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是什么,第1张

技术创新管理又称技术创新,是继技术变革的接力发明之后的一个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了70多年,但尚未形成严格统一的定义。

技术创新管理又称技术创新,是继技术变革的接力发明之后的一个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了70多年,但尚未形成严格统一的定义。

技术创新管理是什么,技术创新管理是什么,第2张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技术创新管理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重大变化。

国内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将新产品或新工艺引入经济活动,实现生产要素重组,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过程。在本研究中,技术创新管理主要是指技术领域或技术意义上的创新管理。在这里,技术创新管理被定义在技术范畴或与技术直接相关,但不涵盖系统、组织、结构、营销创新管理等管理创新管理范畴。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活动由产品创新管理和过程创新管理组成,包括从概念、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开发、识别和应用到新产品和新工艺商业化的全过程。产品创新管理——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新质量;工艺创新管理-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条件、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和工艺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不仅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器,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催化剂。技术创新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当前和长期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企业必须重视管理创新管理以及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管理。

如前所述,技术创新管理是指从新的技术概念,通过研发或技术组合,到实际应用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整个商业化过程。其中,“技术新概念”是指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的新概念;“技术组合”是指现有技术的新组合;“实际应用”是指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工艺或改进产品、服务和工艺;“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指近期或未来的利润、市场份额或社会福利;“商业化”是指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商业目的;“全过程”是指从新思想产生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

技术创新管理是指对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具体管理方法和技术、文化氛围等的管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整个企业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生产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技术创新管理的类型

技术创新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来说,技术创新管理的分类是基于创新管理对象、创新管理程度和创新管理来源等方面。

1、按照创新管理的对象分类

根据技术创新管理中创新管理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管理可以分为产品创新管理和过程创新管理。

产品创新管理是指基于产品技术变革的技术创新管理。根据产品技术的变化,产品创新管理可以细分为新(重大)产品创新管理和渐进(改进)产品创新管理。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称之为全新的产品创新管理。渐进式产品创新管理是指技术原理本身没有重大变化,现有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功能拓展和技术改进。

2、根据管理创新程度分类

根据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技术变革的不同强度,技术创新管理可分为渐进式创新管理和根本性创新管理两大类。

渐进式创新管理是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改进而引起的渐进式技术创新管理。基础创新管理是指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管理。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渐进式的产品创新管理和流程创新管理,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3、按技术创新管理来源分类

根据技术创新管理的不同来源,可以分为三类:自主技术创新管理、模仿技术创新管理和引进技术创新管理。

自主技术创新管理是指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研究、开发新技术并实现其工程化和商业化生产的技术创新管理。自主技术创新管理要求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和雄厚的资金保障。模仿性技术创新管理是指模仿现有技术成果的核心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的特点

1.技术创新管理是一项基于技术的活动

技术创新管理和非技术创新管理的区别在于基本手段。技术创新管理是基于技术活动,而不是管理、组织和制度的变化。这里的“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劳动技能和专有技术;二是将这些工艺、方法、技能和诀窍付诸实践的相应生产工具和其他材料设备;三是有效组织和管理生产系统中一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以适应现代分工和生产规模要求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2.技术创新管理对“技术”变化的程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有技术的根本性变化,也有技术的渐进性和微小的微弱变化。在概念的外延上,技术创新管理不仅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还包括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在实现方式上,可以在研发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管理,也可以结合现有技术实现创新管理。而且,技术创新管理的效率不能仅仅用技术变革的强度和规模来直接衡量,还与市场销售和市场份额、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3.技术创新管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

与技术发明(创造)不同,技术创新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活动。本质上,技术创新管理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标的活动。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在于商业化,检验技术创新管理成功的基本标准是商业价值(有时包括社会价值)。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对特殊金融危机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科教兴国”战略是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国家创新管理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在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理顺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粗放型增长已经难以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现代经济增长更依赖于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实践证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而且有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的瓶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是振兴和发展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必然要求

技术创新管理是提高企业成长质量和效率,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途径。国有企业发展正进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时期。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替代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管理。同时,技术创新管理是促进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强发展后劲的倍增器。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工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乘数。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其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管理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衡量、预测和分析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努力以最小的成本确保最佳的技术创新管理效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以确保技术创新管理的最佳效益。

