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并不浪漫》(三十六)
36.留学生早市叫卖——我们在这里也要“搞活经济”
看到她低着头,一张一张仔细数钱的样子,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们这些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小公主”们,不在国内好好享福,却到这边来受这份苦,图的是啥呀?
在北京,偶尔和妈妈去过我家附近的早市,很热闹,卖什么的都有,而且东西很便宜。听说我这个城市也有早市,但我从来没去过。
我请求姗姗带我上早市,姗姗说:“你们北京人那么高傲,还去得了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怎么了?在北京我也去过早市。越不带我去,我越好奇,我一早就打听着找来了。
早市在市区的一座大桥下的空地上。人们开着车来,把东西放在车上,打开车门,就成了柜台。远远望去,象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大花,开在河边的草地上。
今天,我不是来买东西,也不是来看热闹的,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拍一组新西兰生活的录象带。为此,我把打工攒下来的钱全部寄北京,让爸妈买了一台很专业的摄象机。
我象模象样地端着摄象机,在人群中寻找着拍摄对象,淳朴的当地人们更加热情了,主动展示他们的商品让我拍。
在早市摆摊以当地人居多,也有中国移民,还有几个留学生摆的摊。他们从中国带来的东西在这里都挺热门的:水晶坠,中国结,许愿沙,手机链等小玩意儿。在遥远的新西兰,看到了这些在中国时我常和我们班同学一起去买的东西,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日子顿时溢满了我的脑子。
我把镜头对准一些摊位,当地人会友好地冲我笑笑,继续做他们的生意。可是中国人的表现就不同了——背过身去或钻进车里,不愿意我让拍摄。
这也可以理解嘛,你想呀,在家都是条件不错的人,出国也让许多人羡慕着,万一这摆地摊的场面进了我的镜头,回头我真的把带子给了国内哪家电视台,再一经渲染,再那么一播,再被熟人给看见了多丢面子呀。
其实,当地人也好留学生也罢,只是为了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淘汰或者卖点儿自己的手工品,能挣点钱更好,有一种双重的满足。
中国留学生在当地人看来可以说是天之娇子、财大气粗。来早市只不过有的人是想看一下自己的能力;有的是为了练习一下胆量,有的是试试自己的运气;有的干脆是来凑热闹的……。
当然,大目标还是一致的——谁都想“搞活经济”。
我远远地发现了阿妮和珊珊。昨天晚上阿妮还因为被男朋友甩了而痛哭流涕,今天象换了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地和珊珊一起大声地叫卖着,就看她俩嚷嚷的欢。
没一会,阿妮走了,留下珊珊一个人还在全力的吆喝着。
她在地上摆了一个小折叠桌子,据说是25元买的。上面摆了从国内带来的丝巾和手机链。阿妮走对珊珊的影响不大,只见她左手拿着一把的小铃铛,身上挂着漂亮的丝巾,右手还不忘了撑把阳伞。一边晃着铃铛,一边唱着“JINGLE BELL,JINGLE BELL……。”
看到我突然出现,她兴奋地叫起来:“亭亭,快来陪陪我,给我打打气。”
原来她也是发怵的,大家都是中国人,当然要帮忙了:“嘘,别和我说话,就当我们不认识,我给你当托。”说着,我假装拿起一条纱巾。
“得啦,你给我当托?一看都是中国人,就是不认识,还都说认识呢,你好歹也要找几个外国人来当'托'嘛。”她一下识破了我的“阴谋”。
不过我还是给她带了点勇气的,她的声音喊的更脆了,用生硬的英语大声地喊着,不过,怎么看怎么象电视小品中陈佩思卖羊肉串的场面。
要是在国内的市场,还挺象那么回事的,但是在这边就有点不相称了,因为这边根本没人吆喝的,就看她一个人在那又蹦又跳的。我低着头小声说:“喂,珊珊,别喊了,这边根本没有人这样的。”
“这怕什么?本来我的摊就比别人的小,再不吆喝,根本没人会看到的,那赚什么钱呀。”她说的头头是道。
看着一头飘逸长发的珊珊,在卖力吆喝着,我的确佩服这个上海小姑娘了。
我拿起摄象机对准了她,珊珊真给我面子,表现得更来劲了。她挥动着头巾,又跳又唱。很快,我们吸引来了不少人,他们都争相买姗姗的东西。
我一边拍摄,一边起哄似的用中文配着话外音:“好哇!又卖出去了一条。珊珊,可千万别算错钱呀,算错了可就亏本啦!”
