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新:中国现代鸟类学奠基人之一

郑作新:中国现代鸟类学奠基人之一,第1张

郑(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鸟类学家、鸟类地理学家,中国现代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鸟类学创始人之一,中国鸟类地理学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鸟类区系和系统分类研究方面撰写了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他一直专注于鸟类亚种分化的研究,提出了估计物种起源和排除低等亚种的观点,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论据。

郑作新:中国现代鸟类学奠基人之一,第2张 传记

【/h/】福建郑,1906年11月1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个知识分子小家庭。他的父亲郑森帆在外地当了多年职员、中学教师、中学校长。郑五岁时失去了母亲,他和妹妹由祖母抚养长大。

郑从小勤奋好学。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连续逃课两次。他向往自然,热爱运动。我中学毕业的时候才15岁。因为我还没到上大学的年龄,经过许多波折,我考上了福建基督教大学学习。我是这个学校最年轻的学生。他提前六个月完成了大学课程,并于1926年夏天前往美国,被密歇根大学研究所生物系录取。当时经济拮据,路费由亲戚朋友出资。刚开始的时候,学费要靠兼职来维持。后来在学校当助教,获得了研究院和中国教育科学的奖学金,可以专心学习。1927年获得硕士学位,193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学院还授予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所授予23岁学生的最大荣誉。教授们称赞他是获得博士学位最年轻的人。他的长篇博士论文被推荐发表在更高水平的德国学术期刊上。

【/h/】在美国留学期间,主要研究动物发育,但有一次在博物馆看到一只羽毛艳丽、体态优美的大鸟,他认出那是一只来自中国的金鸡,但被瑞典林奈氏发现并命名。这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于是他决定研究中国鸟类,在祖国开始鸟类学研究事业。毕业后,他谢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挽留和优厚待遇,于1930年毅然回国。回国后,他被母校福建基督教大学聘为教授兼动物学系主任。1938年,他担任教务长,后来被调任科学学院院长。

协和大学是美国和英国的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教材用的是英语教材,教学用的是英语。为了适应教材,连实验标本都是进口的。郑认为为祖国培养人才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于是他率先用中文编写了《大学动物学实验教程》(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然后又出版了《脊椎动物分类学与普通生物学》(1938年出版)。这些教材当时被很多大学的生物系使用,直到建国初期还在一些大学使用。在教学期间,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衰退,没有用于购买仪器设备、药品、文献资料等的研究经费。,一切都得自己养。由于他的不断努力,中国对鸟类的研究在当时还是空白色的,终于开始了。他带学生去野外观察和收集,并举办鸟类展览,使学生对鸟类感兴趣。抗战爆发后,学校迁至闽北山城邵武。邵武位于武夷山,鸟类资源丰富。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邵武野生鸟类三年观察报告》于1941年出版。这是国内第一份既列出野生鸟类的种类,又提到它们的居留期和数量,受到当时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我们继续对闽江流域及附近山区的鸟类等脊椎动物进行调查,并发表了一系列科研报告。这期间,1938年《协大生物学杂志》以中文创刊,在当时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

1945年3月,他被聘为& ldquo客座教授& rdquo演讲和访问美国。此时,他查阅了有关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鸟类标本,尤其是模型标本,收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鸟类的外国文献资料。1946年回国后,继续在协和大学任教,对中国鸟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整理。1947年,中国科学学会公布了《中国鸟类名录》,这是中国学者编制的第一份国家鸟类名录。该名录列出了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共计1999种和亚种。这不仅超过了外国人所写的中国鸟类1031种和亚种的数量(N.G.Gee等,1931),而且有很多错误和更正。同年,在中国科学学会主办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这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起源。那一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反饥饿和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郑因对进步学生表示同情和未能阻止他们参加全市的示威游行而受到省政府的谴责和惩罚。他愤然辞职,去南京国家编译博物馆任自然科学编辑,主持自然科学术语的修订,并兼任中央大学生物学教授。在此期间,他仍然坚持鸟类研究并发表论文。据统计,从1930年到1949年发表了51篇科学论文。

