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洪杰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清热法治疗胃脘痛病

【以案说医】洪杰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清热法治疗胃脘痛病,第1张

▲洪杰斐,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专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擅长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肝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林某,男,时年50岁,就诊时间:2022年9月2日。
反复胃脘部胀痛1年,嗳气即舒,无反酸,生气的时候加重,曾在当地医院服用中药治疗,症状时好时坏,遂来就诊。首诊证候刻诊:诊时症如上述,口苦口臭,恶心,脾气暴躁,眠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脉弦。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胃脘痛病(肝郁犯胃)。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清热。处方:四逆散加减。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郁金10g、白豆蔻6g、蜜紫菀10g、姜半夏10g、厚朴10g、佛手10g、黄芩10g、三七6g、砂仁10g(后下),7剂,水煎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2年9月9日
药后胃脘部胀痛改善,口干,舌淡红,苔微黄,脉弦。
处方:守前方加石斛12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2022年9月16日
药后诸症状均明显减轻,偶有口苦,舌淡红,苔白,脉弦。现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守上方去三七,再进7剂。

【按语】

辨证思路:胃脘痛病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不荣则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胃痛属实者,以祛邪为止,根据寒凝、食停、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采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根据阳虚、阴虚之异,分别采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法。患者出现胃脘部胀痛,嗳气即舒,生气的时候加重,脾气暴躁,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当属肝郁犯胃。肝郁犯胃,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故胃脘部胀痛;嗳气则肝气稍舒,故嗳气即舒,生气则肝气更郁,故生气的时候胃脘部胀痛加重;肝失柔和之性,故脾气暴躁;胃气上逆则恶心;肝郁日久呈化热趋势,故口苦口臭;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皆肝气郁结呈化热之象。

故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清热。方选四逆散加减。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壳、郁金、佛手疏肝行气解郁;姜半夏辛温,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蜜紫菀润肺降气,肺胃同为降机,肺气降则胃气亦降也;砂仁、白豆蔻醒脾理气和中止痛;黄芩清热,与柴胡共用,一升一降,既能升清降浊,又能和解少阳,使肝胆气机条畅,内蕴郁热得消,脾升胃降自能如常;三七化瘀收敛生肌;去甘草,因为“甘者令人中满”。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兼以清热之功。二诊时症状改善,但口干,故加石斛益胃生津止渴。三诊:诸症状均改善,已无口干,偶有口苦,考虑仍有余热,故去三七以防敛热。同时嘱咐病人不食番薯、莲藕、芋头、葱、大蒜等食物。

(本案编者:吴川市妇幼保健院 文春豪)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洪杰斐医案》,医学指导:洪杰斐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以案说医】洪杰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佐以清热法治疗胃脘痛病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