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效益提高之路
“项目”,在二千多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埃及金字塔、我国的万里长城的建造都是典型的项目。但是,“项目管理”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却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候,出于军事的目的,需要研制新式武器、需要搞雷达等等,这些项目技术复杂,参与人员众多,时间上又非常紧迫,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到今天为止,项目管理的提出还也不足200年。
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57年,美国路易斯维化工厂革新检修工作,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凭经验估计出每个工作的时间,并按有向图建立起控制关系。他们惊奇地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不同路径上的总时间是有差别的,其中存在着最长的路径。通过反复压缩最长路径上的任务工期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通常需要125小时完成的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100多万美元。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的时间管理技术CPM,即“关键路径法”。
好事经常成双。就在关键路径法发明一年以后的1958年,美国海军研制北极星导弹时,在CPM的技术基础上,又采用按悲观工期、乐观工期和最可能工期三种情况估算不确定性较大的任务时间,用“三时加权”方法进行计划编排,只用了4年就完成了预定6年完成的研制项目,节时间也达到了33%以上,这就是的PERT,“计划评审技术”。
两项技术的显著成果提醒人们,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可观的空间。这个发现促使不少从事项目管理的人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探求其中的奥秘。1965年,以欧洲为主体的一些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缩略为IPMA.这个协会主要以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组织为主体。由于国际性项目管理组织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在60年代初期,在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倡导下,项目管理也引进了中国,开始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试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当时曾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在上海宝钢、辽宁鞍钢、安徽马钢、湖北葛洲坝工程、天津引滦工程等建设中都有应用的许多经验和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项目管理工作,以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并于西北工业大学。国家技术监督局也组织了国内的专家,在1992年推出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国家标准GB/T 13400,建设部在2001年初也推出了部标。近10几年来,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IT等领域也成果累累,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建设中效果非常显著;在90年初天津涤纶厂,采用了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年度检修优化,把时间从35天缩短为30天,一项当年就增加产值335万元。联想集团消费电脑事业部,结合业务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配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方法,于2000年底在天麒、天麟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实施基于Project+Project Central的软件方案,使该项目在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达到了全球PC技术的水平。
项目管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项目的复杂化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管理学科,项目管理的理念目前在人们实践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记录了中国大踏步向国际经济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及政府进一步加深与各国政府及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开辟了道路。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办事处(UNIDO ITPO-CHINA)在华业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项目管理知识的缺乏,已成为企业与不少地方政府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利用外资、技术、管理效绩,迅速普及和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工具、方法,在今天有着更加迫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工作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拟利用外资或融资的国际合作项目,前期研究严重不足。
2、拟利用外资或融资的国际合作项目,对外文件的表达不符合国际规范。
3、利用外资的促进方式及促进机构的工作模式,不符合国际惯例与规则。
4、拟利用外资或融资的国际合作项目,供外方评价、分析及决策项目的项目数据不完整,不全面,失真和不具备时效。
5、缺乏可供外方查询研究的商用数据库。
6、缺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企业(或合作方)信用体系及评价标准。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海外企业及机构在中国开展投资经贸活动及国际合作的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增加了风险,影响了一部分投资合作机构的热情,对一些地方及企业的形象及国际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