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张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把画家和诗人送到月亮的太空飞行任务,可能会引起众多改变世界的、复杂而又难以预料的后果。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2张      

画作:“这是来自行星地球的人类”,作者阿兰·比恩是阿波罗 12号机组成员,如今是一个全职艺术家。图源:ALANBEANGALLERY

2018年9月中旬,科学和艺术两大领域同时迎来了类似的大新闻:埃隆·马斯克的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把艺术家送上太空去环绕月球飞行,以此作为首次私家飞月任务。该公司预定在2023年发射上太空的巨鹰堡火箭(BFR)所属项目为“亲爱的月亮”,该项目受到日本财团和亿万富翁前泽由坂的支持。前泽由坂欲携六到八个、从文学到舞蹈到建筑学等领域都有一定背景的艺术家参与该项目。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3张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18年11月发射「猎鹰9号」(Falcon 9)火箭。

每个艺术家都将被要求在返航后立刻创作一幅艺术作品,使之不再只是到过太空的宇航员的专场。迄今为止,是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让太空旅行得以实现,但毫无疑问,参与的艺术家们将用和他们大不相同的方式去看向这个世界,而且,想象一下艺术作品将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加强人类、我们自己的星球和这广袤宇宙之间的联系,是多么激动人心!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只有约550个人有过远在地球大气层稀薄的蓝色边际线上看这颗星球的经历。这些宇航员反复报告:俯瞰地球的一刹那,仿佛突然在他们的大脑里打开了一个开关,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前对人类在宇宙里的家——地球的认知——这是一种名为“总观效应”的现象。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4张      

他们意识到人类不过是生活在宇宙中一个微小的小点上,就像在宇宙的漫漫黑暗中穿行的一艘生物太空飞船,而地球和栖息在上面的生物必须要被关爱和保护。他们带着对生命共同体的深刻感悟,以及和留在大气层之下的人们分享这些启示的责任感,回到了地球。

埃德加·米切尔,是阿波罗14号上的月球舱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第六个人类。1974年他曾在《人物》杂志上解释说:“你立刻会萌发一个全球化意识,一种人类共识,一腔对世界现状的极端不满,以及一股为此做点什么的冲动。在天外的月球之上看,国际化的政见看起来如此美好。你将会想揪住一个政治家的脖子把他拽上四分之一的百万米高空,并对他说:’好好看看吧,你个狗娘养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政治家或平民们都弄上飞船去上个天,而且只能依靠宇航员们自己去传递这些精彩和超越的感受,这常常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纵观历史,宇航员们在各种演讲、采访和文章中,都不断努力输出他们对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感受和敬畏。但是他们宣传的前提,却没把诗歌列在榜首,而且这些才华横溢的探险家们往往发现他们自己倒成了受嘲笑的梗,因为他们的所有努力都沦为平淡、空洞的形容词如“美丽非常”“难以置信”等。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5张      

在回忆录《带着火种走:一个宇航员的假期》一书中,阿波罗11号的迈克尔·柯林斯悲叹道:“我们没有刻意受训变得情绪化,我们只接受了克制我们所有情绪的训练,以免干扰我们履行那复杂、精细而且只有一次机会的职责。如果他们想要一个情绪化的压力会议,就得把阿波罗号作为一个哲学家、神父和诗人的集合体。”

当然,没有一个航空局敢做这种梦。

但美国宇航局敢,它非常有先见之明地给宇航员配备了高清相机,时不时把那些语言难以描述的景象用照片发布出来。标志性的 “地出”(Earthrise)和“蓝色弹珠”(BlueMarble)两张照片,依次是在阿波罗8号和17号航行时拍摄,都抓拍到了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整体特征,它是如此精巧美丽又孤独地悬浮在宇宙无边无际的黑暗虚空中。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6张      

阿波罗十七号的探月太空船,说明:阿波罗17号的登月舱挑战者号看起来外形笨拙、棱角分明,它是为了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飞行而设计的。这幅从美国号指挥舱拍摄的影像经过数字增强和再处理,呈现了还在月球轨道上的挑战者号。小型反作用控制推进器位于探月太空船的两侧,下面是返回舱的钟形返回引擎喷口。影像前方可以看到能进入月球表面的舱口,顶部有一个圆形的雷达天线。透过三角形窗户可以看到任务指挥官吉恩.塞尔南。1972年12月,这艘太空船优雅地在月球上着陆,并将阿波罗号宇航员送回正在沿轨道运行的指挥舱。那么挑战者号现在在哪里?它的登月级仍停留在阿波罗17号的着陆点-利特罗山谷上。而返回舱是在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前被从指挥舱抛出,随后在附近坠毁。阿波罗17号在47年前的今天结束了它的使命。这是宇航员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上月球。图源: Apollo 17, NASA, (Image Reprocessing: Andy Saunders)。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7张      

