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基础笔记5,第1张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5,第2张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上看,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表现形式为比例和比率。
平均指标又分平均数或均值,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4 统计数据的来源
来源: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直接来源。二是来源于别人调查或试验数据,间接来源。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调查方式为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抽样调查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报表按报送单位的多少不同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可根据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是随机的,具有主观性的,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5 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误差: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性误差: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理论上可以清除。
代表性误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
统计数据质量要求:精度要求,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二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做分类整理,数值型数据做分组整理。
1 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整理: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图示:条形图(单式和复式)和圆形图。
2 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分类数据的整理也适合顺序数据,还有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3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图示
数据分组:1) 确定组数:K=1+lgN/lg2 ;2)确定组距:(值-最小值)÷组数;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采用组距分组时,遵循“不重不漏”原则。为解决“不重”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
对于离散变量,采用相邻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对于连续变量,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办法。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图示:条形图,圆形图和直方图。
4 统计表
统计表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组成。
统计表设计:1)合理安排结构。2)表头一般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单位等内容,3W(时间、地点、数据)。3)上下两条横线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用细线,左右不封口。4)必要时,加注释。
三 数据特征的测度
分布的集中趋势,分布的离散程度,分布的偏态和峰度。
1 集中趋势的测度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M0)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数值。(Me)中间数位置:(N+1)/2,奇数时,具体数值是一个,偶数时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均值:算数平均数,全部数据的算数平均。分简单平均和加权平均。
几何平均: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平均速度的平均。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
2 离散程度的测度
极差:值与最小值之差。
标准差:个变量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σ)

离散系数:Vσ=σ/ X,离散系数大,数据离散程度大。
四 时间序列
1 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从观察值的表现形式分:绝对、相对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绝对数时间序列根据观察值的时间状况分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时期序列数值可以相加,时点序列数值通常是不能相加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对数时间序列,居民消费水平是平均数时间序列。
2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序时平均数: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的平均值。(股票市场方面)
时期序列平均数:观察值直接相加,再除以观察值个数。
时点序列平均数:与时期不同,是某个时间点上取得观察值。
对于以“天”为统计间隔的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与时期相同。对于统计时点间隔在一天上的时点序列,先求两个相邻观察值平均数,求出整个观察其间的总量,再求平均数。公式: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平均数: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
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增长量是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差。逐期增长与累积增长。
逐期增长是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差。累积增长是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的水平差。
平均增长量是观察期各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合/逐期增长量个数=累积增长量/(观察值个数-1)
3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是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比。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是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比,定基是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期水平比。观察期内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与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定基发展速度,后者除以前者等于相应环比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发展速度-1)。分为环比与定基增长速度。
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先将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1即为定基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用平均发展速度-1求得。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方法是水平法,即几何平均法。公式为:
速度分析与应用:当时间序列的观察值出现0和蔼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有些情况,不能单纯就速度论速度,注意速度与水平的结合分析。
增长1%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00)=前期水平/100
五 统计指数
1 指数的概念
指数是经济分析的特殊统计方法,反映事物数量相对变化程度。
类型:按反映内容分为数量指数与质量指数。按计入指数项目多少分个体指数与综合指数。
2 综合指数
价格综合指数:产品价格乘以报告期相应数量。
P1/0=∑p1q1/∑p0q1
数量综合指数:产品数量乘以基期相应价格。
q1/0=∑p0q1/∑p0q0
3 指数体系
V1/0=∑p1q1/∑p0q0= ∑p1q1/∑p0q1×∑p0q1/∑p0q0
绝对水平:∑p1q1-∑p0q0=(∑p1q1-∑p0q1)+(∑p0q1-∑p0q0)
六 相关与回归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回归分析研究变量间数量伴随关系。
1 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态分为函数关系和统计关系。函数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为相关关系。
类型: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
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察点落在一直线上,完全相关。
正相关:一变量增加减少,另一变量也随着增加减少。负相关反之。
为准确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公式:

相关系数取值范围+1和-1之间。r=1完全正相关;r=-1完全负相关;r=0不存在线性相关,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
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r|≥0.8高度相关,0.5≤|r|≤0.8中度相关,0.3≤|r|≤0.5低度相关,r|≤|0.3相关程度极弱,视为不相关。
2 一元线性回归
Y=a+bx 确定常数a b的方法为最小二乘法。计算公式为:
第五部分 会计
一 财务会计概论
1 现代企业会计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与企业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企业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有关信息的需要。
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开展决策的信息需要。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财务会计亦称外部会计或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亦称内部会计或对内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必须遵循凭证-账簿-报表这一传统会计基本模式。
管理会计核算灵活,没有统一模式,主要面向未来和现在,以提供未来和即时信息为主。
2 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会计理论是一套由前后一致的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所组成的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
实质重于形式: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一贯性是纵向,可比性是横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
配比原则: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的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
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首先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其次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最后作为资产预期应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会计核算上通常按流动性对资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扩号里的称为长期资产也叫非流动资产。
负债:首先是企业的现有义务。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其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就不属于企业的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也称利得。
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和投资损失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恒等式
3 财务会计循环
人们将财务会计确认(填制审核凭证),计量(货币计价和成本计算)、记录(设置帐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报告(财产清查、编制报表)等为主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财务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某一事项是否需要确认。二是该事项应在何时确认。三是该事项应确认为什么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确认,在方法上一般是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来进行。
只有审核后的并确认是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樟簿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帐户之间金额相等的平衡关系,以了解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完整内容。登记账簿应该以记账凭证为依据。
4 财务会计规范
我国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组成,并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 财务会计报告
1 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帐户式和报告式 我国采用帐户式的资产负债表。
我国资产负债表主体部分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个栏目,是一种比较资产负债表。
编制方法:
1)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资产方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工程物资”,“递延税款借项”等项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计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项目。
2)有的项目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后的数字填列,如资产方的“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又如“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总账的期末余额减“累计折旧”总账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3)有的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减去部分数额后的数字填列,如“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负债中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应根据各该总账的期末余额减去一年内收回或到期部分的金额后填列。
4)有的项目根据有关明细账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法定公益金”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科目所属“法定公益金”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有的项目根据几个明细账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主要是依据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采用的是多步式。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级经济基础笔记5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