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第1张

文/李通国

练习太极当然不能徒有一个空架子,那样常常被人讥讽为“太极操”;当然也不能只为技击而练习,不然它也就不叫内家拳了。古人创作内家拳,希冀它有更大更广泛的用途。杨家传的太极理论中,有张三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看来先师们,也希望太极拳能够成为我们民间锻炼身体、解除疾病,养生长寿的一种方法。

于是,杨家的太极理论中就有了“太极分文武”之说。他认为,练习太极拳,如果只是养生,不能对敌,是文;如果只能养生,不能对敌,是武功;既能教人养身又能够对敌,修身和使用二者兼而有之,又文又武,方是完整的太极。他还教授了辨别文武太极拳的方法:其一,能柔能刚,能舒筋活血者,方法就对。其二,观看其两臂,皮肤甚是柔软,骨肉甚沉重者,可知是文法对路;能用太极方法,姿势不乱,从容将人跌出者,就知识武法对路。【1】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文章图片1,第2张

大师吴图南

一、按照杨家的理论,太极拳自然应该有一套独特的练功方法。

不过,观遍杨氏太极拳方法讲解最全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也没有清晰有条理的供后人练习参考的独特内功路数总结。杨家传技于人,并不是秘珍惜人。可能只是疏于文字功底,不能总结罢了,因为杨澄甫先生的两部著作虽然知名却都出自他门徒的手笔。

即使有些功法只在拜师入门的徒弟中传授,后人中也一定有人知道些许的。这个颇有了解和建树的人,可能就是吴图南先生。

是有充足的理由以说明我的结论的。

吴图南先生“从吴鉴泉学习太极拳八年之后,又拜杨少侯为师学习太极拳小架。”他说,“少侯公有乃伯之风,以打见长,无人抗他打击,高手多因感拳锋而避之,故以'凌空劲’称之”。【2】

他在谈及太极拳之凌空劲时又说,“(太极拳接手的时候)感觉对方的劲不一定非要接触不可,还有视、听和嗅觉,还有一种叫作气感”。太极拳练习者有这种特殊本领,原因是“练太极拳可以练出精和气,精是视觉、听觉和嗅觉的高级结合,气是触觉的高级延伸。精气相交为神。凌空就是以神相接”。【3】

而吴图南的先生的凌空劲必然学自于杨少侯大师,因为只有杨少侯以凌空劲称之,所以练习凌空劲的重要方法——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必然来自于杨少侯,所以杨澄甫大师的著作中没有出现具体的内功练习方法可能有另外的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的原因。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文章图片2,第3张

吴图南太极小架

二、吴图南先生毫不吝啬地贡献了他所知道的太极拳“功”的练法。

第一,松功。松者,是指练功者的四肢百骸、关节、韧带等无一处不柔和。吴图南先生总结为:“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而后才可以节节贯穿,丝毫无间。

要使关节、韧带、肌肉松开、柔韧、富有弹性、活动自由,才能听凭习练者自由的指挥调动,必须通过松功的练习才能达到。

松,然后才能沉。

第二,着功。着功者,你来我往,招式之用。它分为三个阶段:

一、对方将要打,即对方刚要出手之时,你如何使之变化;

二、对方打出来,你如何使之变化;

三、对方打到了身上,意即对方的力量已经传导到了身上,如何转移对方力方向,甚至能够使对方的力折返回去,回到他自己身上去,使他力不从心,失去平衡,或者把他弹回去。

着功,着实一种高深莫测的境界,王宗岳《太极拳论》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吴图南先生认为,这就是着功的意思。

第三,劲功。劲是什么?劲不是力量,吴图南先生把它描述为:一种极活动的东西,没有一定的大小,没有一定的刚柔,然而它既刚且柔,既松又紧,既快又慢,不即不离。这是中国武术劲不同于力量的地方。劲功的意义在于所有的部位都能够随机应变,在不知不觉中收到可用之效果。

在此意义上,劲功胜过着功。

第四,气功。这是专指太极拳的气功。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都对气有描述,诸如:气沉丹田、气宜鼓荡、气遍全身、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等等,是太极拳的气。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文章图片3,第4张

太极功

太极拳气功有两个部分:

其一、运气。吸气,存气于丹田,呼气时,以心行气,以意念引导,慢慢出气,日久能按照练功者的意念行气。

其二、使气。随心所欲按照练功者的意念运用。

练习太极拳的气功,使人自身的元气,吃五谷杂粮得到的精微之气,及天地呼吸之气,融合一起,为练功者所用。这是一层境界,吴图南先生认为还有更高层级的境界:“气有内脏到肌肉,由肌肉到腠理,由腠理到皮肤,由皮肤以致毛孔,再由毛孔放出来,延长,使这种气达到对方身体,而且跟对方的气合到一起,来指挥对方的一呼一吸。”【4】吴先生说的这种境界就是他所谈及的“凌空劲”的气的延伸。

至于凌空劲许是练气形成的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或许是技艺及其娴熟之后达到的一种超然的境界。庄子在《庖丁解牛》一篇中谈及过这种境界。

庖丁在解牛的时候“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者这分明是手艺达到了艺术的意境。

而庖丁之所以有如此的技艺,他解释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这样的:我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超越了一般的技术。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吴图南先生描述的“凌空劲”极似“庖丁解牛”中所述的境界。许多人常以自己的体悟嘲笑吴图南先生“凌空劲”是魔幻主义思想,想起庖丁解牛的技艺,我怀疑是否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练习水平根本就没有达到过这种境界呢!这只能由练习过太极拳的网友解说了。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文章图片4,第5张

大师年轻时

三、结论

吴先生谈论太极“功”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体松而用着——着熟而求劲——劲整而练气——气感而通神明。与《太极拳论》中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儿阶及神明”一个道理,只是他详细解释了练功的方法。

是这样的道理吗?

注释:

【1】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使用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193

【2】【3】【4】于志钧编著.吴图南太极拳精粹[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4,119,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吴氏太极之:太极秘功是如何炼成的?吴图南先生如是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