【/h/】在南京就职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在国家编译馆,大家都在选择是留还是不留。对国民党失望的郑,一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留下来迎接解放,为新中国做科学研究,于是他谢绝了博物馆送来的台湾飞机票,迎来了南京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0年,他被调到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筹备工作。从成立动物标本采集委员会到改建扩建成动物研究所,他从未停止过对鸟类的研究。经过5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16个鸟类新亚种,先后撰写了15部研究专著、33部专业书籍、80多篇研究论文和250多篇科普作品。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德语和俄语,并在国外出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h/】由于他杰出的学术成就,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还先后三次当选日本、德国、英国鸟类学会通讯会员,美国鸟类学会名誉会员,并三次连任英国世界野鸡协会副会长、现任会长。建国以来,他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执行谈判、合作等任务。

他是中国动物学会(1934)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秘书长、副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他也是中国鸟类协会(1980)的创始人之一,并被提升为首任主席和现任名誉主席。目前还担任世界鹤类研究中心、中国动物园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和组织的顾问。

他非常关心科学知识的普及。他亲自撰写了250多篇科普文章,并多次参加青年聚会和夏令营,向他们传播科学知识。他经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技的繁荣取决于他们。

郑在科学园工作了60多年,为我国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国家科学大会三大科学奖(1978)、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79、1985)、特别奖(198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一等奖(198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他还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科学荣誉奖(1981年)和国家动物协会的国际特殊科学成就奖(1988年)。1989年,他被科学院授予科学荣誉勋章。

鸟谱垂直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科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郑不仅有从事鸟类研究的工作助手,而且有前所未有的设备、标本和中外文献资料。他认为,要进一步开展鸟类研究,首先要对全国的鸟类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 ldquo家庭& rdquo。

【/h/】20世纪50年代初,他带助手到河北昌黎县林区,调查农林益鸟及其繁殖和生活史,并加以吸引。经过几十个昼夜的观察,他们发现自然界存在一个尖锐的问题:鸟越少,昆虫越多。如果世界上的鸟类消失,将严重损害人类的生存利益。每天,一只大山雀吃的昆虫和它的体重一样多。黄鹂、杜鹃、家燕、啄木鸟等益鸟,堪称人类珍贵的朋友。它们甚至可以杀死难以人工控制的害虫,如躲在卷曲的叶子里的桃蛀虫或树干里的天牛。1952年通过& mdash1955年经过几年的观察和考察,发现主要食虫鸟类有53种和亚种。发表了《河北省昌黎古区主要食虫鸟类调查研究》一文,引起了国内的关注,并在各地开展。

