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无月,第1张

何夜无月,图片,第2张

十五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何夜无月

何夜无月,图片,第3张何夜无月,图片,第4张

Mid-Autumn Festival

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月光照进苏轼的房间,本欲就寝的他被月色所迷,顿起雅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贬谪至此的二人来到庭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苏轼不禁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方面抒发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心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何夜无月,图片,第5张何夜无月,图片,第6张

这是李白的月

何夜无月,图片,第7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爱美酒,也爱明月。从《峨眉山月歌》开始,月亮就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它是李白的明镜,洞照澄澈胸怀;它是李白的挚友,呼唤纯真灵魂。

何夜无月,图片,第8张何夜无月,图片,第9张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以外表的放纵狂诞来消解内心的郁愤和悲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用超凡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秉性孤高而又不甘寂寞的哲人形象。“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在人世与明月的对照中把握了生命和宇宙的关系,领悟了克服自我局限的精神出路。

美学家宗白华指出:“诗人善醒,但诗人要更能醉、能梦。有梦有醉诗人方能暂脱世俗,起俗凡近,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李白能醉能梦,他的月亮静谧优雅。

何夜无月,图片,第10张何夜无月,图片,第11张

何夜无月

那是鲁迅的月

何夜无月,图片,第12张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其中强烈的批判与自我反省意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吹响了号角。小说第一节,开篇即写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由此引出狂人眼中疯癫可怕的异化世界。在第二节的开头,狂人又写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没有月光,使夜的意象显得令人绝望和焦躁,更映衬出周围世界的黑暗和一个清醒者生存的无助。

在一次次对月亮的书写中,其意象内涵获得了渐进式的发展和层层超越,吃人世界的血腥本质就在这一次次表现中,于平静和谐的虚假表象下一点点水落石出,狂人在疯狂罪恶的世界中的尴尬、无助、焦虑、恐惧的处境也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鲁迅文笔犀利,他的月亮皎洁清澈。

何夜无月,图片,第13张何夜无月,图片,第14张

何夜无月

还是毛姆的月

在《时代文学报》增刊中,一篇评论毛姆《人性的枷琐》的书评这样写道:“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他也忙于对月亮的憧憬,而没注意到脚边的六便士”。不言而喻,该小说描绘的是追求“月亮”而遭受挫折,最后过着平凡的“六便士”般的人类生活。“月亮”象征着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自由的虚幻的精神世界;而“六便士”则代表了这个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虚伪的物质世界。

何夜无月,图片,第15张

《月亮和六便士》的标题正是源自这篇评论,作品表达了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美与恶之间的矛盾。毛姆的创作母题是人性,在揭示人性复杂、邪恶、奇特的同时,向往一种超脱尘世的个性自我完善。毛姆客观冷静,他的月亮超然物外。

何夜无月

也是泸定的月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泸定地震救援现场,消防员张自立怀抱两月大婴儿,臂章上的“汶川”让人泪目。他是一名00后,加入森林消防队伍不到4个月。他清楚记得汶川地震时,家里房屋倒塌,在解放军和消防员的帮助下渡过难关。14年前被救的汶川孩子在守护泸定,爱的传承令人动容。

就像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上雕刻着的那样:“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血火淬炼,这里的月亮坚毅刚卓。

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曾做过观月的“闲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一轮明月,是乡愁,亦是别离;是隐逸,亦是幽怨;是闲趣,亦是相思。这一轮明月,是文人墨客的挚爱瑰宝,是精神家园的朦胧幻想,更是民族文化的心灵皈依。

中秋佳节到来之际

祝福各位家长、同学

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直播预告·

何夜无月,图片,第16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何夜无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