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进忠医案(五),第1张

八、温中散寒、化气利水法治疗糖尿病一例

郑某,女,65岁。

初诊:2001年1月5日。

主诉及病史:烦渴多饮多尿3年多。医诊糖尿病。先用西药治疗1年多,未效。继又配合中药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法治疗1年多,症状不减,日渐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汗多。特别是近半年来,又发现腰腿疼痛,手足麻痛难忍,行动困难。3个多月来,又时时恶心呕吐。经过多次会诊确诊为:①糖尿病,②骨质增生,③末梢神经炎,④糖尿病性肾病,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诊查:神烦,腰腿疼痛行动困难。舌苔白润质淡暗,脉弦紧而数。

辨证:脾肾虚寒,水气不化。

治法:温中散寒,化气行水。

处方:附子10g 肉桂10g 白术10g 猪苓10g 泽泻10g 人参10g

干姜10g 甘草10g 茯苓10g

水煎,置冰箱中候其冰冷而未冻成冰时服。

二诊:1月12日。服药7剂后,口渴喜饮,疲乏无力,腰腿疼痛均减,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加。且云:此次所服之药改变了过去服用中药的一个惧怕心理,就是服药时感到胃肠特别舒服,而且味道也好。上方继服。

三诊:1月20日。连续服药7剂,以上症状竟全部消失。且尿糖已由++++减为±,血糖亦正常。舌苔白,脉濡缓。此水饮已除,阴阳仍不足。拟阴阳俱补之剂。追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曾列消渴小便利淋病为一篇,言:“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至隋唐时代,则强调“消渴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近世则认为消渴的病机有三点:其一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二为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其三为阴虚燥热。而对《金匮要略》所述之五苓散者大都认为非消渴病,更非糖尿病。余察其脉弦紧而数,且舌苔白润者,宗其脉、舌,知其为脾肾阳虚,水饮停聚,阳不化水,治以温阳散寒,化气行水,往往效如桴鼓。其所以冷服者防其格拒也。

九、健脾除湿、宽中消满法治愈肠梗阻一例

岳某,男,78岁。

初诊:1967年11月8日。

代诉及病史:小肠疝气反复发作30多年。每次发病用手托回并系以腹带后即症状消失。近些年来,发病日渐频繁,特别是近几天,往往刚刚托回不久又很快发病,两天前虽请数医亦未托回,为此乃急用复方大承气汤、萝卜芒硝汤等大剂,并辅以灌肠法进行治疗,其症状不减。

诊查: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而促,腹胀大如鼓,口中痰涎不断地从口角流出,并时有呕恶动作,四肢厥冷不温。舌苔白润,脉虚数而时见促。

辨证:脾气大衰,寒湿郁滞。

治法:健脾除湿,宽中消满。

处方:厚朴24g 生姜15g 半夏15g 甘草6g 人参10g

嘱:在昼夜18个小时内,分4次鼻饲。

二诊:11月9日。在鼻饲完1次后约2小时,发现有微弱的肠鸣音,3个小时后出现矢气,且时有双眼睁开。服第2次后约1小时,呕吐消失,并排出少量粪便,2小时后,神志清醒,并出现饥饿感,腹痛消失,四肢微温。至今晨喂其少量流食。嘱其继服2剂。果愈。

【按语】近世诸医多认为肠梗阻系属中医的关格、结胸、肠结范畴。在治疗上多主张疏通肠道,以通为用,且云:实证者用大承气汤,虚证者用五仁汤,虚寒者用大建中汤。然此证屡用上法却无效者何也?正气大衰也,虚证当补,又兼寒湿邪实,故以补正以健脾益气,除湿宽中消满以除邪,正如《伤寒论》所云:“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程郊倩:“阴盛于中,津液为阴气搏结,腹中无阳以化气,遂壅为胀满。主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者,益胃和脾培其阳,散滞涤饮遣其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朱进忠医案(五)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