in 50 & mdash;20世纪80年代,郑经常参加或主持中科院组织的鸟类调查工作。1956 & mdash1957年,率队赴云南参加中苏合作亚热带生物资源考察;1957 & mdash1958年赴湖南考察;1960年,他游览海南岛;1957 & mdash1960年参加南水北调工程考察;1960 & mdash1980年主持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生物组工作;1974 & mdash1976年,我们到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对水禽进行了调查。几十年来,从南方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到北方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从喜马拉雅山麓,到黄海沿岸,他到处留下了艰苦考察的足迹。实地调查非常困难和危险。在云南考察期间,郑因劳累过度从马上摔下,胸部受伤。然而,为了繁荣祖国的科学事业,郑、和他的助手们克服种种困难,收集了数千个标本,并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鸟类标本库(约6万个标本)。几十年来,郑观察、比较、鉴定了无数标本,查阅了数以千计的中外专著和论文。一些中国鸟类的原始模型标本已经在国外收集,必须在国外大型博物馆和研究机构进行观察和研究。郑于20世纪40年代赴美,50年代访问苏联和德国时,曾在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动物研究所、柏林博物馆等地搜寻中国鸟类标本,尤其是模型标本。最后,在过去出版的《中国鸟类目录》的基础上,1950年代末(1955 & 1958年)出版了《中国鸟类分布目录》。本书详细列举了当时已知的中国鸟类及其在中国的分布,是研究中国鸟类的必备工具书。出版后,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第二版于1978年印刷。1981年郑访美时,他的母校密歇根大学为他的这本书颁发了科学荣誉证书。1963年,他编辑出版了《中国经济鸟》,由美国商务部翻译成英文,制成微型胶版印刷,广为发行。为满足国际需求,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和联邦德国保罗·普莱西奥罗出版社邀请郑·撰写了《中国鸟类区系英文大纲》一书,并于1987年出版。截至1982年,中国已知1186种953亚种,隶属于21目81科389属,其中包括建国以来发现的24个新亚种,分布图和总分布表828个。与《中国鸟类分布目录》相比,《大纲》增加了20种64亚种。《大纲》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一类动物的分类、分布、繁殖和生态,提供了关于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成为世界鸟类学经典著作之一。本研究为益鸟和有用鸟的繁殖和驯化、资源动物学、动物地理区划和农业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推选郑·为1988年国际自然保护特别成就奖获得者,并于1989年5月26日派会长海尔博士到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海尔表示,颁奖仪式在美国境外举行,这是协会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次授予中国学者。

郑在鸟类亚种分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鸟类分类已经被世界各地的鸟类学家做了200到300年。如今,在北半球很难找到鸟类的新亚种。然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鸟类工作者发现了24个新亚种,其中16个是郑单独和与其助手合作发现的。其中,郑、等人发现了& ldquo峨眉白鹇。最轰动的。1964年《中国动物学杂志》发表关于发现白鹇一个新亚种的论文后,送给原东德著名鸟类学家e .斯特斯曼教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好评。芝加哥博物馆的f·史密斯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四川收集了白鹇,但他并没有发现它是一个新的亚种。他的继任者M.A. traylor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检查了这只鸟的标本,结果发现它是一个新的亚种。为了表彰郑、教授对我国鸟类学的贡献,他提出将其命名为& ldquo郑的《白鹇》:,并写一篇论文发表在英国著名的鸟类学专刊上。本刊总编辑将该论文送交斯特斯曼教授审阅,并证实该新亚种是郑·自己发现的。名为& ldquo郑的《白鹇》:刚刚由郑教授出版;峨眉白鹇。同义,所以不发表。后来,斯特斯曼博士写信给郑·,解释中国的这一重大发现。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h/】随后,郑对白鹇的所有亚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布在东南亚各地,且大部分亚种集中在滇南,因此认为此地可能是白鹇的原产地。白鹇所有亚种的雄鸟都有白色的尾羽,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特征。而峨眉白鹇亚种的雄鸟有黑色的外尾羽;还有两个雄鸟亚种,外尾羽有明显黑点,一个在海南岛,一个在越南南缘。这三个亚种被认为是低等亚种,因为雄鸟的侧尾羽还没有完全变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低等亚种都生活在白鹇分布的边缘地区。过去一般认为低级亚种的地区是这个物种的起源。根据鲢鱼的亚种分化和分布,郑认为低级亚种并不在该种的起源中,而是被排除在该种分布范围的边缘。不仅是亚种,郑最近还研究了种的进化,发现在一个属中,较高类型的种也在该属的起源中,而较低类型的种被排除到边缘地区。这可以为朱鹮和乌鸦等物种的进化提供证据。这是郑对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致的,是对生物进化具有理论意义的补充论证。

通过对郑亚种分化的分析,还指出近缘种的亚种分化存在平行趋势,因此有可能预测它们的亚种分化。与附近岛屿上的亚种相比,鸟类中的大陆亚种往往翅膀比前者短,他认为这说明岛屿上的亚种具有定向分化意义。

