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第1张

迷宫与玄珠

=向以鲜   著=


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

  ——读向以鲜随笔集《迷宫与玄珠》

贾登荣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2张

《迷宫与玄珠》一书的作者向以鲜先生具有双重身份。他是大学研究古典文献的学者,他又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双重身份,不但让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有非常好的造诣,而且也让他对当下诗歌的况味有深入的了解。于是,作者从打捞与回眸两个向度出发,带领读者去品味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去追寻当代诗歌的真谛,从而得到诗学的浸润,美学的浇灌,文学的洗礼、思维的升华。

作为大学古典文献研究者的作者,数十年穿行在诗歌的丛林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涵有深入的研究与辨识。在此过程中,他自然会发现一般读者所不能发现的奥秘与精彩。经年的沉淀,数载的打捞,终于成就一篇篇探索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内核的随笔,从而带领读者探访曲径通幽的诗歌迷宫。就以这篇“宋词一啸”为例吧!作者说,南宋词人张孝祥有一首著名的词——《念奴娇·过洞庭》。在词的下阙里,有“扣舷独啸”句;但在有的文本中,却又被写着“扣舷独笑”。针对“啸”与“笑”这一字之差,作者展开了引经据典的深入打捞,以期辨析真伪,还原本宗。作者从“啸”与“笑”在古代文本及语境中的运用,历代文本对《念奴娇·过洞庭》词的记载,南宋政权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以及张孝祥的个人志向境遇等诸方面入手,从容不迫,旁征博引,娓娓述说,妙语连珠。最后如是阐述道:“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洞庭绝响,除了长啸如歌,还能做什么呢?”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文字迷案,通过作者步步为营的辨析,让更多人明白,在这首词中,只能是“啸”而不应该是“笑”。而在“释'彩翠’”一文,作者针对许多学者对王维《木兰柴》诗中,“彩翠时分明”一句中“彩翠”是指“鸟羽的颜色”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对诗歌背景、诗歌意象、诗人境况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彩翠”是指“秋山”“在夕阳辉映中泛散出的美丽色彩”。这样的考证,无疑对加深人们对诗歌意蕴的领悟大有裨益。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3张

在《迷宫与玄珠》一书中,不仅有作者对诗词中某一字、某一词的解疑释惑,也有作者对诗词中某种文化现象、某个朝代诗词风貌,有理有据的剖析与辨识。如这篇“逃不开的花朵”,就对古典诗歌中经常涉猎的“桃花”现象展开多维度追寻结晶。作者说,从《诗经》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桃花就从没在诗歌中开败过。大自然的桃花一年又一年,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但诗歌中的桃花一直盛开着,飞舞着,笑着,哭着。仅一部《全唐诗》,其中以桃花为主题的诗作就有近200首,我们熟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崔护、元稹、张志和等,都写过桃花诗。那么,中国人为何独爱桃花呢?作者通过对李白这首《山路问答》诗的解读后认为,桃花身上有一种仙气,这是中国人,尤其是汉代以后文人们偏爱桃花的重要原因。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又引用汉代刘晨、阮肇的故事,东晋陶渊明的诗词为证。同时,作者还认为,桃花除了仙气之外,还有沉重之气,悲伤之气。他先后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宋代诗人朱淑真的作品来加以证之。正是桃花身上蕴藏的仙气、骨气、悲气等意象,才让几千年来诗人们对桃花爱不释手,反反复复地歌之,吟之。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不无感慨地说:桃花啊桃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诗不同。桃花啊桃花,是我们逃不开的花朵。又如这篇“美人幻影”,则是作者对宋词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见解。在对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呈现、梳理之后,作者的说,宋词是缠绕在宋人心灵的一种文学形式,美人幻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宋人。正是美人幻影折磨着词人,他们才写下了许多迷蒙的词作,许多男性词人写出来的作品也恰似一个柔肠寸断、粉颈低垂的美人所作。于是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宋词正是宋人用语言建筑起来的一座美人神庙。这是何等具有诗情画意的结语呀!浏览《迷宫与玄珠》一书,书中这种“点面”结合的解读方式,比比皆是。这无疑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敞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人们更有信心去拥抱古典诗歌的深邃迷宫,去感受古典诗歌的美妙绝伦。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4张

