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张

那些年,票在旅途。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安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多有寓意的好名字,她还是贵州的“屯堡文化之乡”。贵州的屯堡村寨主要分布在当年的黔滇驿道上,而安顺正处于黔之腹心,滇之咽喉。

2005年 贵州安顺天龙屯堡 门票20元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张

天龙屯堡位于安顺平坝县,其后裔被称为“屯堡人”,至今仍传承着明王朝江淮一带的汉族文明,延续着明朝的军旅屯戌文化。古镇人仍在语言、服饰、建筑、生活风俗、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留着六百年前的传统,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3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4张

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同年七月朱元璋的大军攻陷元京大都,元顺帝弃城北逃,新的王朝完成更迭,剩下最后的肉中之刺是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巴扎刺瓦尔的军事势力。朱皇帝先后七次派出使臣希望元梁王投明,梁王自持山高皇帝远和手上的军队,高估了自己,几次杀了朱皇帝的使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云南梁王密反叛,明军相继收服了四川、贵州地方势力,次年,朱元璋派大军30万征南,经过3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是谓“征南”。战事平息,为了为防止元朝残余和地方土司势力再次反叛,朱元璋采取了“屯田戍边”政策,“三分戍守、七分屯田;有事则战,无事屯田,以兵养兵”,并将这些军士及其眷属留驻贵州,屯戍于此,是谓“填南”。填南的还有江南一带的流民、平民、匠人等。他们从下江(长江下游)一带带来的的生活方式、耕作技术、工匠技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屯堡不受地方节制,所以尽管贵州地处闭塞,但屯堡人并没有被当地同化,反而保留下来。下江人的到来,反客为主也改善了黔中的人口结构。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5张

高大的城门楼是屯堡村寨的重要标志,如今成了旅游景区的门面。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6张

屯堡也叫军屯,周边的当地人将他们叫做“屯军堡子”。整个军屯村寨布局浑然一体,建筑要符合风水布局、等级规划,还要体现军事防御特点。所有民居都可通过后门相通,对于入敌者来说可能就是关门打狗了。建材上就地取材,“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墙高大,厚实,牢固,带有射击孔,木构建筑则体现了江南风格,所以,屯堡的建筑体现了多元特色。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7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8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9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0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1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2张

九道坎,有着600多年历史,窄小的巷子,高大的石墙,防御功能明显。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3张

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江南一带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很多。苏州周庄的沈万三猪蹄,去过的人都知道,还有南京的中华门,传说是他的聚宝盆埋入城下才建成的。不过巨商怎能和皇帝斗?他最终被发配到贵州的饭笼驿(后因地名不雅,改为现今的天龙屯堡)。他的儿子也跟随来到这里,沈姓也是天龙堡的四大姓之一。财神庙无疑是把他和财富联系起来。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4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5张

封闭闭塞并不表示不接受外来。清末西风东渐,陈日瞻是清末武举案首(第一名),1907年他在家乡创办了天龙学堂。所以你在天龙屯堡看到这样的石木结构的学堂建筑,还有捐资修建的带有西式建筑特征的图书楼“静轩图书室”。学堂有众多名人题词,但很多毁于文革。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6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7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8张

安顺地戏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为出征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的一种傩仪。在天龙屯堡,地戏又叫跳神,地戏就地围场只在平地不上舞台演出,因此得名地戏。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19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0张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1张

面具是地戏的灵魂,屯堡人称之为“脸子”,“脸壳”。无论什么角色,一律先用青纱长筒套头将头包住,置面具于额头之上,而不是戴在脸上,便于武打。安顺地戏只演“正史”,不演庞杂剧目;只有武戏,没有文戏,所演剧目均为《说岳》,《三国》,《杨家将》等古代英雄报国杀敌故事,与驱鬼跳鬼的傩戏有所区别。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2张

屯堡妇女忠实守护着屯堡文化,一身“凤阳汉装”一穿就是600多年,展现出大明朝江南女子的独有风韵。概括为“头上一个罩罩(头帕),耳上两个吊吊(耳坠),腰上两个扫扫(shào shào腰间前后两片),脚上两个翘翘(鞋尖上翘)”。时间进入20世纪,随着50年代“南下”“西进”的大批军人和干部转业留在地方工作;60年代“三线建设”大批国防工厂迁入黔中;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到如今,屯堡人已经同化得跟其它地方差不多了。你现在看到妹子穿着明朝时的汉服,都是导游,已经不是出于生活的本真了。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3张

其实天龙屯堡并不大,有个小半天就可以逛完了。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安顺的屯堡文化,就要田野调查了。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4张

当年买的傩面至今挂在寒宅里镇宅,打那以后小偷不再光顾,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好偷的。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第25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安顺屯堡人,600年前明王朝遗留的汉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