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旧事》,第1张

成书于1290年以前,即元至元二十七年之前。当时,南宋王朝已经覆灭,元朝建立。元朝的统治者身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不事耕种、不知华夏礼仪、不懂得什么是“仁而爱人”。与语言相比他们更喜欢通过刀枪、战争来获取财富、荣誉和社会地位。因此,当时的人民十分困苦,特别是以周密为代表的这些南宋王朝的遗民后裔,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武林旧事》成书缘由、版本考证与文献内容分析一、《武林旧事》成书缘由与其版本考证1.成书背景元朝确立的“四等人”制度规定:在社会阶级中最高贵的是蒙古人,次之是色目人,其后是原来金国辽国治下的汉人,最后南人也就是原来南宋疆域下的人是最末等低贱的。也许很多人对此不懂,四等人到底有多么低贱?举个例子:在当时一等的蒙古人杀了一个三等的汉人只需缴纳一定的银钱便可以脱罪,而汉人杀了一个蒙古人则是要处以死刑,而周密在元朝时的阶级地位只不过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四等人。在南宋灭亡之前,他是一个人人尊敬的饱学之士,并且朝廷还赋予他义乌令的官职,社会地位尊崇。

《武林旧事》,第2张

2.记载内容在南宋灭亡之前,他是一个人人尊敬的饱学之士,并且朝廷还赋予他义乌令的官职,社会地位尊崇。但当国家灭亡后,他从官宦之后的豪门贵胄一下子转化为身份低贱流浪天涯,且时刻都生命危险,过着朝不保夕日子的亡国士子,可想而知,他的心中是悲愤的,不由得感慨万千,随即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汇整成书,因为描写的场景具是南宋都城临安的生活资料,而都城临安附近有一座武林山,因此临安又称“武林”,故命名为《武林旧事》,以缅怀故国都城的繁华之景并用以警示后人。全书记载着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的朝廷礼制、宫廷用乐内容,以及当时都城临安的风土人情、市民生活、都城周边的风景名胜等。总计文献内容共有近七万六千字,其中涉及有关音乐文献的内容将近一万两千字左右,与同时代的志史相比,记载的资料更加的详细丰富,并且因为是民间笔记所以在记录的内容之中比宫廷历史更加的宽泛,不像宫廷史官记载会受到一些政治上的限制,并且也是目前周密现存笔记之中记载音乐史料最多最全面的著作。二、文献内容分析周密笔记《武林旧事》中记载的音乐史料,是赵宋王朝对之前中国传统社会中音乐文化继承演变之后的一次整合。通过临安都城百姓的社会生活探索分析,可以了解宋人音乐生活、音乐文化氛围之形成过程,也从侧面了解到宋人音乐教育中的制度实行、学习内容、学习地点以及之后的表演形式、演出地点等等。全书共分十卷,按记载内容可分为:卷一宫廷重大祭礼。卷二、卷三、卷八为皇帝与都城市民日常娱乐之记。

《武林旧事》,第3张

卷四、卷五、卷六、卷十为杂记,包括都城重要建筑、湖光山色、以及游艺匠人名单,内容详实、数目巨大,卷六诸色部伎艺人一篇完整的将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宫廷乐部乐人组成完整的记述下来,对今人研究宋代宫廷乐制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卷七、卷九记录了“乾淳奉亲”与“高宗幸张府节”这两件事。1.礼乐形式目的是确立国家正统统治地位、向人民与四方蛮夷展现国力、宣扬国威以完成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诉求。其记载有音乐文献的内容包括:卷一《庆寿册宝》、《四孟驾出》、《南郊·明堂》、《恭谢》四篇与卷八《皇后归谒家庙》,分别记述了宫廷中寿礼庆典、宗庙祭飨等宫廷祭祀礼仪活动中的过程,上到宫廷前期的准备工作。明令规定,观礼大典中各色乐人的工作职权、服装打扮、演出站位、出巡过程中卤簿仪仗的规模大小和最后整场参与人员的行进队列安排以及人员数目要求,下至市民的参与行为,百戏的表演内容、形式、乐器伴奏等,面面俱到,无一不足。此外,在《圣节》一文中,详尽的记载了宋理宗生日活动的场面,详实的罗列了庆典上演出节目的出场次序,乐队位置安排,乐人乐官姓名、乐人所用乐器、乐人的表演时间以及乐人之间相互衔接的过称。2.明显娱乐目的卷二《元夕》一文记叙了元宵节期间皇宫内、宣德门、闲台三处赏灯情景与表演舞队的情况,并且罗列了70多种舞队、大小全棚傀儡名称。在这些表演的节目中,很多表演形式至今仍在各地流传,例如傀儡戏、旱船、竹马等。

