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放大电子支付价值上下游唇齿相依
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林涛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铁杆”用户,最近几个月他欣喜地发现,在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上,浦发的客户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易了。而在此之前,浦发银行卡的用户往往有心于网上消费,但苦于无门—不少网上商户并不支持浦发卡。
这在浦发副行长张耀麟处得到证实。2005年初,浦发在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大调整,成立个人银行总部专门应对个人零售业务,而网上银行是浦发在这一次调整中重点突出的一个业务形式。过去几个月以来,浦发电子渠道部总经理张少锋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对各大小网上商户的拜访,而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浦发高居一些主流网上商户的交易排行榜前列。
当业界开始惊呼浦发在网银交易上的窜升速度时,浦发仍在暗自发力,以“轻松理财”为整体品牌的系列产品开始有针对性地在全国范围铺开,而诸如邮件汇款等创新的网银手段则在这一过程中不时刺激业界的神经。
事实上,浦发进行网银业务的实质运作还不到两年时间,现在看来,2004年更像是浦发在网银上的探索年,只是这种探索的速度有点超乎人们的想象。对于更多的商业银行来说,2004年最忙碌的工作是各种网银版本的升级,而2005年的不同在于,网上支付的热潮将网银的真实价值真正放大开来,网上支付链条上几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唇齿相依地靠在一起。
商业银行主动出击
2005年中国商业网站100强榜单中,在交易服务类榜上有名的商业银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2005年是网上支付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网银应用上都有大小不一的成绩出来,而以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也同样成绩斐然。
2004年的年度业绩显示,工行网上银行交易额达34万亿元。这一成绩在2005年被不断放大,而悄然变化的还有工行面向合作伙伴的态度。2005年5月,工行主动牵手搜狐、阿里巴巴、盛大网络等12家电子商务企业,组成战略同盟,开始进行在线支付、企业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资源共享、联合促销等方面的合作。
而在此之前,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与工行之间的关系还显得单一,所谓的合作更多时候是停留在冷冰冰的技术接口上。来自工行的态度变化在告诉电子商务界,之前商业银行在网上交易行为中的缺位时代开始远去,银行与商户之间的平等合作拉开序幕,双方在网上支付上互为渠道的商业本质也开始凸显。
这样的变化在其他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建行、中行、农行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除了加强自身网银平台性能之外,扩大合作商户的数量成了其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招商银行则延续了过去几年在网银上的稳健作风。2005年招行网银的一大亮点在于4月份推出的“财富账户”,这是一个集多卡统一管理和多通道金融投资功能的综合性个人金融服务平台,甫一推出,即受到市场追捧。
而对于兴业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客户基础偏弱,其互联网应用的水平也一度遭遇质疑。在经历了主流网上商户的漠视之后,兴业面对商户时的态度比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更显诚恳,而在产品创新上,则一直保持灵活机制。2005年兴业的创新点在于4月份推出的“在线兴业”3.0升级版本,亮点在于增加了网上自助申请贷款服务和更加完善的理财和缴费功能,可一次性完成股票、基金、外汇和国债等多种投资。打破业界过去从不涉及贷款、投资等领域的“国内电子银行的伪创新产品论”。
商户的关键作用力
作为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交易环节,网上商户在这一链条上的关键性毋庸置疑,但过去这一群体的孤立状态与这一重要性无疑相悖。现在,商业银行放下姿态的迹象终于让不少电子商务企业松了一口气。
作为国内最早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卓越网在2004年被亚马逊并购后,曾经历了近乎疯狂的全国性扩张,而在2005年,这一扩张速度明显减缓,更多处于资源整合的状态。在年初经历了多数原创业团队人员出走之后,卓越现在开始愈发向亚马逊靠拢,在业务模式和运营手段上也逐渐“亚马逊化”,而撤出价格战更是一大转变。
不过这给了老对手当当网笼络人心的一大机会,从2005年初开始,就不断有卓越的客户流向当当。但不管怎样,两家在2005年仍然存在不少相通的地方,除了业务范围的相似调整之外,他们在各商业银行那里都成了座上宾,其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对于任何想发展网银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块肥肉。
而淘宝和eBay易趣这一对老冤家在2005年则同样延续了过去的火药味,抢夺国内C2C市场制高点的竞争一直存在两者之间并不断深化。值得关注的是,发生在两家之间的战争背后是各自财团的较量—在同一年,eBay易趣以大力引进paypal以及成立贝宝的方式在告诉人们其力度有多大,而阿里巴巴则在下半年获得了雅虎10亿美元的投资。
而在北斗手机网和中国汽车网这样的行业商户中,由于在各自行业有着丰富的上下游资源,也正在演绎电子商务新的传奇。北斗手机网现在拥有两套完整的交易系统(零售、批发),注册用户数近百万,单月 B2C 销售已达万台,而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通过北斗 B2B “商家供求”开展的交易量更要以数十万台计,月交易金额逾亿元。
中国汽车网在2005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尽管其中在线交易所占份额不高,但在其定位中,通过网上销售汽车仍是重要部分。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