当地人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根据我的紧张拍摄的表情,他们能肯定自己是买到了中国的好东西。其实那些丝巾在北京是很便宜的,我们根本都看不上眼的。
珊珊的收获不小,一个早上,她卖了12个手机链和4条丝巾,抛去成本,净赚了80新元!比她打2 天工都挣得多。
珊珊也高兴得不得了:“我的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呀。亭亭,你真是我的摇钱树呀!”可惜从国内带来的东西太有限了,下次珊珊就没的卖了。
看到她低着头坐在草地上,一张一张仔细数钱的样子,我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们这些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小公主”们,不在国内好好享福,却到这边来受这份苦,图的是啥呀?。
象珊珊这样挣些外快的,不只她一个人。有许多留学生在学习之余,除了打工,又开辟了新的“市场经济”。
和我同住在李哥家的阿来就是一个“搞活经济”的典型。他刚高中毕业就出国了,现在还在语言中心学习,按新西兰政府规定是不允许打工的。但是阿来的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他需要挣点零花钱,怎么办呢?
这些规定难不住阿来,精明的阿来不知从什么地方批发来一些电话卡,在留学生中推销起来。他卖的卡种类繁多,有面向新西兰国内的、也有专门打国际电话的、有手机专用的……都比市场上便宜不少。
更主要的是他的服务态度和经销方式,比起这里动不动就关门歇业的商店来不知方便多少倍。
课堂上、学校的咖啡厅、学生宿舍走廊里都能看到他贴的广告,当然我们家的这几个肯定是他的“客户”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留学生都是他的常客。
这不,昨天他又向我推荐一种新的电话卡,说:“亭亭,这种卡你先试用,用出好来再给钱。”
果不其然,往国内打电话,不但便宜,拨号也简单。看来阿来又要小赚一笔了。
阿来聚集了上海人的精明于一身,不但会钻营挣钱,而且还会攒钱存钱。他挣了钱从不乱花,把钱存人了银行让钱多少生些利息,因为新西兰银行的利息还是挺高的,在新西兰存钱的利息也要交税,他仅凭他很有限的英语,却能找到最实惠的存款方式,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
我住在李哥家不久,便跟阿来学会了看外汇行情,在电话里也能和老爸侃上几句了。
“老爸,估计过几天新西兰元又会升值,把我们在银行存的美圆,赶紧换成新西兰元,要不会亏好多钱呢。”老爸也头一次听我“摆布”了。赶快把手里的钱给换成了新西兰元,减少了一些损失。
现在,我时常打开电脑,看看当天的外汇牌价和汇率曲线图。在看准了行情的时候,就在网上做一把“外汇买卖”,当然,俺是“新手上路”肯定有失手的时候,最近我就做赔了一笔钱,好心疼啊。
这些在国内,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根本不可能涉及的事,在留学过程中,都一点一滴、不知不觉地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此,一些革命长辈可能又要评论了:“不好好学习,净高歪门邪道。”
“好好学习”的留学生也有,但是既然出国了,不参与打工,挣钱、社会生活,只会坐在教室念书本,囚在家里写论文,那何必出国呢?在国内就能好好学习,完成学业。
我在国内上英语强化班时,认识了一个优秀的男生,他是大学的高才生,托福和GRE都考了高分,令我们佩服极了。他是我们中第一个出国的,去英国读硕士。在英国整整一年,他顺利地拿下了学位。可是听说由于英国工作不好找,他一天工也没打过,一个英国朋友也没交过,甚至一句正宗的英语都没讲过。
在英国呆满一年,整整花了爹妈20万人民币,就回国了。听说现在成了国内“海龟”派中的一个“海带”,在家待业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到经济发达国家学习的意义,远远不只在学校里。社会这个大课堂有许多我们学不到的知识。现在,我们趁着在国外这个难得的机会,同时在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上学习,可以说是青春年华的浓缩。这也是我的“让昂贵的留学费用升值的”计划的一部分。
“搞活经济”不但使我们的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还使他在社会大课堂上学习谋生的技能与经验,了解社会人生百态,最重要的是磨炼了性格。<未完>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