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1张

下附音频为老欧(LEO)演播的文章全文,欢迎大家点击收听。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2张

今年寒假尾声,孩子和我聊起从前学生的寒假生活,顺便问起我的上一辈儿人寒假里都有什么活动。略加思索后,我告诉儿子:你的姑奶们中学寒假好像应该在家糊火柴盒(当时叫洋火盒)。儿子有些不解:难道她们不以学习为主吗?儿子的话让我心中顿时百味杂陈,沉默了一会儿,我只告诉他,在从前有很长的那么一段时间,假期的课业学习只是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3张

《水都吉林市势概要》中吉林市火柴厂旧影

在吉林市,得益于吉林城火柴制造行业的发达,糊火柴盒的活儿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914年,日本商人佐藤精一、内恒实卫等人与中国商人李春甫合资创办了吉林火柴股份公司(日称吉林磷寸株式会社);1923年,山东招远人孙郁烈和孙光烈兄弟集资,在吉林城东团山子创办了吉林市金华兄弟火柴厂;1928年,山东掖县人宋心斋和河北临榆人陈万苍集资在东关东大滩创办了泰丰久火柴厂……一系列火柴厂的创办,使得吉林市的火柴产销量占据了当时全东北的四分之一以上(火镰取火的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了应对不断增加产量,在当时,糊火柴盒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无论中资还是外企竟然大规模使用廉价的童工,而童工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各个火柴厂会把糊火柴盒这种边缘性的工作分包给一些信得过的附近居民:工厂提供原料,居民们通过劳动赚取微薄的报酬。久而久之,这种依赖火柴厂的副业形式成为一种特殊的传统。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4张

《吉林旧影》中吉林市火柴厂童工劳动场面

解放后,糊火柴盒的传统仍被保留。特别是守着火柴厂周边的贫困人家,只要不缺人手,都会想方设法承揽糊火柴盒的活儿。孩子多的家庭更是会珍惜寒暑假,大家齐动手,通过糊火柴盒赚点辛苦钱贴补家用。我的记忆中,这项活计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作为城市里居民合法的副业收入,40岁往上的人对糊火柴盒都不会陌生——即便没亲自动手干过,至少也会看到过糊火柴盒的场面。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5张

糊火柴盒的工作并不复杂,却因为十数个火柴盒才会得到1分钱报酬而显得很繁重。从火柴厂领到纸条纸片、小条(有折痕的木片)、大板(有折痕的火柴封套纸板)、商标和糨子料(米糠和面的混合物)后,首先要打糨子。

打(熬制)糨子看似简单,却有很多说道:糨子要打得不干不稀、黏稠适度。在粮食紧张的时候,一些精于算计的家庭甚至会尽量节省糨子料给家禽当饲料。打糨子还要注意不能起泡,不能出疙瘩,否则会影响粘贴效果。

在糨子打好后最先粘小底儿。当时居民糊的火柴盒都是抽屉式,所谓小底儿就是由小条合围的抽屉盒,小条外用纸条、小纸片粘牢密封。这道工序先要打小条,就是把成捆的小条拆捆,然后通过按压加深折痕;随后把纸条拍成一行(通常是12个)放到一个大一些的平面上,刷上糨子,再将小条粘到纸条上,再逐个取下,把它围到蜡模子(大小如32开书的底板上突起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蜡块)上成型,放上底衬的小纸片,将小条周围的纸片堆折贴到纸片上(纸条比小条长且宽)。这样一个小底儿就完工了。

粘好的小底儿会放在一个大笸箩里晾干,然后取一个小底儿,放到火柴盒外套的纸板上,按折痕卷起外套,在交接处刷糨子粘牢,再贴上商标(俗称小票),放到笸箩里晾干。这个工序被叫做卷大板。

晾好的火柴盒先要码放在一个大托盘里捆扎,数盘火柴盒再摞放打捆。这样打好捆的火柴盒送到火柴厂临检,火柴厂的有关人员会以粘贴的美观程度和牢固程度给火柴盒分等级收货,不合格地则要返工。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6张

糊火柴盒的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人工费很低,100个成品才几分钱,所以,只有糊到上万以上才有意义。想多赚几个钱,就不能小看糊火柴盒刷、折、糊、贴几个动作,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强迫自己心灵手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糊火柴盒只是贴补家用的收入,但当时赚外快的机会少之又少,对收入不多的家庭,糊火柴盒自然成了非常珍贵的活计。每年我的家庭聚会,姑姑们都会说起,在文革期间的某个寒假,奶奶带领他们夜以继日地糊火柴盒,一家人比赛谁糊得好、糊得快。劳累、寒冷,甚至饥饿竟然都被漠视——劳动被大家当成了一种游戏。终于赶在春节前糊成了十万个火柴盒,奶奶用赚的钱给孩子们买了做新衣裳的布料,又让春节多了几样美食……

我上小学前,姑姑们都陆续工作,家里早已不再糊火柴盒了。但胡同里偶尔可以看到有些人家还在糊火柴盒——我的直观记忆也多来源于此。可是,在苦中作乐中化解无奈、磨练意志、强化毅力的认同和效仿确是来源于家中长辈们的影响。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7张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打火机日渐普及,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类电器的应用更是将火柴边缘化了。火柴和当年的火镰一样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连吉林市火柴厂这一火柴行业的标杆企业,也在潮起潮落80多年后,于1996年12月23日黯然消失。糊火柴盒的往事也渐渐被时光冲淡。

然而仔细想来,和孩子谈谈一些艰辛的往事并非没有意义。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吃苦耐劳的美德竟在某些场合沦为被鄙夷的行为,攀权附贵或投机取巧反倒成为时尚的行径! 糊火柴盒的奋斗史似乎不再属于值得宣扬的光荣。我当然知道让孩子去体验糊火柴盒的工作是不合时宜的,同样我也懂得让他了解那种劳动创造幸福的精神是何等重要。毕竟现在无论是谁享受的生活富足,大都根源于这种精神的指引。在不可预知的未来,只要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被忘记,那么无论遭遇多大的坎坷,人们也不会随便丧失希望!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第8张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

吉林市青年收藏家崔子衡先生(微信名“香烟火柴”)授权使用珍贵藏品!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吉林旧事:回忆糊火柴盒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