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禅,第1张

八大山人画过多幅《猫石图》,于其中一幅画,他题道:

水牯南泉于到尔,

猫儿身毒为何人?

乌云盖雪一般重,

云去雪消三十春。

从“乌云盖雪”到“云去雪消”,是八大山人从落发到还俗的 30 年。他貌似在感叹漂泊的一生,实则是借南泉普愿禅师的典故,参悟“变与不变”的禅理

画与禅,图片,第2张

猫石图 八大山人

禅,是什么?或许就是石上的那只猫,似寐非寐,伏于一隅,静观万物之变。

八大山人提及的普愿禅师,生活于中唐。彼时,禅宗已然出现南北分化——北宗的神秀禅师主张渐悟,因苦涩的修行方式,影响力慢慢减弱;南宗彻底中国化,六祖惠能采纳了道家哲学和儒家生活观,主张从生活中获得体验,随缘获得顿悟禅机,被更多人所接受。

从这个角度看,唐代之后的南派禅宗,已经与起始地没有太大关系,它几乎是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本土化的宗教。明代董其昌提出的绘画南北分宗,并将南宗尊为上,便是在禅宗分化南北的基础上写成的。

最初的禅僧,以静修或苦修为主,不干涉世事,当然也不会去画画。而在六祖惠能的南宗哲学里,生活中的一切皆有可能使人顿悟,绘画则是更易开启智慧的一道法门,所以南派禅宗传至五代十国时,已是有了诸多信众,也便有了早期的禅画大师,贯休和石恪。

画与禅,图片,第3张

罗汉图 五代 贯休

贯休本是浙江兰溪人,因得罪吴越国主,晚年迁居到了四川。

在蜀地,他修禅写诗,也展纸画画,且极善罗汉图。罗汉,本就区别于佛像的慈眉善目,多现奇相,贯休笔下的罗汉,更是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且颇有“胡貌梵相”之意。

造成他画中的罗汉形象比较怪异的原因,除去传统西域造像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庄子的文章。

庄子喜欢散步,经常在山野里走来走去,看大鸟、看小虫、看游鱼...他也在市井中观察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的、跛脚的、四肢不全的...后来,这些形象进入庄子的文章,成为了五代及宋代画家们画罗汉时的范本。

画与禅,图片,第4张

罗汉图 五代 贯休

画画的贯休,接受的是南派禅宗,但细看纸上内容,却是北宗。

画中之人,大多是苦修的僧人,他们经过多年面壁,豁然悟道,他们长期修行,头上长了肉髻,眼凸眉隆,像是山中岩石。

这样的画,点出了禅宗的一个理念:身心与自然合一。而以绘画参悟禅理,甚至是以绘画参悟北宗禅理,恰又是南派禅宗的精妙之处。

画与禅,图片,第5张

罗汉图 五代 贯休

相较贯休,年代稍晚的石恪更为大家所熟知。特别是他笔下那幅禅意满满的《二祖调心图》,最是让人惊讶。

图中,绘慧可(一说拾得)和丰干两位禅宗祖师。石恪简化了笔法,充分发挥了水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他用的不是普通毛笔,而是稻草或竹子皮之类的材料做成的画具,通过这些粗糙的线条,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手中强劲的动势,他的笔偶然停下来,形成了大块墨迹,行笔迅速时,飞白出现。

画与禅,图片,第6张

画与禅,图片,第7张

二祖调心图 五代 石恪

画中的虎,象征着人的野性和欲望,禅师伏虎,便是用智慧控制了自己的杂念。虎,本与道教有密切关系,但它何时被纳入了禅宗教义,尚不清晰。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禅宗与中国本土思想的亲密关系。

回看盛唐之时,禅宗刚刚出现分化,惠能主张去除传统佛教里的大部分繁文缛节,如宗教仪式、佛祠和佛像等,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顿悟的阻碍。在他的禅理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使人悟道。

于此,缓行缓走,静观半刻,你或许也会如同那只石上猫,悠然之余,理清生活中的禅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画与禅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