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1张

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


几种对哥窑的描述:


一、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白诸色。


三"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四、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五、“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伊谁换夕薰,香诗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这分别是乾隆皇帝《咏哥窑葵花碗》《咏哥窑炉》中的诗句,寥寥数句,道尽哥窑之美。元代末年孔齐的《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六、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台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之称。传世品较多。


以上对哥窑的描述,既有不同又有相同之处。


哥窑的出处:


一、首次明确记载“哥窑”二字的,是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其中还明确提到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二、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又说哥窑在杭州。“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取土俱在此地”说明哥窑产地为杭州。杭州凤凰山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发现的,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表明其化学成份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似,故推测哥窑或出自修内司官窑。根据有些资料记载, 传世北宋哥窑是没有“紫口铁足”现象的,因为传世哥窑的胎土类似于北宋汝窑和北宋汴京官窑,呈香灰色、浅白色、灰白色。这样的胎土在浙江一带是没有的,是只有河南诸窑口胎土才呈现的共同特征。古有“官哥不分”、“官汝不分”的说法,可以说北宋汝州或开封附近,有窑口创烧了介于官窑和汝窑开片之间的哥釉瓷。宋代瓷器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釉色是米黄色。这种釉色通常由高铁含量的釉料制成,呈现出一种温暖的黄色调。

传世哥窑

按照两岸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所展示的哥窑瓷器基本上都是南宋哥窑,也就是说所谓的传世哥窑,所指的就是南宋哥窑。哥窑的釉层肥腴,开细碎片纹。纹路分两种:一种是釉裂形成大开片的黑色纹路,俗称“铁线”;另一种是釉裂形成小开片的金黄色纹路,俗称“金丝”,合而即有“金丝铁线”而南宋哥窑由于烧造哥窑瓷器的土质含铁量较高,胎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胎质较深、施釉厚,因此在烧制过程中,器口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垂流变薄,映出紫黑色胎骨,即“紫口”;且烧造时采用垫饼垫烧,为了避免釉与垫饼粘连,需要将底足的釉刮掉,于是露出胎骨,形成“铁足”;两者相结合,故又有“紫口铁足”之称。根据以上所说,前面几种对哥窑的描述,基本上可以说是针对南宋哥窑的,也就是说:只有南宋哥窑,才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黑色胎体,只有先满足了这三种条件,才可以简单的基本确认为南宋哥窑,如果要完全确认,那还要看是否符合南宋当时的生产环境条件与生活环境条件,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观点。

北宋哥窑

有北宋“苏门四杰”之称的文学家、诗人张耒(1054—1114),曾为我们留下了赞赏“东窑”的著名诗句,即:“碧玉琢成器,知是东窑瓷”。诗中不仅赞叹了北宋开封“东窑”出产瓷器的精美,同时还证明早在北宋官窑出名之前,开封就已有名瓷窑存在了。后明代《宣德鼎彝谱》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分……”,此文多处提到“仿宋哥窑款式”,因此哥窑被认为是宋代的名窑是顺理成章的。以上说明了一:北宋除了汝官窑{清凉寺}外,还有其它的名窑。二:哥窑的确是宋代名窑。


哥窑存在可能的演变


汝窑是蝉翼纹,最细碎,且无纹者优;哥窑是百圾碎,碎纹稍大,且有黑红两种线纹,号“金丝铁线”;汝官窑是蟹爪纹,碎纹更大。当然不排除还有别的窑。


时间上,汝官窑是北宋末年二十年左右。也是在汝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从排序上也体现出来,汝窑,汝官窑,其它哥、均、定窑排序随着说的人的变化而变化。唯独汝窑、汝官窑不变。这也就说明,哥窑在被人们所知道时,肯定在汝官窑之后,或者说同时存在,但知道有先后。毕竟官窑优先吗。那么按照胎土和外表釉色结构来看,汝官窑和哥窑的外表结构比较接近。胎色也比较接近,汝官窑为香灰色,比较接近的就是浅灰色,灰白色,浅白色。既然不知道哥窑的具体地址,那么只有从相近的实物来比较。来大概率的确认。另根据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里说哥窑在杭州,结合与杭州凤凰山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的发现,和故宫藏哥窑的胎色(黑灰色),说明传世哥窑的确是南宋的。北宋的哥窑故宫要么没有,要么就没有展示出来(概率不大)。这反过来也印证了有些资料所记载的北宋哥窑的特征:传世北宋哥窑是没有“紫口铁足”现象的,因为传世哥窑的胎土类似于北宋汝窑和北宋汴京官窑,呈香灰色、浅白色、灰白色。这也是浙江一带所没有的。这一论点特别重要,这是区分北宋哥窑和南宋哥窑最主要的依据。胎土不同,结果肯定也不同,至少胎色肯定不同。,


北宋哥窑~米黄色笔洗


宋代瓷器的器型多是仿造青铜器的造型,包括汝窑汝官窑等,哥窑也一样,器型大多古拙、质朴,浑厚为特点。米黄色哥窑笔洗就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簋,包括纹饰也基本相同。和同样是米黄色南宋哥窑唯一不同的就是只有金丝或者说是金线,没有铁丝,这或许就是胎土不同所形成的。另外,由于北宋哥窑和汝官窑具有相近的特点,所以北宋哥窑也应该具备一些汝官窑的特点,其中就是釉面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即使釉层很薄,其色也会随光变幻。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2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3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4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5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6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7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8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9张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第10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