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1张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2张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3张

作者简介:       

       武立金,原总参某部副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发表散文、诗词、楹联上千篇,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其作品有的被评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有的被列入学生和党团员学习辅导材料,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还被外国出版公司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4张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2张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6张

陈云的少年情怀(上)
文/武立金 
江苏省青浦县练塘(今属上海市青浦区)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街是练塘镇的中心,高屋重脊,飞檐翘角,古韵悠然。鳞次栉比的过街楼,与交相辉映的长廊、幽弄和深宅等,呈现出一派古朴、宁静、典雅和诗意,构成了“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的独特景观。

练塘,旧称章练塘。其名称由来曾有一种传说:练塘原名“张练塘”,三国时代东吴曾在这里造船,张帆以练水军,后人把“张”错念成“章”,叫成“章练塘”。明末清初,练塘镇属吴江、元和、青浦三县合辖。到清朝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划归青浦县管辖。青浦县原属江苏省,一九五八年划归上海,现为上海市的一个区。

练塘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的淀泖洼地,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淀”,指淀山湖,是上海的唯一大湖,在练塘西北十多公里;“泖”,指泖河,是黄浦江的支流,在练塘东北四五公里。连通太湖和黄浦江的太浦河,自西向东流贯青浦全境。这里的地势比上海其他地方低一些,因此气候湿润,水网相连,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练塘镇面积不大,由于镇中心有一条市河流过,船只往来便利,很早就成为这一带以米市为主的集镇。

练塘镇以水为脉,因水而兴,因水而名。一条俗称“三里塘”的市河贯穿古镇东西,鸟瞰宛如一条“玉带”。其实,“三里塘”不止三里,它向东流入泖河,而后汇入黄浦江,再经长江最后归入东海。练塘镇离上海市区约五十公里,离长江入海口更远些。每天都有两次潮起潮落的“三里塘”,把小镇与大海连在了一起,也把小镇与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

由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河多桥多,两岸建起了一幢幢房子,沿河便形成了长带子的练塘街,米行、酱店、客栈、典当行、竹木行等簇拥于岸边。鲜鱼、茭白、席草是练塘的三大特产。

练塘镇主要有两条石板铺就的大街,中间隔着十多米宽的市河,一条叫上塘街,一条叫下塘街。上塘街多为两层店铺,门面临街,上筑楼台兼顾堆货和观景纳凉,屋后临水;下塘街多为民居宅院,圆头山墙,粉壁黛瓦,前门沿河。

在下塘街潭业里陈徐祠堂东面,有一座低矮的小屋,那是陈梅堂早年居住的地方。陈姓是练塘的大姓,沈、张、陈、王四姓在小镇上最多,陈徐祠堂是陈、徐两姓的宗祠。然而陈梅堂并非本地陈姓的一支,也不知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落此地。只知他一直以务农为主,间或也干些杂活来补贴家用。不过,他为人诚恳、朴实、谦和,深得街坊邻里的尊重和同情。

一八九五年,陈梅堂在二十六岁时与本镇顺妹成亲。婚后的生活十分艰难,可谓贫病交加。由于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只能寄住在陈徐祠堂里。廖顺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除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外,还替人缝衣及帮佣来贴补家用。两年后他们生下一女,取名陈星。

在陈星八岁的时候,廖顺妹又要生产了。可是宗族势力不允许她在祠堂里分娩,怕生孩子不洁“玷辱”祖宗的牌位。陈梅堂只好另找住处。后来,开米行的闵仲兰同意将其住宅东侧两间的简陋小屋租给陈家居住。

农历乙巳年五月十一日丑时,即公历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雄鸡报晓之时,孩子顺利降生了。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陈云

陈云的出生本来是一桩喜事,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对陈梅堂来说,陈云的降生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忧虑。本来只能勉强维持的生活,现在更加艰难了。为了养活全家,陈梅堂不得不更加拼命地干活,空闲时还要捉鱼摸蟹或帮人家宰猪以增加一些微薄收入。

也许是生活的重担过于沉重,精神的压力过于巨大,不久陈梅堂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那时,穷人是生不起病的,由于无钱医治,他的病越来越重。一九〇七年,年仅三十八岁的陈梅堂终于抛下妻儿溘然而去。

陈梅堂去世时陈云才两岁,所以不知道他的父亲是什么模样。陈梅堂也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更没有留下可供追溯的家谱。由此可知,陈梅堂显然不是出身于大户。由于去世过早,也没有给街坊亲邻留下太深的印象。

陈云家族的历史似乎有些朦胧,有些苍白,但这丝毫也不会影响人们对陈云的了解,人们更关注的不是他家族的历史,而是他本人不平凡的经历。

陈梅堂的去世对陈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廖顺妹,生下陈云后就瘫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本来极为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有陈云的外祖母和廖顺妹的结拜姐妹万氏接济,但陈云一家的生活仍然是越来越艰难。这时,幼小的陈云已开始体验到人生的艰难,但他还不知道,更大灾难还在等着他。

一九〇九年,贫困交加的廖顺妹再也支撑不住了,怀着对两个孩子的无限眷恋永远离开了人世。这时,陈云只有四岁。因从小没有奶吃,个头矮小,身体瘦弱,邻居们都担心姐弟俩今后的生存。