在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人之间,这些震撼人心的景象都被考虑到了,其中一些如历史学家罗伯特·保尔在他2008年出版的书籍《地升》中写道:人类首次看到地球时会如何——即使对他们启动了环境的变迁这点充满了争议。

但是,这些景象的艺术性影响,完全没有被get到:人们看到图像的那一刻不由自主地觉得美到让人敬畏,而这样的反应根本不在计划内。阿波罗8号的太空航行报告单甚至显示了一群宇航员们拍起照来笨手笨脚,还对拍这样重要的照片居然没被列入计划这样的事实开着玩笑。在太空创作艺术作品可从来不是航空局给宇航员们的特权。

现在,在太空中可以和留在地球地表上的大众进行实时分享。新潮的宇航员们经常用社交媒体披露一点几乎是精神上的奇迹,但地表居民可能会被这些俯视大漠、高山和海洋的浮华图像所吓到,毕竟,在认知上强大又深邃的转变极其难以复制。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8张      

圣诞节的地出,1968年12月。宇航员威廉·安德斯拍摄:美丽,而且比所谓的艺术更绝妙。

从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这个角度而言,除了在太空中创作的、数量大而质量高的影像资料外,公众行为没有多大的转变。也许部分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同步关注最新的太空新闻,部分是因为这些图片仅仅是典型而不能充分表达出种种体验的情绪关键点。

这样的话,要想成功吸引公众,也许艺术创作是捷径。

艺术目标天然是超越艺术形式的,它传递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而不只是简单描述一下。这是宇航员们所确切需要的:一种能超越有限的语言和技术来表达的途径,就像他们的体验超越了生活在地表上的人们所熟悉或相关的一切。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9张      

地出1:重新编辑的历史性影像。说明:“哦,我的天!看那边的景象!地球出来了。哇,真漂亮!”50年前的今天,我们从月球轨道上曾拍摄的最著名影像之一很快就发布了。这幅被称为“地出”的标志性影像呈现了由阿波罗8号宇航员拍摄的从月球边缘升起的地球。而著名的地出影像实际上是地球从月球边缘升起时拍摄的第二张照片,它只不过是第一张彩色照片。然而,第一张真正的地出影像原本是黑白的,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在将它重新编辑并使它具有前三张照片的分辨率和颜色。请看!这幅特征影像就是阿波罗8号宇航员比尔.安德斯谈论的那个场景的特写。多亏了现代技术和人类的智慧,现在我们都能看到它。(历史注释:两年前,月球轨道飞行器1号拍摄了一幅不同的历史性黑白影像,它呈现了从月球边缘下落的地球。)图源: NASA, Apollo 8 Crew, Bill Anders;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0张      

许多宇航员特地为此转战艺术领域。俄国的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和阿波罗12号团队成员艾伦·比恩,都在从太空返回地球后从事绘画,比恩从NASA退休后甚至成了一名全职艺术家。NASA宇航员妮可·斯托特画出了首幅太空中的水彩画,现在她已退休,并花了更多时间通过艺术来探索太空旅行。

其他宇航员有的尝试写诗。阿波罗15号的阿尔弗雷德·沃登基于他本人在太空的经验,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你好地球,来自奋进号的问候》。以下是其中一首《七月发射》的片段:

我们翱翔在宇宙中

引擎在轰鸣

行驶更平稳

外面全是真空

地平线在望

发射阶段成功

这首诗的内容值得称赞,但是,除了给世界致以最好的问候,它的文学价值受到了质疑。它并没能像一个技巧更丰富的作家那样传递出那种改变世界的敬畏,甚至可能让人热血沸腾。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1张      

