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

(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第1张

18寒痹——江世英医案

肖×x,女,42岁,工人。从1971年春季开始患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时已2年,髋膝关节疼痛,皮色不变。下肢膝关节特别怕冷,局部要加盖厚膝垫保暖,倘遇天冷天雨痛更难忍,步履艰难,不能上班已4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而紧。抗“0”1/1600,血沉30毫米/小时。

此为寒痹。其主要特点是疼痛有定处,痛较剧。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痛有定处,局部怕冷。风、寒、湿邪相搏,阻滞经络骨节,不通则痛,变天则剧。治以散寒止痛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方以乌头汤加减:桂枝30克川乌(制)9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麻黄6克白芍12克豹皮樟18克豆豉姜15克。

服7剂,关节疼痛大减。膝关节自觉转暖,能慢步行走。复诊时,加猴骨15克,蕲蛇6克。再服10剂,抗“O”降至1/300,血沉仅为10毫米/小时。嘱病者服药2周,以巩固疗效。追查一年半无复发。(江世英医案,录自广州中医学院《新中医》编辑室:《老中医医案医话选》1977年10月内部资料)《经方临证集要》

论:脉弦细而紧,紧则为寒,弦细则营气不通,不通则痛。乌头汤,开寒凝而通经也。

(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第2张19痛痹——谢梅洲医案

患者,女,58岁。患者于3 年前冒雨涉水,其后全身大小关节疼痛,近来加重,遇冷天阴则加剧,甚则夜难以入睡,查舌淡苔白,脉弦。辨证为寒痹。治拟温经散寒,活络止痛,佐补肝肾。处以乌头汤加味治疗:川乌9g,麻黄6g,制附子6g,桂枝10g,黄芪18g,熟地黄18g,牛膝10g,蜂房10g,穿山龙6g,炙甘草9g,炙马钱子0.5g。上方服用半月后,患者诸症消失,投以金匮肾气丸善后。

本例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则增,不可屈伸,局部不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故选用乌头汤治疗取得良效。该方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功,主治寒痹阴寒盛,且有湿邪,留于关节,深入筋骨,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经方治痹》

论:水气为寒,冒雨涉水,也是经阳伤寒。筋脉寒缩,所以寒痹,营气不通,所以脉弦。

黄芪行营卫之寒涩也。桂枝辛温通经,麻黄发表闭之寒,乌头通经遂痹,开其寒凝。这几味药,起了绝对性的作用。

(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图片,第3张

20痛痹——姚贞白医案

梁某,女,45岁。1952年7月诊:务农数十年,风雨寒暑,常在田间。寒湿之邪侵人,伏于筋络腠理,关节时痛。此次先是沐雨受寒,恶冷发烧,头痛项强,身疼。服麻黄桂枝等药得汗,热虽退而周身关节疼痛不止。两足痛,水肿,屈伸不利,行动困难。复用中西药及药酒揉擦按摩,月余疼痛更甚,水肿加剧,不能行动,乃由家属肩负来诊。症见形体赢瘦,脚肿如脱。脉沉紧而弦,舌淡苔白腻。是属寒湿痹于筋脉关节肌肉之间,遂剧痛不可屈伸,所谓寒气胜者痛痹也。宗金匮法,以乌头汤加味治之:

炙川乌30g(开水先煨透),细辛4.5g,去节麻黄9g,炒白芍9g,甘草3g,生黄芪18g,怀牛膝9g,桑枝24g,生姜15g,大枣5枚。

另用外治法:好矾石60g加水1500mL,煎煮令沸,每日浸泡两足2~3次。

二诊:上方连服5剂,两足水肿显著消退,关节肌肉疼痛减轻。久病体虚足软,尚不能起立行动。诊脉紧象已减,尚弦细,舌淡白有渣,苔腻较退。症势缓解,续拟下方为治:

炙川乌18g,川附子18g(上两味开水先煨透),去节麻黄6g,细辛3g,生黄芪15g,全当归12g,炒白芍9g,桂枝木6g,桑枝18g,薏苡仁12g,甘草3g,大枣5枚,生姜片9g。外治法同前。

上方连服10余剂,已能拄杖行走前来就诊,两足水肿将消失,周身疼痛大减。饮食日增,但身体瘦弱,精神尚差。诊脉转现弱缓调和,舌白淡。此乃气弱血虚,筋络未强。拟宗崔氏八味丸调理善后:

生地黄90g,山茱萸30g,炒怀山药90g,泽泻60g,茯苓90g,粉丹皮60g,川附子120g(开水先煨透),桂枝60g,全当归90g,白芍6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温酒送服。

原按:沐雨受寒,邪舍脾肾,重感于寒湿之气而发为痛痹。《内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湿内伏,其性黏滞,加以病重体赢,致病缠绵。方用大剂加味乌头汤,温经散寒,以治其标,再拟加味崔氏八味丸,以固其本。标本先后,内外配合,获取卓效。《火神派医案新选》

论:附子入丸,用开水煨透,毒性被水解,药性也没了。入丸剂,应尊古法炮制,用火煨熟即可,炮制观《长沙药解》附子解。

(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图片,第4张

21痹证——吴圣农医案

樊××,男,56岁。1984年4月7日入院。双下肢冷痛牵及腹股沟髂关节已2年。伴上肢沉重,平举抽动,双手小关节触痛明显,两下肢呈凹陷性浮肿,步履艰难,四肢关节无明显变形。查血沉4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双链DNA41%,抗“0”625单位。舌苔薄白腻,舌下静脉紫暗,脉濡细。此乃寒凝气滞,经阻络塞之证。以温经通络为治。方用乌头汤化裁。

黄芪9克桂枝6克制川草乌9克炒桑枝15克,药进21剂,痹痛缓解,脚肿渐消。后因受凉伴咳嗽,上方加杏仁9克、豨莶草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抗“0”320单位,双链DNA20%。

寒湿之邪,最易凝滞。血瘀是因气滞,气滞是由于阳虚。本例系寒湿凝滞脉络。故治用温经通络法。选用乌头汤温经通阳之品,以散久蕴之寒湿。麻黄、桂枝、川草乌、细辛、干姜温经散寒通络;桑枝、防风、地龙搜风通络;黄芪、防己、苡仁益气利湿,是温阳益气以通脉络之法。继服42剂,肿痛皆除,行动如常,病愈出院,复查血沉2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五)乌头汤——痹证、寒痹,痛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