陈星带着弟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草草葬了母亲,他们望着破陋的小屋茫然不知所措。从此,母爱对于姐弟俩成了永远的回忆。四岁的陈云什么事都不懂,只想要自己的妈妈,那撕肝裂肺的哭声令乡亲们无不为之泪下。然而,那个年代,这样的悲剧又何止发生在陈云一家。人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能怨老天爷不公。

父母双双去世,给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致命打击。母亲死后,还欠了人家几十块钱的债。家里只剩下一个床,一张桌子,二条凳子,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惨痛的现实陡然摆在了尚未成年的姐弟俩面前。他们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路究竟在何方?十二岁的陈星与四岁的弟弟陈云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在下塘街中段朝真桥附近,有一幢气派不凡的大宅。院内,瓷砖铺地,花木烂漫,甚为豪华。这就是拥有三五千亩地的大地主兼资本家吴开先的四进院落。吴开先最初也曾接近共产党,后来投靠了国民党,还当上了上海社会局局长,到处缉捕共产党。

在吴宅附近,有一爿与之不太协调的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门面房,这就是陈云外祖父的住所。该房建于清代,面积九十多平方米,前面临街的一开间铺面对着河,窗子上有窗踏板,白天可以用木棍把木板撑开,晚间则收起棍子,放下木板,把窗户关上。后面跨过天井是简陋的小楼,为一楼一底,楼上住人。

陈云的外祖父是广东人,姓廖,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身经百战。后来起义失败,队伍被打散,他辗转来到江南地区,在练塘镇买下这个门面房就此安下身来。一八七〇年与练塘泖东陈氏女子结婚,生有一女二男,其中有陈云的母亲廖顺妹、舅舅廖文光。

廖家生活虽不富足,但农民出身的廖陈氏,朴实勤劳,性格开朗,处事果断。在她的精心操持下,一家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平稳。但在那个年代,这种平稳常常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一八九八年,陈云外祖父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据说遗体被运回了祖籍广东安葬。

一家的“顶梁柱”没了,家里家外大小不一的事情均由廖陈氏做主,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也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日子变得更加艰难起来,靠着帮人做些针线活,勉强地维持全家生计。

陈云的舅父廖文光,人称龙相、龙公子,是廖家两个子女中的老大。他年轻时到上海学过裁缝,后来以裁缝为业。在陈云出生前两年,他与练塘镇东目圩村的倪姓阿姐成婚。舅母与婆婆一样性格果断,家里大小事情都由她做主。遗憾的是,廖文光夫妇结婚多年仍没有子嗣。

陈云和陈星在练塘没有更多的亲属,心地善良的外祖母不愿看到自己的外孙和外孙女流落街头。就在孤苦伶仃的姐弟俩一筹莫展的时候,把他们领回了家。告诉他们不要哭,只要有外婆在,就有他们的饭吃。

外婆对陈云非常疼爱,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姐弟俩能生活得快乐些。陈云的舅舅、舅母也是热心人,对待姐弟俩如同己出,处处体贴照顾。在外祖母家里,陈云重新得到了温暖,心灵上的创伤受到了抚慰。

一九一一年,年迈的外祖母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陈云姐弟俩。老人特地把儿子、儿媳叫到床前叮嘱道:你们结婚八年,还没有孩子,就把外甥当作你们的亲骨肉来看待,一定要抚养他们长大成人。这样,我和你顺妹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廖文光夫妇都是孝顺人,他们眼含热泪,握着母亲的手拼命地点头,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丧葬完毕,廖文光按照母亲的遗愿正式收陈云为自己的养子,改姓廖,仍名陈云,有时也写作“廖程云”。不过,陈云仍喊廖文光为舅父。

廖文光夫妇对陈云姐弟俩十分照顾,尽管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但逢年过节,仍然要想方设法给他们做件新衣服。平时家里有好吃的,都让他们先吃。有空还带着姐弟俩去书场听评弹,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在舅父、舅母的精心抚育下,姐弟俩渐渐从父母双亡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处在急剧变动中。廖家的裁缝生意很清淡,经济越来越拮据。廖文光夫妇决定放弃裁缝生意,在临街的平房里砌起二眼灶,摆上大水缸、四张桌子,九条长凳,开了一个小酒店。店堂虽不宽敞,倒也清静。

廖文光负责采购、记账,倪氏心灵手巧,负责厨房掌勺。她炒的虽是家常菜,却烹调有味,特别是酒店推出的油爆鳝丝和敲扁豆十分有特色,前者火候掌握得好,清香鲜嫩,口感甚佳;后者香脆可口,咸淡适中,是客人佐餐的首选。

小酒店开业后,在一家人的辛勤操持和乡亲们的照顾下,加之他们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店堂又清洁明亮,因此晚上有一些做生意和听评弹的顾客常过来宵夜,从中赚取一点辛苦钱,以维持生计。

陈云的舅母虽然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但因患风湿性关节炎,臂力比较弱。懂事的陈云和姐姐一起给舅母当下手,维持小酒店的生意。但这种小酒店,毕竟是小本经营,所赚无几,每晚的生意也就是几角到三四元,因此廖家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

