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第1张

名不正,言不顺,第2张

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顺”。在国内活了小半辈子没体会出其中真谛,刚一跨出国门就顿时领悟了。试想,咱长辈费尽心机给起的名字,先拼音,再把姓和名前后换位,然后再让洋人用外国腔念出来,知道他在喊人,就是一下捉摸不出是喊谁。不管多么有意义、多么响亮的中文名字,一旦到了国外,马上变成生硬、苦涩和毫无意义的音节。

  我的一位广东籍的同学姓于,汉语拼音为“Yu”。可无论法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念成“悠”的音,听起来和英文的 “You(你)”一模一样。如果有人用英语打电话找这位于先生,而他又刚好不在,那对话听起来就怪怪的:

  “You(于)在吗?”

  “You(于)不在。”

  我曾经与一家国际机构打交道,那里的工作人员听说我是中国人,就对我说: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中国职员,其中有两个特别有名,一个是“她先生(Mr She)”,一个是“他女士(Mrs He)”。我起先还以为是个笑话,后来才明白那位“她先生”其实姓佘,汉语拼音为“She”,恰与英文中的“她”字一模一样。那“他女士”则姓何,拼为“He”,与英文词“他”无异。

  我自己的名字同样不很幸运。法语中没有“之(Zh)”这个音,因此我的姓便被念成“哉”与“采”之间的一种音。我试图纠正他们,教他们发卷舌的“翟”,几乎成功。直到有一天,一位法国同学来质问我:你说你的姓要念成什么“之-埃-翟”,怎么我听见“悠”管你叫“哉”呢?我这才意识到我那广东朋友坏了我的事。法国人常说:我们总不能比国王更爱国吧!既然中国人也念不准,你也就别强求外国人啦。我也就听之任之,由他们去了。法语还有一个语音规则,那就是见到字母H就当没看见,跳过去念下一个音。于是我名字中那颇优雅的“华(Hua)”字,就被读为“于阿(Ua)”。这样,我在法国的名字就由“翟华”按西方习惯将名放前变为“华翟”,念出来是“于阿哉”的音。

  不久,我太太从国内前来与我在法国团聚。开银行户头、办入学和居留手续要填许多表格。这些表格与国内的表格也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之类。不一样的是,所有的表格都要问女士当年轻小姐时的姓。我们琢磨这估计是用婉转的方式在问已婚女士的娘家姓。我太太姓吉,自然当小姐时也还姓吉。下面又问丈夫姓甚名谁,我们自然把“于阿哉”填上。过些天银行支票本寄来了。我太太看了半天直纳闷:我那大吉大利的姓那去了?只见那支票上赫然写着“于阿哉太太”!连名带姓全随了夫,比那传统中国社会结婚妇女那“王张氏”还不如。

  我们跑去银行跟他们要个说法,让给改回来。这可给银行出了不大不小的难题。原来他们的电脑程序已经如此设定,如果要改就得骗这电脑说此女未婚。很多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大陆妇女结婚后不改姓,觉得还是他们的习惯好:杜邦太太一听就是杜邦家里的,一清二楚。中国人里有跟他们较真的,质问:你家里的固然是杜邦太太,你妈也是杜邦太太,你儿媳还是杜邦太太,别人怎么知道那一个是你老婆呢?其实法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并不会胡涂到连自己老婆都分不清的地步。当我太太收到身份证的时候就松了口气:原来那上面虽然还是标明翟太太,但却在翟字后面一本正经地加了个定语从句“生的时候姓吉(Zhai Nee Ji)”。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名不正,言不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