《武林旧事》,第4张

卷三中《西湖巡幸》(都人游赏)、《社会》、《迎新》分别记叙了南宋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另外在《社会》一文中记载了15个民间团体,其中音乐组织有7个,有绯绿社(杂剧)、遏云社(唱赚)、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乐)、绘革社(影戏)、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这代表着当时人民对于音乐的需求十分重要,市民音乐发展全面而繁盛。在卷四《乾淳教坊乐部》一文中主要记录了乾道、淳熙年间供职于宫廷的乐人的姓名、公职隶属、别号名称等,这其中对乐人的身份描述十分详细。宋代音乐教育活动阐释自唐“安史之乱”后,强盛一时的唐王朝迅速的衰败下去,中原王朝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时代,之后历经五代十国六十八年的战乱纷争,中原王朝再次被统一,新生的宋王朝成为了华夏民族新的领导者。一、承袭“唐制”的宋代宫廷音乐教育活动宫廷音乐机构一直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发育传承的温床,秦汉的乐府、隋唐时的太常寺设立,为古代音乐教育文化的保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宋承袭唐代的制度,依旧以太常寺作为全国最高音乐机构,这与当时相同,但之后由于和雇乐人不断涌入宫廷,使得宫廷音乐活动内容具有很强烈的民间性,宫廷音乐教育不在占据传统音乐教育的主要地位,民家音乐教育成为了宋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温床。

《武林旧事》,第5张

1.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专门负责组织宫廷典礼、宗庙祭祀、仪式仪乐。凡事可直接由太常礼院博士一人决断,不需通报太常寺府,太常礼院进而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权的音乐机构,宫廷礼乐职能在宋朝建立之初第一次进行了精简职权的行为,这使得宫廷音乐活动的展开更加灵活,也确立了太常礼院下辖的宫廷乐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宫廷中的音乐活动。而且,只有在宫廷音乐活动需求加大的情况下,乐人乐工才会增多,官职机构也会产生,这种种行为促进了这些乐人技艺的进步。2.教坊唐代武德年间,玄宗时任平王于禁中设立内教坊,之后继位于开元二年于蓬莱宫侧设立内教坊,并于京都设立左右教坊。教坊的出现表示宫廷中音乐活动的频繁,这一点也可以从唐玄宗喜好音乐的特点解释,为什么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发展的如此迅速。有时,统治者的喜好需求对宫廷机构职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宋代宫廷音乐的传授教习活动中,宫廷方面已经有了十分详细的分工,由初时的“四部”乐进化成了“十四部色”,这是宫廷音乐教习过程中“专业化”的表现。宋代的鼓吹乐也是宋代常用的宫廷礼乐机构之一。宋代的鼓吹乐名为钧容直,是一种军乐体裁的乐种,乐人构成来自于军中。二、宋代官学教育中的行为活动宋代在此时已有“立国之本,乃是教育”的思想,国家重视教育,善待学生,以此来保障国家的统治。

