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百练: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杜甫)

诗歌百练: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杜甫),第1张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1]杜甫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2】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未知张王后【3】,谁并百代则?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4】。注释:【1】大历元年(766),杜甫居留夔州,看到了殿中监杨炎出示的张旭草书,有感而发,遂成此诗。张旭: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草圣”,系杜甫旧友,因其为苏州人,故作者称之为“东吴精”。【2】南朝《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东汉草书家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临池学书,池水尽墨”。【3】张王: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4】据《国史补》记载,张旭饮酒辄草书,醒后自视,以为神异。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兹”两句,写杜甫看见张旭草书,被作品凄清悲凉的意境折服。B. “有练”两句,借张芝之事写张旭草书功力来自于孜孜不倦练习。C. “俊拔”两句,赞叹张旭暮年仍能勇于突破自我、精进书艺的魄力。D. “杨公”两句,以杨公欣赏书法至废寝忘食来衬托张旭书法的高妙。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既有对张旭的怀念,又有对其书作难以得见的遗憾,情深意浓。B. 诗歌中有对张旭草书的形象再现,也有对“张王”成就无人可及的感慨。C. 结尾两句收束全诗,“不独”表达了对张旭艺术旨趣及境界的独到认识。D. 本诗乃“诗圣”写“草圣”的杰作,写出了知音之识,抒发了感佩之情。3. “悲风生微绡”至“溟涨与笔力”这六句,是如何生动地写出张旭草书的气象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A 2. B 3. 诗人运用化静为动、比喻(通感)、联想等手法,将黑白的静态的书法艺术转化为了生动可感的形象,生动写出了张旭草书苍劲、清逸、俊拔、狂放的气象。如“悲风”两句化静为动,写薄绢之上仿佛有悲风从万里吹起,古色盎然,写出了张旭草书苍劲宏大的气象。如“锵锵”两句运用通感(比喻、联想),写观赏草书时仿佛听到佩玉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清越和谐,又仿佛看到群松挺立,表现出张旭草书清逸俊拔的气象;如“连山”两句运用联想(比喻),作者由连绵的笔势联想到山峦的起伏,由刚劲的笔力、狂放的意态联想到浩浩汤汤、波澜壮阔的大海,写出了张旭草书俊拔狂放的气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被作品凄清悲凉的意境折服”错误,结合“斯人已云亡”可知,“凄恻”是杜甫看到张旭的草书后的感慨。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也有对'张王’成就无人可及的感慨”错误,把张旭与张芝、王羲之并举,这是赞扬其书学之精深。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此叙其书法之神妙。薄绢之上,如风生万里,以笔有古意也。玉动状其疾徐,松直状其苍劲,连山状其起伏,溟涨状其浩瀚。具体来说,“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意思是薄绢之上仿佛有悲风从万里吹起,化静为动,写出了张旭草书苍劲宏大的气象。“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意思是仿佛听到佩玉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清越和谐,又仿佛看到群松挺立,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表现出张旭草书清逸俊拔的气象;“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蟠”意思是环绕,“溟涨”意思是溟海与涨海,泛指大海,这两句运用联想,由薄绢上连绵的笔势联想到山峦的起伏环绕,由刚劲的笔力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写出了张旭草书俊拔狂放的气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诗歌百练: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杜甫)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