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呼唤敏捷过程,第1张

中国软件呼唤敏捷过程,第2张

发展现状
国际软件过程领域的敏捷运动源于 2001 年敏捷联盟在美国成立和《敏捷宣言》的正式发表。敏捷软件运动代表了 21 世纪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模式的一种先进理念和价值观,相比传统过程,敏捷更强调快速灵活反应,主动迎接和适应变化,主张更紧密的客户与开发商协作和以人为本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典型的敏捷过程模型有 XP(极限编程)、FDD(特性驱动开发)、Scrum 以及敏捷的统一过程(AUP)等。

我国软件人员了解、尝试敏捷大概始于 2002 年前后一批 XP 敏捷系列图书在国内的引进出版以及早期相关文章的探讨和报道。总体上敏捷过程在我国发展得还比较缓慢,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当前采用敏捷方法的企业以外资、成熟、领导型企业居多,大部分国内企业目前可能还处在了解、观望的阶段,对敏捷过程、方法的认知接受程度也偏低。这种媒体热、企业冷的犹豫现象一方面可能与五年来的 CMM 考级热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市场上某些对 XP 极端做法、敏捷功效神乎其神的夸大宣传有关。

软件过程改进是我国软件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方面,大多数以快速短迭代为特征的敏捷过程有助于消除错误实施 ISO、CMM 带来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消极后果。另一方面,许多软件客户和技术主管们对有些 XP 拥护者鼓吹几乎不留设计文档、主要依赖源代码说明的做法存有很大的疑虑,这种工作方式与强调过程文档化、数字化的 ISO 9000、CMM 理念有着显著差别,却得到了我国许多本来就不善于抽象表达设计的程序员们的热烈“拥戴”。

关于国内企业具体采用的典型过程种类,虽然偶尔有零星的 XP 案例报道,但我们发现实际采用类 RUP/UP 过程的远比 XP 多,FDD 偶尔有听说,Scrum 则很少。有一种比较流行、可能比较接近现实的说法是:70% 甚至更多的国内软件企业实际上采用的既不是 RUP、XP,也不是 TSP、PSP,而是一种“什么都像、什么也都不像”的自酿过程。

据说目前国内已有 500 多家软件企业通过了各级 CMM 评估,而 2005 年标志着 CMM 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 CMMI(集成的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 框架相比 CMM 更加成熟、更加健全,也更加灵活和敏捷。 CMMI 的敏捷化以及原本实施 CMM、CMMI 的软件企业过程的敏捷化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

在看到 CMM 由热趋冷、敏捷由冷转热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以 RUP 为代表的统一软件过程(UP)家族的兴起。 RUP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 OO 技术对软件开发过程本身进行业务建模,在一个成熟灵活的抽象框架之内统一、集成了迭代开发、用例驱动、UML 可视化建模、OOAD、架构设计、变更配置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许多主流先进的当代软件工艺。在统一过程基础上结合敏捷实践的敏捷统一过程(AUP,Agile UP)也成为很多企业的现实选择。

问题与挑战
在学习、传播和实践敏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对敏捷过程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有不少人误认为“敏捷就是 XP ”。事实上,敏捷并不等于“极限”。 Kent Beck 等人发明的 XP 只是众多敏捷方法中的一种,国际上除 XP 外还有 Agile UP、Scrum、FDD、DSDM 等许多成熟的、的敏捷过程和方法。 XP 获得了更多的媒体曝光度和影响力,可能与其推广者的积极努力,有关机构投入了更多的媒体公关、市场资源有关。 “敏捷”代表了一整套价值观、原则和实践方法,把敏捷宣传简单狭隘地等同于推广 XP 将会阻碍敏捷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见认为 XP(极限编程)带了“编程”二字,表明它是“咱们”程序员自己提出来的“草根”方法,具备此般的亲和力自然极容易自下而上地引起程序员的共鸣,而其他各种所谓的“传统”过程统统是管理者、“外行人”自上而下提出来的,离“咱们”程序员的实际很远。这种看法显然是幼稚和片面的。实际上,像 TSP、UP、XP 等等各类的过程方法均是由世界上开发不同应用的各类优秀程序员在软件工程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提出来的。这些过程方法各有各的适用性,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根据自己项目和团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国软件呼唤敏捷过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