【/h/】近年来,一般家禽书籍都记载中国的鸡是从印度引进的。这来自达尔文的《家中动植物的变异》一书。达尔文的判断只是基于一本中国百科全书。根据郑对中国多部古籍的认真考察,以及对滇南等地的实地考察,并参考考古发掘所得证据,他得出结论:中国驯养鸡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不晚于最早提到印度鸡的《马努法典》(公元前1200年)。据考证,他认为可以强有力地说明,中国鸡的祖先是中国的原鸡,是中国人自己驯养的,而不是印度引进的。

动物地理学

【/h/】现在世界分为六个动物地理领域,中国有两个领域,古北界和东洋界,这是中国动物物种极其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1876年,英国学者a.r .华莱士主张以南岭为界,南岭以北为古北界,南岭以南为东方界。学术界长期依赖这种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于1959年出版了专著《中国动物学》。通过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特有种、优势种和主要经济种分布的分析,建议以秦岭为分界线。他认为,这种划分不仅适用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划分,而且与土壤、植被和气候的划分非常一致。根据实地考察,他还将中国的两个动物地理圈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9个二级区。这种划分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在国内外都还在使用。在动物亚边界的划分上,他将古北界划分为东亚亚边界、中亚亚边界和草漠亚边界,并首次提出了后者。这个分边界通过中亚和阿拉伯的高干旱区将中国北部的沙漠带与北非的西撒哈拉沙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贯穿北半球的特殊生境带,在国际地理学上具有参考价值。

【/h/】郑1987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志略》可以说是中国1982年已知鸟类的集锦。书中所列的中国鸟类分布总表,不仅能让人知道中国不同地区的鸟类是什么种类,还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各类鸟类的分布范围。

鸟类保护

麻雀被列为& ldquo四害& rdquo首先,许多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来消灭鸟类。动物界对于是否消灭麻雀,众说纷纭。郑认为,麻雀是最常见、分布最广、与人类经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应该得到充分的研究。他和同事去河北昌黎和京郊农区采集了848只麻雀标本,对农作物和胃进行了逐一解剖,发现麻雀冬季以草籽为食;春季取食期,大量猎捕昆虫和虫卵,昆虫占幼鸟食物的95%;秋收后,主要啄食农田的余粮和草籽,在收获季节对农业区和粮食仓库相当有害。但在林区、沙漠地区和城市,危害并不明显,相反在其繁殖季节有一定的好处。总之,麻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区区别对待。1957年,他写了《麻雀食物分析初步报告》,发表在《动物学杂志》上,并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介绍麻雀的优缺点。1959年国务院通过《农业发展纲要》时;四害& rdquo树上的麻雀变成了臭虫。人们说郑救了麻雀免于灭绝。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指导学生分析鸟类的食物,研究它们的优缺点。20世纪50年代,河北昌黎继续开展益鸟食虫调查,引起了全国各地对益鸟调查和保护的研究。后来他带助手到全国各地全面考察时,特别注意当地的益虫,并于1961年作了总结报告,列举了中国的24种益虫。

【/h/】1975年,郑应邀到哈尔滨自然历史博物馆鉴定鸟类标本,后受省林业局邀请到齐齐哈尔参加渔场鸟类鉴定。他发现渔场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沼泽,沼泽中的芦苇丛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鹤。当时,他建议当地政府和林业局领导考虑建立保护区。1976年,中国第一个鸟类保护区终于在这里建立& mdash& mdash扎龙鹤自然保护区。目前,中国有几十个专门为鸟类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学术交流

