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张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2张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星期五言:我们无须赘述这部正在上映的“另辟蹊径”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热度与受追捧度了。这也使回答“《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这一问题更显重要与棘手。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搞清了它或许其它类似国内上映的国产“文艺片”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包括贾樟柯之类。《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3张回到问题上来。在我看来一部电影是否过誉(或者说它获得的赞美是否跟其自身质量以及艺术性不匹配),取决于以下几点:*首先看赞美点是否有因,这个因的论据是否具体到了电影每个细节上(或者说赞誉者是否是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其次看赞美是否仅仅停留在电影内容的外围上,如电影阵容啦,电影类型啦,电影花絮啦以及电影某段煽情的“鸡汤文”所引发的热点啦之类;若只是外围赞美,那只能说明这部电影宣传的好。*再次看赞美点与批评点是否一边倒。通常一边倒是有问题的,或者片面的。*最后看“网络热度”与“观影热度”是否被区分开来了。毕竟好多人只是刷着评论跟着别人喊,实则自己并没有去看片或者看完了根本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与质疑。带着以上辨别原则,在观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后本人产生了如下疑惑——一、它跟“软科幻”有关系吗?何为“软科幻片”?顾名思义,没过多用到硬件(比如机器、飞船、电脑之类)还能让人感觉到科幻色彩的电影即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算是极致,另外《黑镜》系列也有很多概念性的软科幻片)“软科幻”区别于“科幻”的根本在于观念、逻辑与理论依据。后者通常会用那些花里胡哨的“机械造型”以及“视觉特效”来掩盖理论与逻辑上的瑕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理论依据、逻辑乃至观念对“软科幻片”的重要性。那么《宇宙探索编辑部》中人物试图证明“外星人存在”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是怎样的呢?能站得住脚吗?《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4张我想即便对电影赞美有加的观众也会有自知之明——此片是没有科学逻辑与依据的,或者说它干脆绕开了那些东西另辟蹊径了。更别说什么观点了。(至于那些大面上的概念,比如宇宙很大,概率上讲一定存在外星人之类话,谁都知道,不足以证明男主角的特别与专业)没有了这些,电影人物只剩下一个信念了(这是另外的类型片范畴),何来的“软科幻”?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归个类的话,那我宁愿说它是一部“类励志电影”。说白了,电影就是一条屌丝励志找外星人的线。《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5张导演在这方面很聪明,他成功地将艺术上的“神经病”与主人公捆绑到了一起,增强了人物的戏剧化魅力,同时利用“梦想”这一情感元素博得了观众对人物的共情。仅此而已。剩下那些看似科幻的情节,比如说电视里的雪花,扣在头上的锅等等,那仅仅起到了一个冷幽默的效果,跟“软科幻”没有半毛钱关系。二、冷幽默等于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吗?试想,当一个精神病患者对某件深信不疑的事情夸夸其谈时,他给正常旁观者会带来什么效果,是神秘还是滑稽?答案多半是后者(这也是导演的意图:即制造喜剧感)。我们试图汇总一下《宇宙探索编辑部》里主人公的那些“诡异行为”:对着雪花屏幕往脑袋上接天线,去精神病院做讲座,花520买外星人骨头,跟着孙一通钻山洞,随身腰挂外星信号接收器……《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6张所有这一切,仅仅是为电影增加了一个笑点。当然你说那很浪漫也行,但终归这不是科幻的概念,而是周星驰喜剧片的概念了。《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7张如此照着喜剧片的路数走,那些小情节还不够,导演必须再拉上其它一批“神经病”加“倒霉蛋”入伙,于是便有了秦大姐、那日苏、孙一通等人的加入。这样一来更像“少林足球”的架构了。我们从角色身上看到的仅仅是“滑稽感”与“荒诞性”,它们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核心与主基调。《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8张喜剧段落靠的是梗,梗靠的是编剧的局部技巧,这跟“脑洞”没有任何关系。(事实证明,多半喜剧段子是没有原创性的,都是策划出来或者干脆照抄出来的)什么是脑洞,什么是天马行空,我们可以看看《时光大盗》里头顶桅帆的巨人,看看《超新约书》里从洗衣机桶钻出来的“上帝”,看看《裸体午餐》里长了嘴的打字机,再看看杨·史云梅耶的所有心理奇幻片……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9张

▲《时光大盗》海报,1981这些创意点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掏出来的是惊喜与意外,而非搞笑段子。显然《宇宙探索编辑部》谈不上脑洞和天马行空。当然有人要说,这是现实主义,用的是现实手法。三、跳接、手持、快速摇镜……有必要吗?跳接、手持、快速摇镜甚至演员看镜头这些拍摄手法在近代电影里被大量运用到情节之中,包括好莱坞动作大片,包括欧式反类型片,当然也包括一些国产片。但要知道,那基本都是局部的运用,起到的是仿真、阐释、串接以及实验的用处。比如说《李米的猜想》中出租车内司机与乘客的谈话跳接。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0张