积极利用风险投资,使创新管理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利用风险资本,多元化技术创新管理的投资主体,是企业抵御和化解技术创新管理风险的有效途径。因为技术创新管理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管理的高风险是不够的。因此,企业应努力利用外部风险资本,在技术创新管理中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共享创新管理成果和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承担能力。而且,风险投资机构往往由一些专家组成,他们精通专业技术,经验、知识、信息丰富,能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技术评估、市场开发等创新管理活动,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

提高模仿创新管理的能力,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

虽然模仿创新管理很难获得成功的首次创新管理的高回报,但它可以有效避免首次创新管理的高投资和高风险。在技术方面,一是模仿创新管理滞后于进入新技术领域,使得R&D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降低技术的不确定性;第二,模仿创新管理可以借鉴许多技术先驱,选择成功的创新管理进行模仿和改进,从而减少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第三,模仿创新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第一

创新管理在技术上的溢出效益,包括免费获得大量技术和成功经验,以较低价格购买第一批创新管理者的专利技术或许可证,大大节省了模仿创新管理的投资。

加强合作研究,化解技术风险

为了有效化解技术风险,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研究,特别是寻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以充分利用外部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自身薄弱环节,分散创新管理的技术风险。企业可以利用技术转让、项目委托、联合开发、人才交流等手段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研究,从而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风险,并经常节约研发成本。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引进先进技术的策略进行二次创新管理,降低技术研发难度,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技术风险,减少研发:D成本投入。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后续发展的倍增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管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管理环境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

1、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方面。但是,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管理并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1、技术创新管理效率不高

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管理效率的一般标准是:每年专利数量与国家科技人才数量和单位R & d的比值;d基金产生的专利数。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的统计分析,1998年中国研发人员达到166.77万FTE,居世界第一,而同期美、日、德、法分别只有96.27万、94.81万、47.02万和31.84万,仅相当于中国的58%、57%和31.84万。然而,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效率低下。根据IMD的数据,每万FTE专利数(包括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中国为10.8,美国为1714.4,日本为1737.0,德国为1534.0,法国为1504.9,均比中国高出100倍。英国和韩国分别为984.8和554.7,是中国的50多倍,印度也达到44.6。据中国科技部统计,结果更好,但每万名全职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年均专利产出仅为22.5,不到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1/50,仅为印度的一半。中国技术创新管理的低效率也可以从R & amp;D基金的专利产出来看,R & amp;D基金的专利产出是46,美国只有51%,日本43%,德国法国34%,英国38%,韩国72%。

1.2、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不强

专利和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经常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量化指标。中国专利总量增长缓慢,发明专利出现负增长。与90年代初相比,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年均数量明显下降。据科技部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已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约15万项。然而,自2001年以来,除了几年之外,国家级科技成果的数量几乎每年都在下降。其中,重大科学理论成果数量普遍下降。与2001年相比,研究机构、企业、高校等部门的重大科技成果数量分别下降了62%、73%、43%和7%。从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行业来看,工业下降50%,农业下降76%,医药卫生下降53%,其他行业下降11%。

1.3、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中国的技术成果转化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中国主要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10-20年。一些行业的主要设备和技术主要依靠进口,如飞机、移动通信、软件等。国内市场基本被外企占领。

从1993年到199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为26.4%。但是,高技术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高技术产业的生产质量和水平不高,高附加值生产的特点不明显。199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总额的8.1%,而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4.9%(1993年)、13.8% (1993年)和18.6%(1994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GDP的1.5%至1.7%,而1991年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达到3%以上。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根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1995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出口的3.2%,高于亚洲的韩国和新加坡,但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仅占6.8%,远低于这两个国家。以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信息产业为例,中国计算机产量不到世界的1%,国家产量不到IBM的60%(785亿美元);行业利润不到英特尔69亿美元的四分之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软件产品质量差,功能单一,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可见,我国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不强,创新管理成果利用率低,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差距较大。

2.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滞后的原因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技术创新管理理念落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自主技术创新管理主体缺乏、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滞后,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效率低下、创新管理能力薄弱、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尴尬局面。

2.1、技术创新管理理念落后

缺乏市场意识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最大思想障碍。一个企业究竟是“为策划而创新的管理机构”,还是“生产单位”,中日两国有很大的不同。在日本,企业是一个创新的计划管理组织,其本质特征或基本功能是创新管理。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企业”大多实际上是按照固定方法和指令计划加工产品的工厂或车间,即“生产单位”。到目前为止,这个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个

在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上,我国缺乏市场意识,用它来指代“技术上的微小变化”或“技术上的逐步改进”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特别是目前,一些党政官员和学者将“创新管理”等同于“创造”,或者将“创新管理”的概念泛化,或者将“创新管理”描述为“创造新事物”,而没有提到“市场成功”和“实现商业价值”,从而阉割了技术创新管理的本质内涵。