《武林旧事》,第6张

1.音乐教育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在赵宋王朝建立之前,除了宫廷音乐教育占据主要引领地位以外,朝廷设置的官学机构也是主要进行音乐教育传播的地点。宋代国子学作为全国最高的官学机构,其音乐教育行为也是有过的。宋代具有数量庞大的士人阶层,但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是士族,他们通过学习,考取功名,进而成为士人,之后开枝散叶,儿孙再次通过科举考入功名,成为士族。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官学学习,这就孕育而生了一个新的私学教育模式“书院”。宋代书院制度之兴起缘起于北宋时起范仲淹于“庆历改制”中向当时的皇帝仁宗提出“精”为国家选取人才的建议,仁宗下令各地州县皆可设立学堂。在这一过程中乐教得到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宋代士人的音乐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院中的“诗乐”教育,二是社会氛围的形成。2.礼乐教育西周时期礼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人才,保障国家统治。也就是在官学之中进行“育人”教育,核心是通过音乐教育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操守,学习乐舞获悉礼仪规范,学习乐曲、培养受教育人音乐美育。而在宋代则不同,自“礼崩乐坏”后,宫廷音乐活动中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越发不足,取而代之的是“育艺”功能的日益加强。

《武林旧事》,第7张

“育艺”,顾名思义,即培养技艺的意思。随着社会中阶级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有的统治者对于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他们需要打破现有的阶级禁锢,获得更加巨大的享乐满足。诸侯们采取天子的礼乐规模,在音乐的演出内容上也不再使用枯燥无味的雅乐,而是具有娱乐性质的“郑卫之音”,最终导致了“礼崩乐坏”。至此,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以满足统治者娱乐目的的“育艺”职能慢慢成为音乐教育之最重要的目的。从周密笔记《武林旧事》的文献资料研究中可知宋代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上下并举的发展模式。宫廷音乐教育、活动是当时音乐文化水平的最高体现,而民间音乐文化则是营养丰富的土壤,哺育着社会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是促进音乐技艺、内容不断创新的温床。君王的统治需要是当时社会风气的指南针。赵宋王朝通过声势浩大的音乐活动对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王权的政治统治,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共同性。宋王朝虽然由于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失败,但它也凭借着文化上的灿烂以及宽松的政治政策给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化财富。

《武林旧事》,第8张

主页史书典籍

《武林旧事》

作者:周密

卷一·庆寿册宝

卷一·四孟驾出

卷一·大礼 南郊 明堂

卷一·登门肆赦

卷一·恭谢

卷一·圣节

卷二·御教

卷二·燕射

卷二·公主下降

卷二·唱名

卷二·元正

卷二·立春

卷二·元夕

卷二·舞队

卷二·灯品

卷二·挑菜

卷二·进茶

卷二·赏花

卷三·西湖游幸 都人游赏

卷三·放春

卷三·社会

卷三·祭扫

卷三·浴佛

卷三·迎新

卷三·端午

卷三·禁中纳凉

卷三·都人避暑

卷三·乞巧

卷三·中元

卷三·中秋

卷三·观潮

卷三·重九

卷三·开炉

卷三·冬至

卷三·赏雪

卷三·岁除

卷三·岁晚节物

卷四·故都宫殿

卷四·乾淳教坊乐部

卷五·湖山胜概

卷六·诸市

卷六·瓦子勾栏

卷六·酒楼

卷六·歌馆

卷六·赁物

卷六·作坊

卷六·骄民

卷六·游手

卷六·市食

卷六·果子

卷六·菜蔬

卷六·粥

卷六·鲊羓

卷六·凉水

卷六·糕

卷六·蒸作从食

卷六·诸色酒名

卷六·小经纪 他处所无者

卷七·乾淳奉亲

卷八·车驾幸学

卷八·人使到阙

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

卷八·册皇后仪

卷六·诸色伎艺人

卷八·皇后归谒家庙 用咸淳全后

卷八·皇子行冠礼仪略

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卷十·官本杂剧段数

卷十·张约斋赏心乐事 并序

卷十·约斋桂隐百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武林旧事》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