度终了将活页账分类装订成册,由有关人员编号签章,在实际工作中,明细账多采用活页式。
  C、卡片式账簿,是指由许多相同的格式卡片所组成的,放在卡片箱里的账簿。卡片账使用灵活,不用装订,根据需要存取,且可以跨年度使用,但易丢失。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明细账多采用卡片式账簿。
  另外账簿还可按账簿格式不同分为借贷余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3)会计账簿的登记
  首先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按要求登记账簿;其次,必须按记账规则进行,即: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再次,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质量,须定期将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进行有关的账项调整,做到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