《迷宫与玄珠》一书的作者本职工作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新诗诗人,有多部诗集出版,有多首(组)诗歌获奖,是当下诗坛活跃的著名诗人之一。正是作者的诗人身份,自然让他对当代诗歌有充分的发言权。在对当下诗歌、诗坛动向的回眸中,作者照样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厘清、还原新时期诗坛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诗人、重要作品。在“理想主义的夏天”一文中,他回忆了《诗歌报》在1987年举办的“首届探索诗大奖赛”及“首届爱情诗大奖赛”。这次比赛,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严谨公正的评审程序。“不仅有一审、二审和复审,还设立了罕有的互审制度,以防止因评委个人偏好而有遗珠”所以,作者认为这次大赛,“代表一个纯粹的诗歌时代,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时代”。而在“神秘的陶罐”中,作者指出,在释读当代诗歌文化时,一个醒目的意象,带着奇异的光泽和花纹 ,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陶罐。那么,陶罐为何会召唤诗人、吸引诗人,其中有什么深长的意味呢?作者展开了剥茧抽丝般的追寻。作者以昌耀的《题古陶》、杨炼的《诺日朗》《敦煌. 颂歌》《半坡神话》、顾城的《叠影》、叶延滨的《少女与壁毯》《鱼尾纹陶盆》、梁小斌的《彩陶壶》、晓刚的《遗产》、吕贵品的《历史博物馆》、陈建祖的《啊,黄河》、江河的《沉思》等当代诗人,在诗歌中运用陶罐意象的例子,阐释陶罐之所以能够激发诗人灵感的原由:陶罐凝聚着辉煌的历史,具有神秘宁静的诱惑,陶罐是东方之美的体现,是生命意识的萌动。如此多层面的意象,怎能不激发诗人们反复歌吟的兴致呢?!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5张

除了对当下诗坛现象的回眸之外,作者在《迷宫与玄珠》一书中,也分享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心得与感悟。在“火车或诗歌札记”中,他从人生初识火车说起,缓缓讲述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火车带来的信念、火车勾连的畅想、火车留下的思念等等生活场景,正是长年累月的火车执念,最终引燃诗人诗歌创作的灵感,从而让他写下了《火车的黄昏》《火车之蛇》等一首首关于火车的诗歌。尽管作者并没有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但只要我们用心体察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就不难发现诗歌创作的真谛吧!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学者的文章一般十分注重遣词造句的严谨,论据的缜密完整,文本便显得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甚至给人留下呆板、深奥、晦涩的印象。不过,阅读《迷宫与玄珠》一书却发现,作为大学教授的作者,其文本似乎丝毫没有呆板、深奥、晦涩的痕迹,处处彰显出灵性、机智、幽默、风趣的味道。就以这篇“当杜甫遇见成都”来说吧!作者在追忆了杜甫在成都的家庭生活、创作成果等之后,似乎兴犹未尽,于是,便有了这段“写给杜甫的话”。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写道:“亲爱的子美哥哥,你是真正的诗歌圣人、诗歌先生。但是,我内心更愿意称你为诗歌的哥哥——虽然你比我大1251岁。私下里,我们常常谈到你。我认为,衡量一个诗人是否伟大,有很多尺度,但是最重要的尺度,是他是否为拓展母语的宽度与尝试做出了贡献。子美哥哥,你在这方面做得真好,比李白做得还好。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你的诗歌,汉语的表达力将有所减色。”接着他还写道:“我坚信,子美哥哥,如果你也生活在今天,那你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现代诗人,先锋诗人。”在这儿,作者将学者的衣衫尽然褪去,让诗人的本真大放光彩。俏皮戏谑的语式,通俗流畅的文本,无疑也会增加读者的浓烈兴致。这应该也是《迷宫与玄珠》一书的又一特点吧!


内容简介

迷宫与玄珠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6张

本书是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四十年间的古今诗学随笔选粹,全书分为两卷:上卷“迷宫”,讨论古典诗歌,将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及诗学喻为一座瑰丽神奇的迷宫,里面遍布七宝楼台和暗道,如何从迷宫中获取无尽宝藏并成功走出迷宫,是所有中国诗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下卷“玄珠”,讨论的则是现当代诗歌,取意于《庄子》的象罔求珠传说,如何像象罔一样找到诗歌的真谛,也是每一个当代诗人想要回答的问题。全书内容涉及中国古典诗歌与现当代诗歌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试图从纷繁的诗歌史和诗歌现象中,梳理出一条来龙去脉。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图片,第7张

编辑|诗想者+李红娟

文字|贾登荣

图片|诗想者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迷宫与玄珠》:在打捞与回眸中追寻真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