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1张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我的学龄前人生是在吉林市的平房区度过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城市禁养家畜的规定落实前,我在胡同里见过饲养猪和羊。胡同里房产维修站运送建材还在使用畜力车,因而我也见过马、驴、骡。至于鸡鸭鹅狗,更是熟视如常。胡同里的生活气息是悠闲的,许多邻居饲养观赏鱼、鸽子、苏雀,也让我很小就有了喜欢观察小动物的机会。记得当时特别期待自己能掌握某种兽言鸟语,和万物生灵成为朋友。

当时在吉林市获知外部世界常识的途径比较少,儿童读物大多是黑白的简笔画,即便有照片类插图,也往往因印刷技术问题,看着模糊不清。偶尔彩色电影里会有一些动物出现,只是兴奋点太小,还不如去江南公园,直观了解家养动物之外的野生动物来得痛快。少年时还未觉得动物园是野生动物痛苦的囚牢,对满眼五彩斑斓的动物所产生的好奇心满足感,远远超过对动物园和动物关心的深邃思索。然而动物园里的动物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大多是很常见的动物,认知这些动物更缺乏正确的体系和科学的深入:什么是爬行动物?什么是哺乳动物?奇蹄和偶蹄有怎样的区别?……诸如此类,一概不知。至于现在学龄前儿童都耳熟能详的暴龙、梁龙、三角龙,更是闻所未闻。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2张

我上小学,第一次翻阅《史前世界旅行记》和《海底恐龙》时,顿时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自然科学远不及社会科学普及程度高,恐龙、猛犸象、剑齿虎以及达尔文和进化论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很生僻的词汇。我询问了自家长辈,请教了学校教自然课的老师,都没能给出满意的答案。这让我有些失落的同时,更增添了对史前生物知识的好奇心。大概是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几个同班同学竟说起地壳变迁、史前时代划分、地层指示化石等陌生字眼儿,马上凑过去侧耳倾听。不听则已,一听人家聊的内容,立刻兴奋异常。其中一个李同学讲得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比较科学地解释了食肉动物的爪、食草动物的蹄、雷龙的长脖子、霸王龙的大身板儿都是进而形成。他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如醉如痴,最终,可能是被我的真诚的态度和不懈的追问感动,这位同学还在暑假前悄悄借给我两本科普读物,说他所讲的内容,大致来自这两本书。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3张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4张

一本叫做《地球之谜》,是科普地质学常识的书籍。这本书从地球与宇宙说起,把地球构造、岩石种类、各种地貌的形成、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解释得清楚明白。特别是第五章“地球沧桑的见证——化石”,更是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演进历程讲述得非常透彻。另一本书叫做《史前的生物》,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是1980年由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从国外引进出版的科普读物。和《地球之谜》上白描插图不同,《史前的生物》是全彩的,系统地介绍了从原始生命孕育到智人称霸地球这一漫长的历史。书中不仅介绍了许多长相各异的史前动物,还介绍了各类奇形怪状的史前植物——第一幅图片就是小朋友与参观恐龙化石的照片,人与恐龙的大小比较清晰明了,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5张

这种图书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甚至连学校的图书馆都没有类似的藏书。因而暑假里,我反复阅读,到最后甚至用蜡纸把一些特别喜爱的插图用铅笔描下来,时至今日仍记得当年运笔时怕弄坏书页而战战兢兢的心情。临近开学时的登校日,我恋恋不舍地将书还给了那个同学,并向他展示了我的描图作品。因为我还书时,被其他同学发现,这两本书及相关知识一下子成为班级里顶级的流行内容。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开始描图或直接临摹,然而不久之后,我们的作品逐步脱离了原始图样,开始有了自己的发挥创作。

由于这种画作会被要好的几个人欣赏和评判,大有作品发布会的雏形,于是为了自己画得够“科学”,我们把“罪恶的手”伸向大量无辜的动物:小青蛙、田螺、小鱼、蜻蜓、蝴蝶……大批动物惨死在我们的“科研项目”中。我记得自己就画过一个“田螺龙”,原型是一只青蛙像寄居蟹一样盘踞在田螺壳里。因为解剖了N多田螺,我非常熟悉螺壳内部构造,甚至在自己涂鸦的“史前怪物”图画中,用虚线画出“田螺龙”盘在螺壳中的后腿。尽管这些探索渐渐沦为游戏,可毕竟让孩子们对动物学、地质学的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程度了解。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6张

又某日,我的同学偶然在哈道口小区供暖锅炉房的巨大煤堆下发现了宝贝。在一些被挑拣出的煤矸石里,竟然有一些树叶、枝条的化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胡乱学习,我们知道煤本身就是史前植物的化石,于是纷纷对煤堆的新发现表达了各种关注。不久,班级的先行者赵同学竟然在一块煤矸石里砸出寸把长的小鱼化石,这让我们一下子从沉迷胡乱描绘转为疯狂“野外勘探”。每天放学后,大家一起来到煤山下,以矸石碎矸石,希望能有意外收获,我们甚至异想天开地期待能在矸石里发现恐龙蛋或者小型恐龙。然而探索科学的道路注定崎岖,在我们百折不挠地积极寻找化石活动开展没多久,锅炉房的职工就忍受不了我们这群孩子对煤堆的肆意破坏,运用成年人最直白的暴力方式,把孩子轰出储煤场,让我们幼稚的求知念头碎了一地……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第7张

时光飞纵,当我为人父好久之后,某一天看到上小学的儿子在纸上乱画小动物,一下子想起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尽管我没有去从事自己曾经喜爱的生物学工作,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得益于当年阅读的那些史前生物读物,让我开拓了大脑的想象空间,在与同学徜徉在“科普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知识准确度探寻的热情。于是在网上买来一堆我少年时阅读过的史前生物类书籍给孩子参考,希望这些图书也能启迪自己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遗憾的是孩子对此并不感兴趣,草草阅读后,竟然跑去看动画片。见我面带怒容,他竟申辩道:“我就看看《海贼王》里海王类生物,您说说它们是怎么进化的呢?”看来每个人的兴趣点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不能责怪他,毕竟史前生物的那些常识,现代孩子早就从动画片里获知了。更何况他也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个人在知识海洋中驰骋确实是有些孤单。当时想着动画片,看就看吧,反正一会儿,他还要去几个课后班……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少年纪事:史前动物读本是怎样“搅乱”三十多年前孩子们的生活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