▲《李米的猜想》(2008)中的跳接戏段落截图(注:跳接串起了一组乘客,那是有逻辑依据的)即便是娄烨那种受“新浪潮”影响的导演,也不会让这种技巧贯穿全片。道理很简单:跳接、手持、快速摇镜过多会导致观众生理上的不适甚至眩晕。除非情节或人物心理需要。然而这些手法却贯穿了《宇宙探索编辑部》整片。我们找不到电影节奏、人物心理以及主题对这种拍摄手法的需求性。显然《宇宙..》仅仅是为展示技术手法以及强化“纪录片”形式而存在的。那难免落于标新立异,难免要让观众付出的一定的生理代价。有人说了:这不是一般的纪录片,这是“伪纪录片”,就应该夸张、实验。好,我们接下来就谈谈这个“伪”。四、它算“伪纪录片”吗?在本人观影经验里“伪纪录片”有两种:一种是《死亡录像》类的恐怖惊悚片。一种是《西力传》式的讽刺剧。前者导演是借“纪录片”拍摄手法营造逼真感,从而达到向观众传递恐怖惊悚的目的(意在主观视角带入,以假乱真)。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1张

▲《死亡录像》的主观视角,2007后者则是借“纪录片”的形式让真和假产生对比,让观众一眼识破,从而达到自嘲与批判目的(意在以假作批)。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2张

▲《西力传》的采访视角,1983大家能看出来吗,不管是哪种“伪纪录片”,它的“伪”是动机明确的。而在这个明确的基础上,导演必须对另一个问题做出解释或阐释:到底摄像机后面的人是谁?或者说摄像机视角代表的是谁?很遗憾,《宇宙探索编辑部》自始至终在回避这一问题。而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你就解释不了角色为什么看镜头,解释不了拍摄者是何人,更解释不了何来的“伪纪录片”这一类型定位。它给人造成的印象便是:摄像机视角在这部电影里含糊不定。这便是电影的最大瑕疵与缺陷,它暴露出了导演编剧创作能力的缺乏以及拍摄动机的不明确。但凡动机不明确,通常说明了一个问题:导演即想用套路讨好大众,又想用形式讨好文艺青年。进而造成了其观点不明确(或者说大而空)。关于同类科幻讽刺片,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去年奥斯卡提名的那部《不要抬头》(Don't Look Up,2021)。此片虽有很多问题,但至少其观点以及讽刺目的是绝对明确的。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3张

▲《不要抬头》电影剧照,2021回到《宇宙...》,软科幻、黑幽默、伪纪录片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混搭硬塞到这部电影里来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电影本身的逻辑与观感。五、电影结尾到底是“主题升华”还是“鸡汤煽情”在你生理略感不适,观影耐力不支之际,电影走向了结局部分——*那个头顶着锅的孙一通卷着麻雀飞走了;*看着写给自己女儿的诗的老唐哭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谜题与意义也被说通了(尽管那话充满诗意的模糊性)。注意这个结局看似一举三得:一为老唐荒诞行为找到了台阶下;二将父女情义与探索宇宙动机进行了捆绑,释放了共鸣者的情绪;三升华了主题。但仔细想想结尾这三件事没一样真正解释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成因,没一件事解释了几个主要角色的人格以及行为动机(比如说秦大姐为什么那么鄙视老唐却还每次都跟着他)……所有电影情节都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7张既然不是现实主义,那么有批判性吗?我指的是像《西力传》或《不要抬头》那种对角色行为以及角色所处环境的批判。显然没有,大家赞美老唐的浪漫与执着还来不及呢(这一切都拜那些喜剧性与煽情性所赐)。既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却又能得到大众共鸣,那便是“商业片式”的大团圆了!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用前卫的方式跳接了两个小时,用宇宙与科幻这一宏大命题引了观众一路,用无数个段子逗大家轻松地将电影看到最后,却用了一个麻雀倾巢的诡异事件以及家庭式的大团圆感情戏结了尾。结尾还不忘再给观众喝上一碗华丽的鸡汤。至于宇宙与科学乃至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复杂性,一笔勾销在了那些感人的却解释不通的诗句里了。谨此,有人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宇宙”与“情怀”,我却从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导演的矛盾与尴尬。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5张 颠覆你世界观的10+2部纪录片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5张 科幻片发展的奇葩规律(本文纯属虚构,严肃者慎入!)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5张 从两个版本《沙丘》看科幻片软肋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5张 识别伪文艺青年的5大妙招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第19张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如果你渴求真理关注我们▼▼▼▲▲▲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宇宙探索编辑部》过誉了吗?我们该怎么辨别文艺片的好坏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