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1张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上方新浴觉身轻,恰喜温和水一泓。

膏泽不因人世热,此泉尤是在山青。

一首温泉沐浴诗,寥寥数句即道出古人沐浴后肉体舒爽和精神畅达。词句虽历经千年,其意境却绵延至今,让所有体味过汤浴的人们感同身受。对于现在的吉林城百姓来说,即便家中备有淋浴或浴缸,还是乐于定期去公共浴池沐浴——只有置身那池水宽绰、雾汽蒸腾的公共浴池中,经过泡、蒸、搓、冲、按,辅以火罐、修脚、热茶,才算践行了洁身、休闲的奥义。其实公共浴池在吉林城出现不过百年有余,引发市民沐浴习惯则是仰赖民国时期的影响。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2张

吉林城百姓汲取井水的旧照,取自《江城日报》


守着松花江并非代表吉林城百姓会随意浪费水

照理说,吉林城守着松花江,水资源必然丰富。话没错,问题是从江水到可以使用的生活用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特别是晚清开始,由于弛禁、招垦、发展近代工商业等原因,吉林城生齿日繁,直排入江的生活污水,让江水的卫生状况根本无法保证市民正常使用。当时城内外百姓习惯于使用井水,民国时又在部分区域通了自来水。可井水和自来水是特殊部门、人群掌控的资源,大多数家庭必须通过购买才能得到生活用水。故此,市民对水的使用还是格外珍惜的。

尽管脸盆架在城市里已经相当普及,从清代沿袭到民国,吉林城甚至还残存着一种特殊的洗脸习惯——把盛水的洗脸盆放在地上,人蹲在地上,双手撩水洗脸、洗脖子。据说这样洗脸会减少迸溅、节约用水。同时,即便是小康之家,一盆热洗脸水,也会几个人轮流使用。至于洗澡,在民国之前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男人一般只会是夏季时,在江水中粗略解决;女人则是在家中使用木盆,蘸水擦拭和舀水冲淋。不过这种沐浴方式只能是匆匆而罢的除污去垢,起自灵魂的舒畅还是难于实现的。

进入冬季,吉林城天气越来越干燥,这使得人们的皮肤上极易生出皮屑,皮屑引发的瘙痒时常对人产生严重的困扰。其实只要洗个澡便可有效缓解,然而不消说此时江面已经封冻,即便在家简单擦洗,也会因室内保温状况和产生大量潮气而产生诸多不便。于是吉林城的百姓只好选择用痒痒挠或手指抓挠,还缓解瘙痒的困扰。

进入民国后,吉林城因林业、矿业开发加速,以及一战前后吉林民族工业的繁荣,使得整个城市经济有了极大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繁荣,大批官吏、商贾和经营暴发户从域外引入了公共浴池。公共浴池在中国古已有之,然而在东北,出现得很晚,甚至有许多吉林人产生了一种错觉,是吉林城开埠通商后,受疯狂涌入的日本殖民者影响,吉林城才普及了泡澡的妙处。

其实自民国开始,真正影响吉林城百姓改变个人卫生习惯的潜在因素,是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的现代学校——许多学生把定期洗澡当作一种文明的象征加以施行。鉴于去公共浴池洗澡是一种不必考虑节水与否的特殊消费方式,且可通过“花钱买享受”的方式获得不同以往的消费体验,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吉林百姓,开始告别在家里简单冲洗洁身的习惯,转而花钱进入公共浴池沐浴“见世面”。一来二去,竟发现洗热水澡原来是如此曼妙的体验,遂不自觉地爱上此道。由于消费群体日益扩大,吉林城的公共浴池也由悬壶为幌的高尚文雅的休闲、社交场所,迅速转化为门口悬着圆筒形红灯的普通去处。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3张

吉林城商埠大马路旧影,取自《吉林旧影》


“旧中华国”时期,吉林城的公共浴池的大爆发

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在吉林城被割裂为三段:九一八事变之前,即大多数年份使用五色旗时期,被百姓俗称为“旧中华国”;九一八事变至八一五光复,这一期间为伪满;光复至1948年吉林解放,则通常被百姓俗称为解放前。吉林城的公共浴池出现在旧中华国时期,且以遍地开花的方式迅速兴旺起来。