]郑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与苏联科学家合作,在云南南部进行调查。1957年两次赴苏联和民主德国研究鸟类,并作学术报告。1978年,他被邀请到英国参加由野鸡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野鸡和松鸡研讨会。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中国松鸡的分布与生态研究&现状:还有& ldquo中国动物区划&现状;等报告。在会上,他被提升为协会副主席,并连任三届。1986年,他被选为终身总统。在访问英国期间,他受到全英鸟类协会的邀请,在牛津大学、苏格兰和英国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发表演讲。这次访问有助于增进中英鸟类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谊。1980年,他率领一个中国代表团到日本北海道参加一个关于水鸟和鹤的国际研讨会。他不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还在每天晚上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鸟类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并回答了相关的学术问题。内容第二天就在报纸上发表,大字号印刷,可见日本学术界对他的重视。同年,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团成员赴美国进行科学谈判,并在哈佛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世界鹤类研究中心、芝加哥野外博物馆发表了关于中国鸟类的学术报告,并应邀发表电台演讲。随后以中国鸟类学代表团团长身份多次赴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谈判。作为世界著名的鸟类学家,他在这些国际交流中的努力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友谊,而且扩大了中国科学工作的国际影响。

郑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热心于教学的教育家。他在福建基督教大学任教多年,并在其他几所大学担任教授。他培养了数百名鸟类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目前90岁,还在考博士生,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了教授、研究员,遍布国内外学术机构。他不仅传授知识,还以自己的风格和品格影响和教育学生。他学习严谨,工作勤奋。他几十年没休假了,甚至春节都在研究室工作。他还在生病,继续写《中国动物志& mdash& mdash关于鸟类的专著。他作风正派,对自己要求严格,为人诚实正直。多次出国节省下来的外汇,要么是给研究所买回的仪器和文件,要么是全额上交。他说& ldquo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所以外汇很难得到,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rdquo。不久,他将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授予他的奖金捐给了研究所,作为奖励鸟类工作者的基金。

郑于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曾是学会中央委员,现为中央委员参议员。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的座右铭是:& ldquo人生有限,学习无限,不能浪费时间& rdquo。他最大的愿望是& ldquo一个中国人总是给中华民族留些东西,加些东西。。这个愿望,依然是他在科学园孜孜不倦种植栽培的动力。

简历

1906年11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21 & mdash;1926年毕业于福建基督教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26 & mdash;1927年,他在密歇根大学研究所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1927 & mdash;1930年,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30 & mdash;1947年任福建联合大学教授、生物系系主任、教务长、理学院院长。

1936 & mdash;1946年,曾任福建省科学院研究员、福建省科技馆生物系主任。

1945 & mdash;美国国务院文化部客座教授,1946年。

1947 & mdash;1949年,任南京编译学院自然科学部编辑,中央大学教授。

1950 & mdash;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组织委员会、动物标本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科学院编纂局科学术语办公室主任。

1953 & mdash;195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研究员,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56 & mdash;1998年,他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死于1998年6月27日。

主要工程

1郑。邵武鸟类野外观察三年报告。联合大学生物学杂志,1944,4:63 & mdash;150.

2郑。中国鸟类名录。中国科学学会论文专刊,1947,9:49 & mdash;84.

3郑,等.中国动物动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 & mdash;66.

4郑。食虫鸟类调查。中国植物保护科学,19611348 & mdash1351.

5郑。中国钩嘴鹳的系统研究。动物学报,1962,14(2):196 & mdash;218.

6郑主编。中国经济生态。鸟儿。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7郑。中国两个近缘种的亚种分化。动物学报,1963,15(3):471 & mdash;478.

8郑,等.秦岭鸟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9郑,等.中国动物志& mdash& mdash小鸟,小鸡。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0郑。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1郑,等.中国动物志& mdash& mdash鸟,雁。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2郑。中国夜行性属的演化及其起源和边缘区种的比较研究。动物学报,1982,28(2):205 & mdash;210.

13郑,等.西藏的鸟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4郑。中国乌鸦的系统研究。动物学报,1984,36(3):278 & mdash;285.

15郑,等.世界鹤类的系统检索.动物学报,1986,32(2):184 & mdash;193。

16郑。台湾省鸟类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武夷科学,1986,6:257 & mdash;266.

17郑,等,中国动物志& mdash& mdash扑翼目、雀形目、熊科和冰翅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8郑,等.中国动物志& mdash& mdash鸟儿。第六卷:鸽子,鹦鹉,杜鹃,?星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郑作新:中国现代鸟类学奠基人之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