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过去,一片朦胧

我们的过去,一片朦胧,第1张

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有部经典小说叫《暗店街》,开篇第一句: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对于过去发生的,有一部分还记忆犹新,相当多的事,已经忘了。当我们跟曾经一起共事的人再次见面,说起过去的事时,你记得的事,他人不一定还记得。你认为重要的事,他人或许已经全然忘记。那么,什么样的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呢?我认为应该是那些在当时给我们创造新经验的事,让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事,确实有如刀片一般,在我们的大脑中刻下了终生记忆。就好比心脏猛地被打了一拳,或者是被插了一刀,你不可能记不住。

人的记忆力据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我们不良的作息习惯,比如熬夜,经常性失眠,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影响记忆力。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因为长期睡眠不佳,记忆力在2015年以后急剧下降。在2015年前,我对经手过的文件资料,基本上是过目不忘,我能准确说出来哪个问题出自哪一份文件。

年龄的增长同时伴随着人生智慧的增加,一般来说,激素分泌水平衰减,不再那么容易动怒,也不容易被情绪所控制,因此心态渐渐趋于平和,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思想观念的转变,接受新思想的平常心,慢慢地呈现出来。这时候,我们知道哪些事重要,心态也放宽了,也就是说,不再那么计较细节了。当你的眼睛看向整体,而不是某一个细节,你自然会容忍并接纳问题,与问题共存。这样一来,你记得的事情越来越少,需要工作清单来做辅助了。

记忆力强是一把双刃剑。这要看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一些黑暗和不雅的画面进入脑海,你很容易在午夜梦回时回想起来,影响你的身心状态。我就有这样的体验:某个凌晨,曾经的黑暗画面忽然冒出来,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如果有这种性格气质,那么你记得的事越多,细节越琐碎,那么你要承受的精神历练就越长,强度越大。因为你会在脑海中反复琢磨那些细节,有时会有好几个声音相互驳斥,互不相让。以前我还以为是脑子出什么毛病了,后来看了关于脑科学的书,知道大脑不是一个独立系统,它由七个模块组成,比如自我保存模块、求偶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并不是共同协作,反而会经常发生冲突。那些情杀事故,就是求偶模块引发的冲动。而从理性上来说,做出因情杀人这种行为,实在荒谬。

这就要回到微观体感了。理性是将人往回拉的力量,是一种社会化角色的认知方法。十八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以理性指导生活为准则,一切都要用理性来度量一下。及至到了二十世纪,我们知道理性并不是万能的,相反,过多的理性引发了很多的心理问题。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因为我们喜欢,我们的微观体感很好。能说得出来的那些道理,都是理性分析的结果,不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意愿。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我们都是情绪化的动物,理性为情绪辩护。拿情杀案来说,杀人非理性,要不得。但人的本能中,有独自占有配有,不允许他人染指的本能(保护配偶本能),每个人的强迫症程度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强烈程度不一样。表现出极端的一面,就是杀人了。

记忆力好,不等于微观体感就好。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遗忘,原来是本来,而现在,必须是我们的人生策略。因为过去资信不发达,很多信息我们一辈子都不知道,那些信息就不再被人提起。没有见识过家庭矛盾,没有领略过不和睦的家庭和家庭暴力,一般年轻人往往通过言情小说对爱情和家庭充满了美好的幻想,而正是这种美好幻想,让他们迫不及待投入爱情和婚姻。如果他们领略过家庭的不幸和爱情的悲剧,那么,当他们选择人生伴侣时,就会谨慎得多。他们的求偶模式就会从看到第一个心动对象就梦里追求,变成先观察、以朋友身份相处,觉得合适再追求。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过于谨慎而不敢开始,这就是理性过度发达必然带来的结果。而那些一时头脑冲动的人,早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恋爱,又很快结束了。

我觉得现代人有权利不要知道某些信息。这不是说我们要闭目塞听。我个人的经验是,有些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会让我们变得胆怯或是惶恐。考驾照时,我们通常会被要求观看车祸视频和照片,以此警醒我们以后再开车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有的人对那样的场面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驾驶技术高超。而另一部分人,如果她内心过于敏感,就很有可能因为过度担心而不敢一个人开车。有这样的人吗?有。

我现在是这样看待过去那些不断在我们内心涌起来的事的: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在暗示我们,我们的人生需要审视和调整。沉溺于过去当然于事无补,因为过去的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是一连串事件中的一件。比如,我们可能会为自己当年没有勇气向某个心动女孩表白而懊恼,认为自己错过了一段可能美好的姻缘。但实际上那一次错过并不是孤立事件,那是因为我们性格中的胆怯和羞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有问题。如果从这件事衍生开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不足,就不会为单次事件的遗憾而一直懊恼不已。

查理芒格说,你要想得到某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他。首先你要有“配得感”,其次你要有能拥有它的能力。仔细想了一下这句话,我忽然释然了:我几乎不会相信在你有配得感且你觉得自己有能力配得上的时候,你会错失某个机会。

在2014或者是2015年的某一天,我听某个人说起“三老板”,就是大老板的堂弟,说他专门负责某一项物资的采购和周转,在公司也算是个值得重视的人物。没过几天,这位“三老板”过来了。我一看,他长得眉清目秀,身材还算挺拔,比起大老板,身体条件确实要好一些。这位三老板也不装,谈话之间,他忽然说:要是当时我抓住了那个机会,今天我就不在这张桌子上吃饭了。我们当然都相信他有这个实力。

不过,对我来说,我很难相信一个有配得感的人,会错失什么机会。在我的印象中,一个成功的人,他不会在他认为的机会面前退缩。那似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谁也别想拿走。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有过几次机会,也为错失了这些机会而痛心过。后来,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些机会其实不是真正的机会。如果是真正的机会,就要如同囊中取物般自信而从容。

将过去淡化,谈笑间,灰飞烟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智慧。过去我对这种感慨稍微有点厌倦,总觉得他们把过去看得太清,不当回事。现在我认为,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当然是好事,可如果只是感慨而不做点什么,那跟不去审视过往,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这一辈子,在当世,在当下做我们力所能极的事。

如果谈了一大通,结果是“希望你好好干”,将希望“寄托于年轻人”,那跟“双手插兜,眼中没有对手”的自嗨,有什么区别呢?

做好当下每一天的事,这是一种能让我们超越平凡的不平凡力量。将过往淡化,恰恰是让过去的过去,让过去不要成为我们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

轻装上阵,好自由驰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我们的过去,一片朦胧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