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第1张

吴昌硕篆书石鼓文轴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第2张此轴笔法沉厚浑朴,笔力雄健,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既师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独具风骨。近人向燊评其书云:“昌硕以邓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此轴结字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姿,用笔遒劲,气息沉郁雄壮,自具新意。基本信息中文名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类别中国书法年代清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文物介绍书轴,纸本,纵:149.5cm,横:82.3cm。释文:田车孔安鋚勒既简左骖旙旙右骖騝騝逜(午)以年个阳于原逜(午)止□宫车其写秀弓寺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何其□大出各亚吴执而勿射庶□□麋豕君子逌乐右临猎碣第三吾家赖父先生尝谓:临石鼓宜重严不(而)不滞,宜虚宕而不弱,近时作者唯臯文张先生能之,缶愿学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沪上,吴昌硕。本幅临石鼓第三鼓“田车”篇,末款“吴昌硕”,下钤“俊卿之印”、“昌硕”印二方。此轴书于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本幅无藏印。吴昌硕是清末的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他诗、书、画、印四绝,书法中,篆、隶、行、草均擅,其中篆书最负盛名。他篆书早年学过邓石如、杨沂孙,后学石鼓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吴昌硕一生临了大量的石鼓文,传世作品较多,今介绍的是他八十岁时所书一件临石鼓文轴,可以说是他晚年'复归平正'的作品。吴昌硕有不少篆书写的左低右高,特征虽明显,但习气也显而易见。这件篆书作品不同,结字方正,略有倚侧,用笔苍茫老到,不温不火,是一件很好的作品。文物所在地清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第3张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吴昌硕(1844年~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二十九岁补试秀才,遂绝意进取,从杨见山进修文艺,钻研诗、书、篆刻。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此书用笔结体,一变前人成法,力透纸背,独具风骨。[1]作品赏析吴昌硕的楷书,开始学习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颜鲁公,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习石鼓文,吴昌硕的行书,学习黄庭坚、王铎风格。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吴昌硕的楷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参考资料[1]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 常州博物馆[引用日期2012-07-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