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周远喜:五个技巧,让你的记叙文具体而生动

名师周远喜:五个技巧,让你的记叙文具体而生动,第1张

一、人物“登台表演”,旁观者少“唠叨”

写记叙文就必须有故事,有故事就必须有人物;要让故事有吸引力,就必须让人物形象鲜活;要让人物形象鲜活;就得大胆地让人物直接登台,尽情表演:舞台上,人物穿什么服饰,有怎样的举止,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全凭人物自己表演,应避免旁观者在一旁喋喋不休地絮絮叨叨。不妨比较两个片段:

原文语段:

因为要出黑板报,所以放学后留下来。我打电话回去,却没有人接。打爸爸的手机,也不接。不过,我想爸妈看到我没有回家,就知道了我留在了学校,也没有在意什么。

当我正努力快速地在黑板上写着的时候,我妈来找我了,她告诉我爸爸工作时候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我妈妈让他休息,他不愿意,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呢,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又特别温暖,仿佛看见了那等待我回家的人。

修改语段:

因为要出黑板报,放学后留下来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天空下起了雪,当我正努力完成最后一笔时,妈妈来找我,她说爸爸工作时手受伤,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在医院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可爸爸不放心,催促妈妈来找我,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

一路上,在妈妈温暖的雨伞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雪,纷纷扬扬……纷飞的雪花中,朦胧的路灯下,父亲在家门口不停地徘徊,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不住焦急地向着路口张望。不时看看手表,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会儿,他又向远处望了望,焦急的眼睛好像要刺破整条道路。当看到我和妈妈身影,呆滞的脸上立刻有了笑容,待我们走近,父亲说:“你们母子俩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们娘俩了。下回不要这么磨蹭,让人等得心焦气闷……”说着说着,就笑了。

我静静地端详着父亲,脸上写满喜悦与幸福,驱走我周围的寒冷。雪花,越飘越大,而我的心,正被温暖包裹着……

片段选取父亲担心我、让妈妈接我并等我回家的小事,凸显“父爱”主题,但原片段中多了“我”这位旁观者喋喋不休的叙述,少了父亲直接表演。修改后,借用“我”的视角,详细刻画父亲在大雪中焦急等我的情景,父亲和“我”原汁原味的对话;为突出父爱主题,特地设置场景——大雪天,如此,父亲形象就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二、巧用“修饰”技巧,细化、慢化写人

写故事就要写细、写活人物,通过人物自身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要灵活运用侧面描写等其他写作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勾勒人物形象,如此人物才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走向丰满,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如满分作文《拒绝平庸》: 

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的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再为这些孩子烧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先生可以钓鱼、麻将,因不甘于平庸生活,又在发挥余热,我脱口而出:“先生,你好伟大啊!”先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先生没别的嗜好,只好几口小酒。每餐一杯,绝无例外。记得在餐桌上吃饭时,先生看着酒杯里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说:“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随即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喝!”又见先生喃喃自语:“想下顿喝这顿的,日子才有盼头嘛!”大笑不止。

我俩大笑,先生活得自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人物语言要有表现力,对话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原汁原味接地气。片段中先生“说累,先生自嘲烧烧我这老蜡烛”符合教师身份,立显奉献精神;喝酒,先生自言“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变通《哈姆雷特》名句,既彰先生渊博,又显风趣幽默;我的疑问,我的询问,衬托先生远离污浊,境界高远。创设学生和喝酒特定场景,渲染故事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故事主题。

三、故事线索明晰,巧妙串联全文

写人叙事类文章,除了围绕中心选出最满意的“珍珠”外,还要用一条“线索”把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可用人物见闻感受或情感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串联全文,如都德《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见闻为线索。

可用一具体实物为线索贯穿全文,展开情节,如萧乾《枣核》用“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枣核”叙事线索贯穿全文。

可按事件发展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以“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中心事件为线索。

