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普通诉讼时效是几年
在对民事纠纷进行处理的时候,现在大部分人还是愿意选择诉讼方式处理,这样也比较有效果。但此时就不得不提到诉讼时效的问题了,一般如果超过了规定的诉讼时效起诉的话,则法院就不会受理了。而我国诉讼时效有普通和最长之分,那其中普通诉讼时效是几年呢?我们一起从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一般普通诉讼时效是几年
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民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直接影响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间接受本案影响的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比如,婚姻纠纷,夫或妻都可以提起离婚诉讼,但他们的子女或者父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夫或妻提起离婚诉讼。
2、有明确的被告。
即原告必须指出被诉对象是谁,是某公民、某单位,还是某公司、企业。没有明确的被告,法律关系无法证实,人民法院也无从开始审判活动。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诉讼请求指当事人通过诉讼想要达到的目的。作为诉讼请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比如请求确认双方的收养关系,请求确认某公民失踪或者死亡;
二是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给付义务,比如请求对方赔偿损失,请求对方偿还贷款本息;
三是请求变更或者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请求离婚,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指提起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的诉讼。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上有其权限和分工,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有审判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对纠纷有管辖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但如果是属于特殊的案件,则此时的普通诉讼时效规定为一年,如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至于最长诉讼时效则统一为20年。关于普通诉讼时效是几年的问题,律图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此,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