星际空间的地球。说明:2013年7月19日,我们首次在太阳系的另外两个世界-土星(带环的气态巨星)和水星(最内侧的行星)的轨道拍摄到了地球的影像。左侧是卡西尼号在环绕这颗边远的气态巨行星运行时拍摄的影像,可以看位于土星环的下方黯淡的蓝点便是地球。而同一天,人们也在地球上拍摄了许多土星的照片。而右侧照片是信使号在水星轨道拍摄的,可以看到在漆黑太空中的地月系统。信使号在搜索水星的天然小卫星(这些卫星的亮度预计会非常低)途中拍摄了此张照片。在信使号拍摄的照片中,地球(左侧)和月球(右侧)都被曝光过度了,反射的阳光使得他们格外的明亮。卡西尼号和信使号并没有返回地球的使命,不久之后便从探索太阳系的任务中退役了。图源: NASA

第一首写于太空的诗,由日本宇航员和歌一郎2009年在国际空间站(ISS)所作,东京大東文化大学的珍妮·贝奇曼将之翻译为英语,读起来有点出奇:

就在我的眼前,那颗水汪汪的星球,漂浮在黑暗中,蓝光莹莹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古老家园啊,我对它的爱是如此强烈坚定

我为这生命的礼物而深深感激

明天,我将挑战那蓝色的天空,并打开那些全然未知的世界

为我们所共有的梦想而前行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2张      

这首诗是一个名为乌尤忍者的项目的一部分,即“太空诗歌链”,始于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JAXA)2006年的一个合作计划。这首诗的内部是几个开放式结尾的章节,由诗人大冈信从日本传统的诗歌形式中转化而来。

多亏了诗人觉和歌子把这个项目的努力成果简明地集结成册:“我们不该把我们对宇宙规律的调查全权交付给科学,不仅只是那些诗人们这样认为。”

但只有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JAXA)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创作了一些诗歌,其他一些来自地表上的公众、职业诗人和文化人物。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3张      

HDR影像:月球上的圆形地球阴影。说明:是什么在月球上形成了如此庞大的圆形阴影?是地球。上周的满月(鹿月)是如此的圆,以至于它几乎正好与太阳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球会将其阴影投射到月球上。亚里士多德对月球上的圆形地球阴影发表过评论,因此至少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新鲜的是人类用这种高动态范围(HDR)影像来记录该阴影的能力。这幅呈现上周月偏食的精彩合成HDR影像结合了15张照片,其中包括一张曝光时长短至1/400秒的照片,以避免过曝最亮的部分,以及一张曝光时长持续5秒的照片,以显示最暗的部分。地球本影中最暗的部分并不是完全黑暗的,因为有些光线是通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上的。下一次月全食将发生在2021年5月。图源: Cristian Fattinnanzi。

要想更确切、更有技巧地描绘太空穿梭的体验,还有一个必然的下一步:把训练有素的艺术家送上太空。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想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把一群人送上太空的意向,是个令人激动的命题。即使候选人还没有开始接洽,项目负责人马泽表示他将选择从一系列学科中选出一些艺术家,包括一个画家、一个导演、一个音乐家、一个小说家、一个舞蹈家和一个时尚设计师。如此,文化和地理特征的多样性都得能兼顾的希望将很大,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项目达到最高可能的成就,并触发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绪。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第14张      

这个创新项目的所有实践细节仍在讨论中,对是否能顺利开始还有质疑声,但如果真做成了,它将会是一段震惊世界的旅程。一撮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即将体验什么叫惊心动魄:挣脱大气层,在看似无边无际的黑暗中疾驰几十万公里,然后看着古老而遍布火山的月球表面在眼前轻轻旋转,在这样的背景中,人类自己纤巧美丽的地球冉冉升起,让人觉得它无比需要呵护。

这些艺术家们将有何感受?和受过科学训练的宇航员相比,有多不一样?他们感动后将创造怎样的美景?人们对此和有着牢牢钉在地面上的双脚的自己,又将有什么反应?我们是否将会严肃对待人类作为我们唯一仅有的地球的管家,这样一个角色?

他们的艺术通过改变我们看地球的方式,也许能够真正改变世界。

作者: LAUREN FUGE

FY: 潘潘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选文:天文志愿文章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潘潘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终审:天文志愿文章组-

排版: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

美观:天文志愿文章组-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https://cosmosmagazine.com/space/why-we-need-to-send-artists-into-space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潘潘翻译自LAUREN FUGE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浩瀚宇宙无限宽广 穹苍之美尽收眼底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又一神仙操作,艺术家太空专列待升空,惊世大作或将横空出世!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