可按空间转换为线索,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的事。彩线串珠,串联全文。

还可选用能凸显文章主旨的句子,或者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于文章各处,前后呼应,构成全文“骨架”。如《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在诗歌的课堂里,我忽而愁肠百结,忽而喜形于色,忽而悲天悯人。就这样,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古老的、生命力超强的种子。

诗词如画,如歌,如梦,在岁月的荒途里翻涌似海。

唐诗或浪漫或雄浑,宋词或豪放或婉约,元曲小令或率直或浅白,亦词亦曲。我却更喜欢另一种诗歌。

课堂上,学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抑扬顿挫地朗诵着:“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书声琅琅,我好像走进战火纷乱的时代,目睹遍地狼烟、民不聊生,遍野哀鸿。我甚至还看到那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诗人饱含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痛心疾首。

就这样,一颗忧国忧民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落下。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戴望舒的《雨巷》,昏暗的雨巷,那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现在,他一定找到了他的丁香姑娘吧。

就这样,一颗爱国情怀的种子在我心目中落下。

郑愁予在《错误》中说:“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深深沉浸在这首诗中,体会那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意境。

江南连雨,雨碎荷塘。翻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于书卷中与林徽因相逢。书卷中,她轻轻吟着“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我看着她浅笑安然,想起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才女,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于是,现代诗成了我的信仰。

就这样,心中的种子慢慢破壳。

课间与同学一起说笑,出口吟出顾城的《门前》:“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就十分地美好。”

一个人静想浮生时,不由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看着他浅笑安然,想起淳朴欢快、孤寂悲凉,浮躁的心,瞬间得以平静。

如歌如梦的诗情,在我心中翻涌。

就这样,心中的种子慢慢萌发。

我常常翻开海子的诗集,细细品味着他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抓住零星时间学习,领悟字里行间深情,也充实着课余生活。我渐渐学会将这些深情的词句运用到写作中去,作文也因此多了一些斐然的文采。

就这样,我心中的种子慢慢成长。

正文用“就这样……”的几个句子巧妙穿插,灵活地串联起几个片段,诗意点题,巧妙引出“我”爱上现代诗歌的过程,暗扣主旨,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现代诗歌诗名罗列,诗歌名句巧妙引用,展示出考生宽广的阅读视野和丰厚的积累,

四、创设活动场景,点面巧妙结合

人物活动离不开具体的生活场景;一个场景的人与物绝非一个。如果忽略他人他物的存在,焦点完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如此,内容自然单调,情节无法展开。如要表现出一个人发言精彩,不仅要重点刻画出他的神情、举止和精彩的发言;还可写写老师颔首赞许,同学羡慕、吃惊的眼神。写一个人心情忧郁,可写他孤独地在路上踽踽而行,细细刻画他的言行举止,写写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还可通过景物描写或路上他人的目光与议论来侧面烘托。如满分作文《换个思路看问题》片段:

……

看到这道题,我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想让我们找出这句话语病,这是语文课。我赶紧逐字逐字地寻找,逐字逐句地分析。可分析整整五分钟,压根就没有发现这题是哪里错了。我非常着急,要知道平时做这种题,我不仅来得快,而且正确率高。难道是我脑子短路了吗?

我百思不得其解,有几个同学已经举手。老师点了其中一个同学名字,那个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的答案。但他说了五个根本就不存在的语病,很明显错了。老师又点了几个同学,他们也都是挑语法上的错误,老师听后,脸上依旧带着笑容,却仍旧不置可否。

无奈,老师点不起眼同学,那同学站起来说:“这句话有五处错误。”“为什么?”“因为这句话出现五次'错误’这个词,而且题目也是这样问的。”“天哪!这样简单?!”我瞪大眼睛,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这难道是脑筋急转弯吗?怎么能这么解答呢?