《吉林市饮食服务志》记载:最早的浴池当属“华兴泉”,1912年由刘仲三在德胜门外开设。此后,庆云池、新亚池、天一池、东海泉、仁和泉、福海泉、新江泉、福兴泉、桥头浴池、浴兴泉、松江浴池等相继开业。在早期,除极个别浴池略有档次外,许多浴池的名称虽起得典雅,实际无非是平房内砌出地池子,装配简单的冲身、洗脸设备,辅以若干供休息的床位的大众澡堂子而已。毕竟当时吉林城大多数百姓对洗澡的认识还停留在清理个人卫生的层面上,市场培育期,尚未形成经常洗澡的习惯(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因而公共浴池的数量暴增,并未影响行业的新陈代谢,不少未能因势利导的澡堂子渐渐被淘汰出局。

经过若干年的市场培育,吉林城的一众公共浴池出现了档次分化。一些公共浴池通过增加服务,改进洗浴设备,成为洗浴业的行业领航者。如192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设在东关商埠的新亚池,财东雷紫远本是督军孟恩远的马弁,看准了机会,投资开设了公共浴池。有意思的是,这个大老粗选择庙会“双”日子开张,不单是借初八双日子求发达和神佛庇佑,而是看到吉林东关商埠区居住生活了大批来吉林“投资兴业”的日本人,吉林城的工商业重心也由城内的北大街、河南街向火车站、商埠一带转移。日本人特别爱洗澡,可当时东关地区竟然连一家公共浴池都没有!于是雷紫远决定在鱼龙混杂的商埠区开设浴池,特别强调要做日本人生意,借以让“买卖在亚洲出名”(《吉林市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新亚池自开业起,确实以不俗的软硬件条件,成为吉林城东部的行业翘楚,优势地位一直维系到解放后。

在吉林城西地区,则是由庆云池占据了洗浴业领军地位。和吉林东关新派人士云集不同,庆云池处在老派官绅汇聚之地。大批政府高官和下野旧吏深谙泡热水澡乃是养生之道。他们知晓吃喝嫖赌毒之类不良嗜好带来的快慰无法支撑人生,在热澡堂里泡开毛孔,舒筋活血带来的舒畅才是真正的享受。而当时的庆云池不仅洗浴硬件高档,搓澡、按摩、理发、修脚服务的水准也称一流,堪为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最重要的是终日在此流连的多是官面人物,这与人员成分复杂的新亚池迥然不同——连当年威名赫赫的吉林督军张作相也慕名而至,时常在庆云池洗浴。能靠近官场人物,不仅可以自抬身价,还可探听一手信息,于是乎庆云池这个澡堂子也就隐隐有了一种“中式沙龙聚会”的意味——在洁身祛垢之外,澡堂子已被暗暗赋予了休闲的意味。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4张

迷倒吉林城百姓的是公共浴池的热水池和搓澡

在公共浴池出现之前,少数大富之家会使用木桶或小浴缸实现热水泡澡,可这种泡澡方式的水面有限,四肢难于舒展。同时,固化和升华浴后舒畅之感的按摩、修脚等服务更是无从谈起。而公共浴池恰恰可以让洗浴更加无拘无束,特别是公共浴池中的热水池,种种条件绝非在家可以营造出来。于是一来二去,即便是一些羞于“赤诚”相见的守旧人士,也渐渐喜欢上了到澡堂子泡澡。

吉林城的普通公共浴池大致会备有2-3个水池,其一为凉水,其二为温水,其三为热水(有的浴池温、热合一)。由于吉林城的水质富含矿物质,加热到40度以上后,浸身其中,不亚于泡温泉的功效——温热的池水使得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肌肉张力降低而松弛,对缓解疲劳,安抚镇静,效果显著。因而许多吉林城男性,都非常狂热地泡热水澡,并希望水温越热越好——整个人泡得通体赤红才肯罢休。

经过热水浸泡后出水,置身水汽蒸腾的浴室,热汗一下子冲开毛孔中的淤塞,皮肤表面的污垢也被热水泡软,轻轻一搓,便可不费气力地清洁皮肤——也只有“泡透”才会让搓澡不似酷刑而变成享受。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搓澡是一门类似按摩一样的特殊技术。在民国时期的吉林城,并没有现在通用的专门的搓澡巾,搓澡讲究用“把”(高档的是“羊肚”手巾板儿,通用的是粗布扯成的布块):在热水池泡得筋酥骨软后,坐在搓澡凳上(现在是躺在搓澡床上),搓澡师傅拧干“把”并包覆在手掌上,或四指发力,或掌心用劲,沿着躯干至四肢,顺肌肉纹理,以不同的力道搓祛污垢。此时,专业搓澡师傅的手法就足以让“家常搓背”望尘莫及:搓澡的顺序为后背、脖颈、两臂、胸前、两腿和脚部。运用平、弧、转、反、切、顺等“手把”108把;用“把”要缠紧,不出褶,把要平、劲要均,姿势要正确,手不发死,搓完后浴客皮肤微红不起痧(《吉林市饮食服务志》)。

