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量身定制 上海展开农村教师专业培训
政府购买服务改“拨”为“投”,高校放下身段重建课程……农村教师培训不再全由政府包办,培训什么要听“需方”来评定。正在上海全面展开的“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环环紧贴需求,处处透出新意。这项打破固有模式、为农村“量身定制”的教师培训方案将惠及6.2万名上海郊区农村教师。
“以往的教师培训都是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很难兼顾城乡差异,而且总有政府包办代替的感觉,很难激发农村教师积极性。”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告诉记者,此次上海市教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农村教师培训,就是希望能变被动的拨款为主动的管理,充分激活农村区县自身的造血机制。
据悉,在上海市教委的组织协调下,目标一致、需求相近的上海10个郊区县“走到了一起”,结成“联盟”,并成立了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需方专家组”,共同规划和设计自身所需的教师培训方案。随后,通过招标的形式,市教委向全市集纳优质的资源。这项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政府项目在网上一公布就引来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关注。
“以往都是高校开培训菜单,政府打勾;现在不同了,不是你有什么我就得用什么,要担起培训重任必须先过‘需方专家组’这一关。”李骏修说,“我们要的是为农村教师‘量身定制’的课程,以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3所高校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培训方案,练强“服务功”,而教授们更深入农村一线,推门听课,了解第一手资料。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郭长江一完成课程框架的设计就跑到青浦一中,找教师们了解情况。在听了一线教师的反馈后,他重点加强了案例分析、学生学业分层评价等内容,果然在培训中获得良好反响。
机制创新带动模式创新。过去培训团队往往由一班教授、学者组成,所开的课程也都是由教授主讲。但此次大学教授所扮演却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根据要求,学科组必须要符合1∶2∶2的人数结构,“1”是大学教授,“2”是新教材的编写者,再有的“2”是来自基层的一线教师和区县教研员。
课程设计上体现个性化的特点。针对农村地域广、集中学习困难的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在提供课程方案时都制定了两套教学模式,一是面授,二是远程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来一个方案培训全市教师,现在不仅为每个农村郊区县都作了不同的方案,并且还送教上门。
农村教师成了的获益者。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教师季莹璀说:“一开始校长叫我去培训,我心里还犯嘀咕,但去了之后却是眼前一亮,没想到老师能把理论性那么强的内容上得如此生动,而且形式多样,既有师生互动,也有分组实践,还有模拟课堂,一堂课听得我茅塞顿开。”季莹璀回学校一说,老师们都抢着报名参加培训。
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大量的农村区县教研员在担当了项目的“培训师”后,专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第页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