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1]

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1],第1张

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1],第2张

摘要:
  国内有不少软件企业通过了ISO或CMM(I)的资质认证,但有不少企业却很少或没有看到资质认证给公司软件质量改进带来的明显效果,原因何在?有些企业领导怀疑ISO或CMM(I)等质量体系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真正的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好这些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
本文总结作者数年来从事软件质量改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归纳成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为对前述问题的进一步阐释,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给广大正在和将要从事软件质量改进的同仁提供参考。

正文: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少软件企业为通过ISO或CMM(I)资质认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却很少或没有看到这些资质认证给公司软件质量改进带来的明显效果,原因何在?
有些人说是ISO或CMM(I)等质量体系不适合中国国情,有些人说是中国的软件企业太急功近利。原因究竟是什么?
  以下总结作者数年来从事软件质量改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归纳成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一方面作为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期望能给广大正在和将要从事软件质量改进的同仁提供参考。

(一) 要重视效果,不要徒有虚名
  国内有一些软件企业,认证动机不纯,有些企业为竞标资质而认证,有些企业为获得政府资助而认证,不一而足。这样的企业,为认证而认证,徒有虚名,工作没有实际做到位,一旦拿到证书,则万事大吉,因此注定享受不到认证带来的真正价值。
  其实这种做法也许能“灵念”一时,但最终无疑是害了自己,因为徒有虚名而没有实际功底的企业是一定不会得到客户长期“青睐”的,而失去客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软件质量改进,一定要关注效果,过分追求认证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我们说,进行软件质量改进的企业务必“头脑清醒”,一定“要重视效果,不要徒有虚名”。

(二) 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企业,一年(甚至更短时间)通过一个级别的认证,咋一看软件质量改进成绩斐然,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软件质量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那些每年(甚至更短时间)拿到一个CMM(I)级别认证的企业,我敢说绝大部分是名不副实的(因为通过认证是一回事,实际能力是另一回事)。我亲眼见过一些通过CMM(I)4级甚至是5级的企业,项目管理的实际能力甚至还达不到3级的要求。
  其实软件质量改进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违背了客观规律而一味追求高级别的认证往往欲速则不达。
  另外,有些企业虽然没有在证书上一味追求高级别,但往往过分要求软件质量改进的实际效果在短时间内上新台阶而不是按实际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地练“内功”,这种做法也是极具危害性的。因为这种做不但会导致大家疲于奔命,而且往往达不到所要求的结果而使大家心灰意冷,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理性地对待资质认证和质量改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内部管理基础差或以工程项目为主营业务(因为这样的企业软件质量的改进不但受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在较大程度上受客户因素的影响)的企业更应如此。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软件质量改进的六要六不要[1]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