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位同学真不错,你答对了。”看着我们吃惊神情,老师微笑着说:“你们一定很吃惊。不是题目很难,而是惯性思维把问题弄复杂了。当我们发现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行不通时,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做这题,大家习惯往挑语病的牛角尖里死钻,跳出不这个圈子,不知道变通……”“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居然都没想到 !”“我差点想到了,但一想,不可能这么简单啊,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

行文创设了语文课堂这个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采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语文老师与几个学生对话,原汁原味,活灵活现。人物对话中,灵活地穿插神态描写,“我”的心理刻画,让读者如临其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情节力求波澜,时空完美演绎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时,要让情节多一点波澜,或倒叙,多一点悬念;或插叙,增一点波澜;或来点误会,卖点关子……如此,自然会曲折有致。倘若将重要人物的神态、心理多描写几笔,动作多刻画一番,感受绝对不一样。看看《山路“历险”记》是如何制造情节波澜的:

……

“还是乘车吧!”还没到山脚下,小玉就开始胆怯,打起“退堂鼓”。

“你看,天又这么热!你们又从来没有走过山路,山上还有马蜂,万一中暑或遇到马蜂那可不是好玩的……”“向导”也“好心好意”的劝导我们。

“哼,还嫌我们是累赘,也不瞧瞧自己有多高。今天,咱们就比试比试!”我听出“向导”弦外之音,知道他想趁机甩掉“包袱”。而我和小玉偏偏都是“强脾气”,牙一咬,豁出去了。

还没走几步,我和小玉已累得气喘吁吁。用“向导”的话说,就是走一步,歇两步。而“向导”依然脚劲十足,坐着前面悠闲地看着我们一脸狼狈。等我们走了一段路,他才开始走。不一会儿又把我们甩了好远。

山路越来越难走了,连蚊子都时不时地见机欺负我们,我和小玉越走越慢。“快点弹!晚了,大蛇、豺狼就要出来了,到那时……”“走”也好,“弹”也罢,就是老虎出没,我和小玉难得理会,始终如蚂蚁般在山路上蠕动着。最后,我们索性将“向导”提醒加警告置之度外,原地休息。

等我们慢腾腾地“爬”到山顶时,“向导”早已不见了影儿。看看天空,太阳快没有了踪影,茫茫山道,多多“歧”路,该走哪条?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将“向导”诅咒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还觉不解恨。

望着渐渐落下的太阳,我们心中一阵阵发怵。

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择了一条小路,迷迷糊糊地乱走了一通。也许是命不该绝吧!绝望之时,一户人家的出现让我们一阵阵惊喜!

……

如何把写人叙事类文章写得情节跌宕,波澜起伏,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呢?

首先,巧用矛盾起波澜。

生活处处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波折;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有心人会留意生活中矛盾,借用写作技巧展示解决矛盾过程。看看“向导”与“小玉”间重重矛盾:一方面,“向导”想趁机抛掉“包袱”,而“我”偏偏“豁出去”走山路,矛盾;一个走路狼狈不堪,一个却偏偏在一旁欣赏其“狼狈相”,还不时说风凉话,矛盾;一个多次警告要“快点走”,一个却偏偏“始终如蚂蚁在山路上蠕动”,最后“索性”置警告于度外,“原地休息”……矛盾交织,悬念顿生,就有了波澜,情节自然引人入胜。

其次,善用外物生波澜。

其实,只要有心,一些外物在不经意时,会飘然而至,制造情节波澜。“我和小玉”山路上茫然无措时,巧妙插入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心理,渲染出紧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间节外生枝,巧妙插入“大黄狗”事件;如果内容允许,还可写写被黄狗追逐时的“狼狈”;慌不择路时,偏偏遭遇蚊子的袭击,进一步制造情节波澜,如此,定然一波三折了。

发于《爱写作》。

名师周远喜:五个技巧,让你的记叙文具体而生动,图片,第2张

周远喜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首届省级骨干教师,湖北省首届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宜昌名师和“课改”专家组成员,《语文报》《创新作文》等10家报刊特约编辑。主持10多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1800余篇文章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编,主编或参编百余种图书。现供职于湖北省宜都外国语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名师周远喜:五个技巧,让你的记叙文具体而生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