孩子七八岁,正是上学时。可是在旧中国,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那时并非人人有书念,上学读书只是有钱人家子弟的特权,穷苦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而且反动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愚民政策,也极力阻止穷人接受教育。

在当地的穷苦百姓中,廖文光是一个比较有见地的人。他知道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不能让孩子跟上辈人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送孩子去念书。于是,他从牙缝里攒下钱来,准备送陈云上学。

一九一三年,八岁的陈云被舅父送到本镇的一家私塾接受启蒙教育。过去,人们把孩童初入学堂称为“启蒙”,意思是开启智慧之门,脱离混沌无知的蒙昧状态。总算有了上学的机会,陈云兴奋异常。私塾设在上塘街靠近顺德桥的刘家,距舅父家不过三四百米,陈云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对知识的渴求使他暂时忘却了童年生活的辛酸。

私塾里的学生不满十人,塾师是刘敏安。这个私塾先生不但教学生《三字经》、《百家姓》,教学生每天练毛笔字,还深入浅出地教大家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时,陈云年龄虽小,却很听老师的话,认真地读书,用心地写字。在一年的学习中,陈云掌握了小学二年级的知识。他记忆力强,接受知识快,毛笔字写得也很端正,与塾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时,私塾先生都是非常严厉的,尤其对那些不用心读书且功课又差的学生,经常是毫不留情地杖责、罚跪。不过,陈云有些破例。由于他虚心好学,成绩优秀,又很听从先生的教导,因此刘敏安老先生格外器重他。私塾里那套沿袭已久的体罚制度,对他而言便形同虚设了。

陈云在私塾里虽然只学了近二年,但师生之间的感情很深厚。后来,他常去看望刘老师,长大后还和刘敏安的儿子刘国恢结成了莫逆之交。

此时,民国政府教育部开始推行初小义务教育。一所初等小学——贻善小学,在练塘镇开明人士金用霖等捐助下,在下塘街城隍庙建立起来了。城隍庙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一五七三年),有大殿、后殿、戏台等建筑。这个小学在陈云舅父家西侧,相距只有数十米。

一九一四年,九岁的陈云转到这所初等小学读书。那时,贻善小学有学生三十多人,年龄有大有小,文化程度高低各异,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年级。根据当时已达到的文化程度,陈云被分在三年级。

聪明好学的陈云仿佛走进一个新天地,对这所新式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手工、体育等课程,感到十分新奇。他听课认真,作业完成得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性格内向、沉静的他自制力很强,课下总是在看书、写字,有时小伙伴叫他一起去玩,他也只出来玩十多分钟,而且多数是站在一边看,然后赶紧回去写作业,读课文。

正因为如此,学校老师对他十分喜欢,同学们也愿意和他来往。但是,陈云是一个很谦虚的孩子,他从不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在同学面前趾高气昂,洋洋自得。恰恰相反,他品行端正,待人诚恳,特别是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同学,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因而深受同学们的信赖。

由于舅父家生意忙碌,陈云在课余时间还要帮舅父舅母做些家务,为小酒店打打杂。他每天起得很早,点起油灯在店堂里读课文、写大字,邻家的小朋友还在梦乡中时,就能听见他琅琅的读书声。舅父舅母看了也十分欣慰,邻居们常以陈云勤奋学习的精神教育自己的子女,要他们以陈云为榜样,有爱心,有韧劲,有志气。

一九一五年,陈云的姐姐陈星和本镇一商店的职员王福生结婚。廖文光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热热闹闹地为他们办了喜事,把新房安置在自家中,还帮助陈星夫妇开了一个茶馆聊以为生。后来,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了,陈星夫妇便搬了出去,在城隍庙西堂里借了一间房子住下。他们有一个女儿,叫王定金。

一九一六年,十一岁的陈云初小毕业。这年十月,舅母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廖霓云。这个孩子先天残废,身体很弱,整天啼哭不止。舅母生产后,双手风湿病越来越严重,非常疼痛,而且情绪烦躁不安。

为此,廖文光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家庭经济更加困难。他原想让陈云升学读高小,可是力不从心,只得让陈云辍学在家,帮助干活。

陈云从小懂事,看到舅母、表弟病痛很同情,看到舅父忧愁很难过,便在家担当了许多杂务事。陈云干起活来干净利索,无论烧火、洗菜、打扫卫生、服侍舅母、搓洗霓云的尿布等等,样样都干。只是当看到邻家的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上学,他才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童年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并没有把幼小的陈云压倒,相反却使他从小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人们很少看到他放声大笑,但也很少看到他痛哭流泪,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沉默寡言。他是在默默地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第7张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小说连载 《魔遇》

中篇小说《古堡》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长篇武侠小说《江湖情仇录》

短篇小说连载 《存旺》

小说连载《她从梦中来》

小说连载《鹡鸰脊念珠》

小说连载《红高粱

小说连载《臭头》

小说连载《这里,何等美好》

小说连载《白奶奶养生》

精彩榜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天津市武立金 【散文】《陈云的少年情怀(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