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抑肝散(肝经虚热,肌肉痉挛)

时方:抑肝散(肝经虚热,肌肉痉挛),第1张


【来自】《保婴撮要》

【组成】

当归、钩藤、川芎各3.0 白术、茯苓各4.0 柴胡2.0 甘草1.5
现代剂量: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川穹10克,钩藤15克, 柴胡10克,甘草6克

【加减】 

1、抑肝散加陈皮半夏:抑肝散加陈皮3.0 半夏5.0。

【功用】
平抑肝经虚热,镇痉安神

【应用】 

1、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饮,腹胀少食,睡卧不安。

2、抑肝散主要用于治疗婴幼儿惊风,成人也适用。适用于:性情急躁、情绪紧张、易兴奋易怒之人,以及肌肉痉孪、振颤等症状,所以患脑出血、脑膜炎等疾病后,长期手脚颤抖、孪急、情绪烦躁紧张者可以使用。

3、日本经方家经验:从脐左侧至心窝部可触及黄瓜形状的悸动,全腹部呈软而凹陷的状态。此为典型的抑肝散加半夏陈皮(当归3,钩藤3,川芎3,术4,茯苓4,柴胡2,甘草1.5,陈皮3,半夏5)之腹证。
【方解】
1、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2、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3、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4、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5、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6、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7、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说明】
1、在《解析方剂学》中,将抑肝散运用在治疗眼睛红、眼底出血,头重,失眠及中风。
2、方中的白术、茯苓把组织多余的水液吸回脉管;当归、川穹源源不断地补充肝血,这样就不会有肝阴虚继而就不会发热、痉挛;柴胡调节温度;甘草增加水源。
3、此方可以加强肝脏代谢,像是吃了过多西药或疫苗毒害情况都可以使用抑肝散。
4、抑肝散的方性有温有凉、有补有泻、有升有将,有散有收,整体除了比较微温以外,其他药性都差不多,没有很大的偏颇,药性温和。

【比较】 

1、(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2、(1)丹栀消遥散: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乏,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2)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3)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4)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5)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6)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3、(1)芎归调血饮:调理产后诸气血,补贫血,去恶露瘀血,顺气,益脾胃,适宜于产后之恢复。

(2)当归芍药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阴虚证腹痛,脐旁拘急,水毒。

(3)桂枝茯苓丸: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瘀血实证,脐旁脐下抵抗压痛。

(4)丹栀消遥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少阳病之虚证,略有胸胁苦满,灼热感,多怒,不眠,性急。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脉症,神经症状,肝症,多怒,不眠,腹部动悸。

4、(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时方:抑肝散(肝经虚热,肌肉痉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