这样一番仪式感颇强的搓澡过程结束,浴客不仅身体洁净,心神也大有飘飘欲仙的畅快。此刻,品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公共浴室沐浴后所作的两首《如梦令》,就不难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番意境了。

其一为:

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为: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应该说,正是热水池和搓澡把洁身过程艺术化后,形成的公共浴池独有的魅力,一点点浸润入吉林城的市井生活,最终引得一代代吉林人对公共浴池趋之若鹜!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5张

不能不说的吉林城公共浴池的特色修脚服务

从民国初年公共浴池出现在吉林城开始,一些有档次的浴池就设有许多洗澡之外的辅助服务项目。在搓澡之后“扣背”按摩,以竹筒在颈、肩、背拔罐祛“风”却不是经营特色。民国时的吉林城,大型公共浴池的营业项目除正常洗浴外,讲究“上下活”之类的辅助服务项目,所谓上下活指的是上活剃头,下活修脚。一家公共浴池能否提供优质的“下活”,往往成为其在吉林城是否够规模、上档次的标志。

由于旧时吉林人愿意穿皮靰鞡,足部保暖有余,透气不足。加之日常为生计奔忙,没有洗脚的习惯,故而足部极易滋生真菌,罹患足疾。而浴池提供的修脚服务就是使用专门的刀具,处理脚部的各种问题:既包括剪趾甲、除茧子、刮脚、捏脚、去死皮等足部“美容”护理,还包括处理脚气、鸡眼等皮肤疾病及嵌甲等趾甲畸形病变。

在吉林城,有一种轻行商,重坐贾的传统认识——各类买卖有店铺有字号,才能赚取商誉,博得信赖。民国时期,吉林城并不乏修脚的手艺人,走街串巷有之,市集摆摊有之,可要说到名气,非得公共浴池雇佣的特殊“伙计”不可。在解放前的吉林城,三大修脚名师全部是浴池伙计:新亚池的马玉柱、庆云池的赵斌、福兴泉的窦全山。其中马玉柱师傅13岁到浴池学徒,21岁正式进入修脚行当。从1940年开始就在吉林市的新亚池修脚,一直工作到1975年退休,一生从事了54年修脚的工作。对修脚这种介于足部美容和外科手术之间的技术,成名于民国时期的马师傅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持刀灵活,拿刀讲求稳、准、快,用刀时强调助、修、起、片、撕、分、刮、捏“八法”……因马师傅修脚技术精湛,特别是对最难修的欠指(趾甲长到肉里)、康指(脚趾甲中间长厚肉),以及十多种鸡眼的精湛处置,多年来最为吉林城百姓津津乐道,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强了浴池对浴客的“黏性”。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第6张

民国时期吉林城西大街的生活场面,取自《吉林旧影》

经过泡澡、搓澡、修脚等一系列活动后,一场沐浴才算告一段落。去除了污垢、疲惫、疼痛的浴客心神愉悦地来到前台结账。和现在不同,民国时期讲究洗完澡算账,按项目付费外,碰上浴客高兴,还会给浴池里的伙计打赏给小费。此时,按规矩,浴池的前台要朗声唱喝出赏金的数目,如:“富春园曹大掌柜打赏吉大洋5角啊!”全体伙计无论在忙什么,都要停下来转身齐声喊一个“谢”字。

从长见识、观稀奇而进入浴池开始,描述洗澡愉悦之感的传闻在坊间就开始了不停地传播,这些天花乱坠的个人体验不断吸引着吉林城的百姓去浴池亲身感受,结果是更多的人加入了赞美洗澡的行列。随着时代进步和市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洗澡固化在吉林城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浴池业在吉林城也几度沉浮,却始终长盛不衰——共和国成立前,吉林城各类浴池总数在东北地区城市中名列前茅(《吉林市地情丛书-十六》)。

虽然吉林城的浴池业起步晚于关内,但正是得益于民国时期的快速发展,使得解放后,甚至今天,去公共浴池洗澡依旧是吉林市百姓无法舍弃的一项生活内容!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本文参考资料《吉林市饮食服务志》、《吉林市地情丛书-十六》、《昔日吉林民间习俗》、《吉林市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吉林纪事:民国时期吉林省城的百姓爱上了公共浴池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