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忌,第1张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14)中医临床避免三忌:一是死降血压;二是死治炎证;三是死抗肿瘤。蛮力扭转,所得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加剧病情。三忌虽为西医拿手绝唱,若和祖国医学传统辨证论治相比,属对病而不顾人,只见一木未观森林。如调理肿瘤频繁化疗,客观指标降了,患者健康状况亦山穷水尽随着衰竭,结果不亡于肿瘤却死于顽治,这种教训应当深思。1962年诊一玉门油田干部,高血压五年,持续不降,盘桓在180/120毫米汞柱左右,浅睡易醒,无头痛、眩晕症状,脉象弦滑,夜尿较多,当时给予天麻、钩藤、羚羊角、黄芩、石决明、夏枯草、桑寄生,按肝阳上组方,凡二十剂,血压未降,情况如故。乃以转治睡眠为主,重用酸枣仁45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黄连10克、阿胶10克(烊)、鸡子黄一枚(冲),即《伤寒论》、《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合方,嘱其每日一帖,水煎,下午5点、10点分二次服。连饮了两周,血压下降,基本恢复正常。不言而喻,中医辨证论治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疗疾便会降血压,舍本逐末单纯降血压的机械方法,并不可取。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再次强调了辨证论治,再次强调了中医思维的重要性,中医看待人体永远是一个整体,局部的病变反应一定要结合整体的功能状态来看待,切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切忌对病不对证,对病不对人的思想。1999年张月莉老师发表在《现代中医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西医学中医六忌》中提到:在中医教学工作中,归纳出西医学中医六忌:一忌带着西医的概念学中医;二忌把局部症状与“证”混为一谈;三忌习惯辨病,不重视辨证;四忌重视微观资料,忽视宏观诊断;五忌忽视中药方剂组成的意义;六总不求深入,急于求成。小郎中认为这不仅仅是西医学中医的六忌,也是中医生在临证中应该时刻警惕的思想。中医是治病的人,而非单纯治人的病。留人治病才是终极思想。文中张老举了治疗肿瘤的例子,不可单纯针对肿瘤要时刻关注患者自身健康状态,也即是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津液的整体状态。文中简单分享了一个案例,五年降压无效转治失眠取效的案例。从文中简单的症状描述看,我想大多数医生初诊都会犯和张老同样的错误,脉弦滑也可诊断肝阳上亢论治,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但是无效,后张老改从患者最痛苦的失眠论治,反而收到佳效。从此案例中我们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小郎中认为有以下几点:1.即是张老讲的忌死降血压,把中药里面凡是和降压有关的中药都用上也未必会有好的疗效,文中列出的药物在现在看来都有降压作用;2.不可有思维定势,一定要四诊合参,详细诊断,明确诊断。高血压很多人先入为主的概念里都是肝阳上亢,因此要选天麻钩藤饮加减,这就是思维定势;3.详细四诊,明确诊断。为什么一开始选择肝阳上亢的治疗无效呢?而且脉弦滑也基本能代表肝阳上亢的脉象特点,这也就是犯了单纯用一诊来判断证候的惯性思维,特别是脉象,脉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定性定位,但是唯脉象就不可取。而且从后面的治疗方案看,这个脉象记录可能有不够准确全面的情况,脉弦滑,沉取应该是偏稀无力的状态,虽然高血压但是没有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两目胀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等症状。而仅仅体现了浅睡易醒,这种睡眠状态,心肝火旺可以,心肝血虚,肾虚阳浮也可以,那么夜尿频多代表了什么呢,从中医的角度看夜尿多一般是肾阳不足的表现,从临床中看也可能是由于睡眠易醒,频繁起夜的原因,如果要诊断肾阳不足,那么案中还有没有其它支撑证据呢?从案中的治疗选方看,应该不是肾阳虚衰的表现,而是因为睡眠不佳,频繁起夜的缘故。从案中选方收到很好疗效来看,我们可以做如下症状推论以供参考:患者血压偏高,无头痛眩晕症状,平素自觉疲劳乏力,体型偏瘦,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淡红,心烦易怒,口干口渴,两目干涩,易抽筋,失眠多梦,易惊醒,醒后不易入睡,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大便偏干,夜尿频多,舌尖红苔薄白或略少苔,脉弦滑沉细或浮细。文中还有一个重要信息点要强调一下,治疗失眠的药物最好是午后和晚间服药。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临床三忌,第2张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中医临床三忌,第3张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中医临床三忌,第4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临床三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