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第1张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第2张

水是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要素
  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需要多种自然资源,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水又是调节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适应生存与繁衍的条件。当今世界上一些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污染和酸雨等都与水量和水质有关,森林砍伐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也是由于改变了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的循环状况而产生的。水量不足引起的旱灾和水量过多引起的洪灾,更是水对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
  我国的人口、耕地、大中城市、工农业生产及主要交通设施大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因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历来人烟稀少,土地利用率低,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景观上南方多青山绿水,风景宜人;北方多荒山秃岭和戈壁沙漠。两地差别这么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西北、华北严重缺水
  干旱和缺水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干旱主要指自然状况,缺水则是自然、社会经济、工程设施等综合效应。我国水资源评价是以年均降雨量400毫米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分界的标准。
  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在西北部。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带,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8%,其中年降雨量20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带约占27%,包括内蒙、宁夏、甘肃北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以及藏北高原大部分地区,由于干旱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密度低,需水也受到扼制。
  我国的华北平原,年均降雨量多在500-800毫米,属半湿润地带,历资源供需条件较好,区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因此,耕地、人口密集,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华北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超越了当地的供给能力,恶化了水环境,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也是当今急需解决水资源配置的地区。
  水资源配置由来已久
  水是不可缺少的资源,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分布常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的要求,而且其利用价值也因时因地而异,洪水对洪灾区是一种祸害,如能控制或转移到缺水地区,则可成为宝贵的财富。水又是一种可循环再生并可转移易地利用的资源,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配,使之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布局要求,并能适时适量地满足农田灌溉、城乡供水、防洪、发电等水的需求。一方面水资源配置,促进了水工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水工技术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又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水平,二者相辅相成,使水资源配置范围及规模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由近及远不断扩展。
  我国古代早已兴建过中小河流间、平原河流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的都江堰工程为公元前3世纪中叶,战国强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建,将岷江干流丰富的水源引入内江,具灌溉、防洪、航运、漂木等多种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成都也成为历繁荣的名城,战国末期,秦国利用蜀地的富饶资财供应军用得以灭楚并统一全国。又如的京杭大运河,也为跨流域调水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水资源配置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建了江苏的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东江向深圳和香港供水工程,还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大入秦等。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向海河、淮河的年引水量已达200亿立方米。古老的都江堰工程向东引水进入嘉陵江流域,供水范围从成都平原扩展到川东南和川东北丘陵区,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300万亩增长到1000多万亩。
  美国、加拿大、原苏联、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也都建成相当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发展必然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家体制和经济模式并不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水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