2.2、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

技术创新管理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过程,企业是实现这种结合的环节和场所。因此,企业无可争议地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R&D(研发:D)是技术创新管理的上游活动。随着R&D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R&D的重心越来越向企业转移,这可以大大降低R&D其他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传播过程中的中间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但中国企业的现状是:R&D机构和研发机构太少;资源配置不当,研发:D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增速缓慢。

2.3、技术工人短缺,人才市场发展滞后

近年来,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本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日益突出。很多企业技术人员短缺,技工队伍没有接班人。机械故障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企业从业人员1.4亿人,其中只有50%是技术工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人的比例超过60%,中级工人的比例为35%,高级工人的比例仅为5%。在中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近70%的人具有初中以下的教育水平。然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与我们正好相反:技术工人中有35%以上是高级技师,50%以上是中级工人,只有15%是初级工人。相比之下,差距很明显。据悉,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比现有高级技术人才数量高出约12个百分点。仅软件行业就缺少40多万高级技术工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国家争夺的对象。我国人才状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文化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和相对过剩同时并存。

2.4、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效措施

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效措施,表现在企业知识产权归属不清。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我国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保证一定社会收益率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知识产权的私人收益率,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也有所调整,但创新管理中仍然存在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的问题。我国专利侵权案件的侦查率很低。专利侵权案件查处率低是假冒伪劣产品在社会上盛行的重要原因。专利侵权案件处罚过轻。所以,在中国很多地方,假冒他人商品的侵权人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发明人则是最大的输家;为新产品研发支付巨额费用的企业往往是市场竞争的输家,而以不正当手段模仿的侵权者往往是市场竞争的赢家;卖正品名品的往往利润不大,卖伪劣仿制品的则大赚一笔。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首先,中国企业不重视创新管理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次,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第三,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纸房子]

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对策

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营造内部技术创新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

3.1、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造有利环境

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环境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保障和全社会创新管理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企业创造技术创新管理环境。

3.1.1.改善中国社会制度(政策、法律)环境的措施

(1)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的重点是投资教育和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科研体制要从国家、科学院、高等院校逐步向企业、市场转变。除了必要的基础研究之外,大部分院校都应该是应用研究,学科要和企业挂钩结合。

(3)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和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现:完善财税政策;完善财政政策,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完善专利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

3.1.2.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方面,要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造社会文化环境,要加快观念转变,大力倡导鼓励创新管理、敢于冒险尝试、倡导竞争、容忍失败、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管理和创业时尚,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创新管理文化。实现:树立勇于创新管理、争当第一的理念;要树立追求真理、容忍失败的观念;要树立鼓励竞争、倡导合作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营造鼓励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必须按照科教兴国和推进科技创新管理的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培育和繁荣创新管理文化。

3.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设

3.2.1.有效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投入

大量的资本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资金投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空期间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规模和时间连续性,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投入的具体措施是加强自身投入,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积累;增加企业直接融资;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3.2.2、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的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机制和创新管理速度三个方面。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决定并指导着企业创新管理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和实施良好的创新管理战略,是企业顺利推进技术创新管理、赢得创新管理效益的前提。企业应在正确分析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总体目标部署,并为实现创新管理目标制定计划和根本对策。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管理的速度,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3.2.3.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管理意识敏锐、管理好、专业性强的企业家。与普通管理者不同,企业家能够及时感受和捕捉各种机会,采取创新的管理行动,获得创新的管理利润。企业家的角色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企业家往往是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倡导者、技术理念的创新管理者、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的投资者、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的采纳者和推动者、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通过权利、人格魅力和创新管理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文化氛围,创造性地利用企业资源开拓商品市场,通过其卓越的管理技能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活动。

3.2.4、提高研发能力。要继续推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和高水平技术开发中心,改善企业研发条件,吸收独立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做好重大技术攻关,带动创新和管理研发。二次开发应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管理能力。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名牌产品以及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

3.2.5、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要培养大批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先进设备,以适应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3.2.6.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和高附加值,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努力开发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工业试验,促进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积极性;提高市场开发能力,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制定正确可行的营销策略,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网络体系,并与国际接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推动创新管理产品的市场化。

4.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管理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衡量、预测和分析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努力以最小的成本确保最佳的技术创新管理效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以确保技术创新管理的最佳效益。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技术创新管理是什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